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军历史上,由两位元帅共同领衔的军事行动,一定是十分重大的。

在长征路上,刘伯承和聂荣臻两元帅就共同率部有过一次重大行动。

这一次行动,是为中央红军主力打先锋。

通常,打先锋,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但这一次先遣队的任务却是做好少数民族——彝族的工作,而且要求是要快,越快越好,以保证红军主力顺利迅速通过。

这是中央军委的决定。红军先遣队,由红一军团的红1连、工兵连,无线电台和萧华带的一个工作队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聂荣臻为政委——级别不可为不高。

有趣的是,工兵连一出战,就打了一个大“滑稽仗”——十分与众不同。

这是什么情况,发生了什么呢?

那天,红军先遣队一出冕宁城,就发觉走的小路与众不同,都是在苍黑墨绿的山峦行进,树木繁茂、深邃莫测。所谓小路,并不是现成的路,上有怪石凌空,好像随时会从头上掉下,下有带刺的藤蔓盘绕,一脚踩上去,竟常常拔不出来。刘伯承只好下令:“让工兵连走在前面开路。”

工兵连连长王耀南应声带队而去。

不料,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后续部队没走多远,工兵连的人就一个个光着屁股跑回来了。

刘伯承和聂荣臻十分奇怪,迎上去。

谁知王耀南一见他们,放声大哭:“司令员、政委,我们被彝族人缴了枪械,夺了工具,还剥光了衣裤,真是丢人啊!”

刘伯承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是怎么一回事?”

王耀南说:“你和政委再三强调过:‘进入彝族地区,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开枪。’我们没有开枪,可是……可是……被他们剥得一丝不挂了!”

这下一贯严肃的聂荣臻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快,说说前面的情况。”

王耀南用手抹掉眼泪鼻涕继续说:“政委,司令员,我们工兵连头一次打这样的‘败仗’啊!”

刘伯承说:“没开枪,就不算败仗,几只裤子不算什么。彝族同胞生活很艰苦,就算剥了你们几条裤子,那算是我们红军支援他们嘛!”

这样,王耀南才接着报告:“司令员,政委,我看彝族同胞还不错,他们见着我们光扯着嗓子喊,却不开枪。可惜语言不通,不然,讲清道理,我看他们会让我们通过的。”

王耀南的话引起了刘伯承的高度重视。

第二天,红军进入彝族区后,刘伯承下令红军不准开枪,通过翻译要求会见对方头领。随后,他果真见到了咕基部落的首领小叶丹。

两人见面后,在场的聂荣臻后来回忆说:

“伯承同志很有办法,双方谈得很投机。”

结果,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红军成功地借得一条通道,并在通过时获得彝人的粮食和向导帮助,主力红军全部顺利地通过了一般人过不去的彝族区——这一事件也写入了长征史册之中。

而对先遣队的红军官兵来说,他们对这一次奇怪的滑稽仗,也是难以忘怀。几十年后,先遣队的杨得志上将与王耀南少将谈起此事,忍不住哈哈大笑。杨得志赞叹说:

“你们工兵连的同志真好啊!让人缴了械,剥得赤条条,却坚决不动武,受了大辱,毫无怨言,真是执行党的政策的典范。”

王耀南说:“当时只要我们有一两个人动手打斗、开枪,打死打伤一个半个彝族人,那就不得了,全盘皆输。要是为此耽误一天半天,我们整个红军的计划就可能告吹了!”

杨得志笑着说:“那你当时见到刘帅聂帅还哭什么?”

王耀南不好意思说:“那时候还年轻,觉得太丢人了嘛。”

正是红军对彝人的友好,感动了小叶丹和彝族同胞。后来,他们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咕基支队,也闹起了革命,并多次打败国民党地方军阀邓廷秀的部队。可惜的是,6年之后,1941年,小叶丹中了邓廷秀的计被邓杀害。临死前,他一再叮嘱妻儿:一定要把中国工农红军咕基支队的红旗藏好,将来去找刘伯伯。

9年后,1950年5月,冕宁县城解放。不久,一群彝民来到解放军驻军司令部,带着小叶丹留下的红军旗帜,要找“刘伯伯”。这一段佳话有了新的后续。

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像大河向东一样跟随共产党及其领袖们?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党和它领导的人民军队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当做血肉同胞。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一书,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主题,是一本备受读者欢迎的歌颂党及其领袖们的红色正能量历史畅销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