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朱昕華、魏亞波)我縣把補齊教育短板作爲扶貧開發的重點任務來抓,着力書寫立德樹人新篇章——

教育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通過不斷補齊教育短板,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農牧民國語培訓,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緊緊抓住教育扶貧這個根本,書寫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奮進篇章”。

學前教育

全面落實教育惠民“1號工程”

“門前大橋下,游來一羣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 清晨,在距離我縣縣城180公里的東山牧場幼兒園裏,又傳出了孩子們歡樂的兒歌聲。

1000多平米的幼教區,多彩的活動室,整齊的休息間……去年,總投資194萬元的東山幼兒園正式竣工投用,適齡兒童陸續入園,世代屯墾護邊的牧區羣衆圓了幾代人的求學夢。

東山幼兒園地處蒙洛克山腹地,在接近巡邏線的邊防路上,醒目的“中國”二字隨處可見。荒漠戈壁、奇峯羅列,這裏全年10級以上大風天氣超過200天。“真的沒想到,在這麼偏遠的地方,政府能花這麼多錢,給我們蓋了座這麼漂亮的幼兒園,讓我們的孩子享受到這麼好的教育條件。”村民空巴提·卡什謝感激地說。他的孫女阿里扎·加那斯是去年第一批入園的孩子,過去不願與人交流,現在越來越開朗,越來越喜歡和別人說話。

大山深處,3名“90後”哈薩克族姑娘,說普通話、唱兒歌,領孩子跳舞、教孩子盛飯,培養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爲孩子們打開了色彩斑斕的未知世界。

“東山幼兒園只是我們全縣幼兒教育的一個縮影,這所幼兒園的建成,也標誌着我們把黨的教育惠民政策送到了最遠一公里,最後一家人。”我縣教育局黨組書記侯景蓮告訴記者,自2012年以來全縣新建幼兒園項目17個,所有有村民居住的地方,全部覆蓋了幼兒園。他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除了加強教育的硬件投入之外,更多會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下功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向優質均衡發展轉變,實現教育的又好又快發展,讓村民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解決老百姓的後顧之憂。”

近年來,我縣全面落實教育惠民“1號工程”。所有新建幼兒園做到陽光食堂全覆蓋、水淨化設施全覆蓋、雲視頻監控全覆蓋、清潔能源全覆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全覆蓋,並在4所幼兒園推行電採暖試點。同時按照自治區農村學前三年免費雙語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要求,落實年生均2800元經費保障標準。此外師資上通過特崗教師招一批、內部調整轉一批、大學生頂崗實習補一批、向社會力量購買一批的方式,保障幼兒園短缺師資。

“其中,縣財政出資向社會力量購買保教人員71名,僅此一項,每年需財政投入323.76萬元。” 侯景蓮說。

義務教育

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公平優質教育

時隔大半年,我縣中學八年級學生葉爾哈那提終於再次坐進了窗明几亮的教室。

葉爾哈那提家庭是大石頭鄉朱散得村建檔立卡戶。2018年葉爾哈那提升入初中,爲了幫其完成學業,學校向教育局額外協調了資金5000元,保證其完成初中三年義務教育。可沒想到的是就在去年9月,葉爾哈那提再次輟學,而這次是因爲父母的阻擾。“我們上門勸學,學生父母門都不讓進。”教育局工作人員劉永梅告訴記者。此後,經過老師、學校、鄉政府、教育局輪番上陣勸學,終於說服了其父母同意葉爾哈那提重返校園。

“截至目前,全縣沒有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學生。”侯景蓮告訴記者。爲不讓一名適齡兒童失學輟學,木壘對全縣所有學校的學生資助資金進行覈查,確保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部直接納入資助範圍,享受“兩免一補”政策,保障資金全覆蓋、對象不遺漏,資助資金能及時、足額到位,做到“應補盡補”。

“在確保不讓一個貧困孩子失學的同時我們更進一步,着眼於讓每一個貧困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侯景蓮告訴記者。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基礎設施建設,2012年以來新建幼兒園項目17個、教學及輔助用房項目19個、教師周房項目7個,總建築面積130429平方米,總投資10.8億元。全縣各學校專用教室功能齊全,教育教學設備一應俱全,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均衡化程度全面提高。同時按照強校帶弱,縣城帶農村、農區帶牧區的原則,組建6個小學教育發展聯盟,4個學前教育聯盟。聯盟校園之間實現“四個一體化”管理,即學校管理一體化、教師發展一體化、教育資源一體化、考覈評價一體化。實現聯盟內教育資源共享,全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使牧區學校辦學質量明顯提升。

“享受公平優質教育必須也應當保障適齡重度殘疾兒童。” 侯景蓮說。在木壘,有一羣教師用送教上門等方式,盡心盡力保障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爲他們打開智慧的天窗,帶去光明與希望,以實際行動讓義務教育的陽光公平地灑在每個孩子身上。

職業教育

強化培訓穩定就業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

58歲的葉爾寶拉提·比木爾扎準時來到依爾喀巴克村農牧民夜校,參加每天兩小時的培訓學習。經過兩年多的學習,他不僅可以與人交流,還能寫50多個常用文字,現在博斯坦鄉政府工作,成爲一名護林員。“我經常用親身經歷和實際行動告訴身邊的親戚、朋友,學習和掌握國家通用語言的重要性。”葉爾寶拉提·比木爾扎告訴記者。

我縣大石頭鄉阿克達拉村村民吉格森家裏的十多畝地青儲玉米每年都會出現一種黑色的鼓包,極大的影響了玉米產量。通過農業技術推廣站組織開展的產業扶貧種植業集中培訓,他更好地掌握了種植技術,減輕了發病率,提高了脫貧致富能力。

東城鎮雞心梁村村民塞開爾·朱曼有兩個孩子上學,丈夫患有疾病,一家人一直靠草場生態補償金和養幾隻牲畜生活。在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隊員的幫助下,塞開爾·朱曼參加了刺繡培訓班,學會了刺繡,依託刺繡這項技能, 2016年她順利脫貧。

“我們農牧區有好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也有外出務工的意願,但由於缺乏技術,一直不敢出去務工。”針對即將轉移就業的農村富餘勞動力,縣農牧民技術培訓學校結合用工的需求,常態化開展崗前培訓,經過考覈合格以後,點對點的輸送到工地進行務工,順利轉移就業。

“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職業教育在教育脫貧攻堅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縣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農牧民國語培訓。縣職業教育中心在各鄉鎮組織開展了動物疫病防治、現代農業科技、大田節能灌溉實用技術、高標準農田建設科技技術培訓、電子商務、“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同時結合“精準脫貧”工作,開展初、高中畢業未升學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國家通用語言培訓班等。2012年至2019年,共培訓162期,培訓14368人次,拓寬了貧困人口增收渠道,切實發揮了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