一 太祖创业

(01)平淡的香孩儿

我们的主角登场了,我不会从“香孩儿”赵匡胤的出生讲起,什么天降祥瑞,吃个鸟蛋踏个足印都能怀孕,什么梦见金龙麒麟之类的描述。

中国的史书,大凡是帝王降生,肯定都是非同寻常的,这个传统似乎是从司马迁开创的,不过到了宋朝尤其是人们的思想都已经务实很多了。

不会再说什么这孩子是上天赐予的话,不过祥瑞和异像总还是要有的,赵匡胤的出生还算是比较朴实无华的:

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跟其他帝王比起来,这简直不算什么了不起的,而且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生下来香香的,和父母眼中这孩子金光闪闪,这也并不能算是太过不可思议的东西。

而且这个体有金色,三日不变,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赵匡胤很可能生下来有黄疸,而且还是那种比较严重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描述。

小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现代社会对于疾病的定义实在是太宽泛了,如果某种现象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就不应当再称之为病。

幸好带着严重黄疸的赵匡胤没什么大概,在洛阳夹马营愉快的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这种在军营里长大的男孩子,总会有很多调皮捣蛋的记录。

比起来其他牛人,赵匡胤的“光辉记录”实在是太少了,连白景琦都比他调皮,白景琦还让别人喝过尿,我们这个开创了一代伟业的太祖皇帝,居然在青少年时期完全没有什么值得可写的故事。

唯一留下记录的就是赵匡胤驯服烈马的故事,当时可能太激动了,骑着烈马狂奔,一不小心脑袋脑袋撞城门上了,咣当一声掉下来了。

就烈马这速度,大家都以为老赵家这次可能要损失爱子了,结果赵匡胤拍拍屁股站起来一点事儿没有,一个军营里长大的孩子,就闹出这么点动静,充分说明了赵匡胤的个性,从小不调皮,性格是非常温和的。

温和,应该是赵匡胤从小养成的底色,而这种底色和人格魅力,会在此后的日子里为他的事业,乃至大宋朝的事业,都奠定了某种底色。

(02)为什么皇帝爱杀功臣

让我们快进一下来到了宋建隆二年(961),这一年赵匡胤34岁,这是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这一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件事,那就是“杯酒释兵权”,这件事被后世反复的说,但很多人其实都没有看懂这件事。

这件事被人反复提及,都说这是赵匡胤不杀功臣,手段高明的解决了功高盖主的问题,事实上这跟杀不杀功臣完全两码事。

杀功臣这件事,历史上经常有,最有名的是韩信发出来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韩信奠定了刘邦的天下,却被无情的杀掉了。

最残酷的就是朱元璋为了江山大杀功臣,徐达常遇春蓝玉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武将,幸好常遇春死的早,不然也是被朱元璋弄死的命。

杀蓝玉更是卸磨杀驴的典型代表,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俘虏了一大票北元宗室,据说还有蒙古皇妃。

就在蓝玉功绩达到极点之后,他开始有点飘,当然了取得这样的功绩有点飘很正常,朱元璋是头权力的野兽,不允许任何人嚣张,蓝玉案最终牵连无数。

武将这么牛的人物,朱元璋都是说杀就杀,对于文臣那就更是给捏死小鸡一样,什么胡惟庸李善长,管你是萧何之才,还是陈平之能,统统给你弄死。

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自己再厉害也有老去的一天,而太子朱标并没有经过残酷的战火洗礼,心地仁慈是按照儒家标准培养起来的接班人。

朱元璋私下里有一次让太子捡起一根带刺的木棒,朱标当时估计都懵了,老子不带这么玩儿子的吧,于是面有难色。

我估计这要是在外朝,可能还真有人敢拿起来,但是对于天读儒家经典的朱标来说,这个还真是有点难度。

朱元璋见效果达到了,就赶紧趁热打铁,儿呀,不是我杀人多,你看这些功臣就像你驾驭不了的这些刺一样,为父是在为你拔刺呀。

朱元璋这次是说了实话,但显然也无法掩盖他残暴的本性,杀人拔刺都没有问题,但是你拔刺就拔刺,你最后不但削了木棒的皮,甚至连木棒都削下来好多。

又不是专业的木匠,非要做木匠的活,为了把木棒弄得光滑,反复的打磨,但万万没想到,木棒最后弄得太滑了,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还是没能握的紧。

虽说封建时代,当了皇帝之后,杀个功臣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凭借皇帝的喜好和善恶,但是对于大多数帝王来说,杀功臣总是让人不齿,何况有些人的确是罪不至死。

有了无数诛杀功臣的先例之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显得特别温柔,但这个被人广为称颂的故事,其实跟我们理解的还真的很不一样。

(03)哪里有功臣

大杀功臣这件事,其实说起来很好理解,跟现在人情差不多,用到你的时候,那时如胶似漆,恨不得天天跟你呆在一起,用不到你了,自然就给你晾在一边了。

这种事不要说是在残酷的朝廷争斗中,就算是到了现在在各种公司宫斗的事情中也是屡见不鲜,只不过古代是杀功臣,现代公司最残酷的手段就是让你滚蛋。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看起来性质也差不多,只不过他是少有的宅心仁厚,又手段高超,没用动用血腥的手段而已。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根据史料的记载,赵匡胤是个爱喝酒的人,而且经常喜欢请下属喝酒,有一次又喝多了,老赵借着酒精让大家都说说自己有什么功绩。

结果手下的那胖大将,兄弟,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起来,都是战场上厮杀过的人,喝起酒来那都是虎虎生风,能活着就很不错了。

况且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那战功说起来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大家说的正起劲,老赵突然神色一变,只用一句话,就结束了这场高谈阔论。

那都是前朝旧事,你们于本朝可有什么功绩吗,一句话说的所有人哑口无言,在场的所有人突然都意识到,自己身份变了,现在是宋朝了,既不是后汉也不是后周了。

赵匡胤点出了这些武将的死穴,那就是战功那都是在前朝打下来的,对于大宋他们还寸功未立,当然了这话虽然尴尬,但以当时的形式看,赵匡胤手底下这些人现在还刚刚开始,以后立功的机会多的事。

乱世容易出英雄,我们来看看赵匡胤坐上皇位,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局面,登上城中最高的楼,往北是北汉,再往北是庞然大物辽国,幽云十六州像刺一样扎在北宋的心头。

往南有后蜀、南唐、南汉、吴越、漳泉、南平等,这些还都是名义上赵宋的对手,内部还有北边上党的李筠和南方扬州的李重进,这些节度使明确的反对赵匡胤。

这些对手不要说全部加起来远远超过宋朝,就是一个南唐,其实力也不弱于宋朝,赵匡胤虽然是黄袍加身了,但随时都面临着被人扯下来的危险。

不管是自己人还是外部的敌人,用如履薄冰来形容赵匡胤的心情,那时再合适不过了,小心翼翼的生怕犯一点错,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匡胤做了一个看似“疯狂”的举动。

这个举动就是杯酒释兵权,这个事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时间,因为刚才我们分析了赵匡胤的处境和他的敌人,全部都是虎视眈眈,凶险无比,你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大宋刚建立,正是征战四方,平定天下的时候,开国皇帝之所以能开国,就是手下有一帮绝对听命的下属,从来没有那个皇帝说,刚建国不久就感觉控制不住手下的武将,要解决他们的。

你要解决掉武将,起码等天下稍微平定一下,起码按照宋朝的国策,先南后北打仗,你先把南方那几个政权解决掉再处理内部也不迟呀。

可赵匡胤偏偏不,在那个时代正常人都会做的事,赵匡胤没有做,他没有带着有拥戴之功的兄弟们继续战斗,而是选择用最优雅最为人称颂的方式,解除了忠心耿耿大将们的兵权,让他们去过衣食无忧,吃吃喝喝的幸福日子去了。

赵匡胤这是疯了吗,正是用人的时候,宋朝风雨飘摇,为什么偏偏选择在刚建国就让最精锐的武将养老归田呢?

你武功再高,能力再强,手底下没有人,你一样是干不好的呀,难道说老赵跟李存勖一样,做皇帝之前,头脑聪明战功卓著,屁股一坐上龙椅立马就彻底糊涂了吗。

要明白这一点,一定要从赵匡胤的亲身经历说起,历史并不枯燥,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构成的,很多事只有我们亲身经历,才更能明白当事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赵匡胤的经历,重新温习一下,这个开创了一代盛世的君主,此前到底经历了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