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珠海zic摩托車正賽上,王一博摔車了。在對手入彎時,賽車不慎倒地,位於前方的王一博被絆倒,連人帶車飛出了賽道。隨後,工作室也報了平安,身體無大礙。

而這次的摔車事件,引發了飯圈和車友圈的碰撞。這也不是第一次飯圈和其他領域發生碰撞了。

飯圈女孩的羣體畫像,普遍低齡化。有很多人覺得粉絲都是“腦殘”,“瘋批”,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但是,爲什麼對體育,遊戲,街舞等的喜歡被叫做熱愛,而喜歡明星就會被稱爲“腦殘”?

“複雜”飯圈文化

要說追星這件事本質上是錯誤的嗎?追星,原本應該是對一位明星的喜愛。慢慢向偶像靠近,學習,引導自己變得更優秀的過程。

但飯圈文化的出現,讓一切似乎變得複雜了起來。

“飯圈”用語,如nbcs(no body cares,即無人在意)、srds(雖然但是)、zqsg(真情實感),這些新穎詞彙頻頻出現。

“飯圈”文化,伴隨着控評,比數據,拼流量,炒話題等,已經走進大家的生活中。就像當你打開一條關於明星的微博,想看看評論區各種討論時,評論就會被各種控評淹沒…造成路人很是反感。

而飽受詬病的“飯圈”,其實在其內部,也有它自己的一套鄙視鏈。各個領域的粉絲,大家互相看不上。其中,唯粉最爲高貴,再是CP粉,糰粉,路人粉。

從投票打榜到氪金宣傳,爲他空瓶爲他戰鬥,就像王勉的《飯圈女孩之歌》一樣,歌詞太過真實,句句扎心…

愛豆被無辜詆譭,也不用偏激回應。何老師面對高二追星女孩的困惑,就表示“你喜歡就好,不用所有人都喜歡。”

每件事都有兩面性,飯圈既有亂象叢生也有正能量。比如,疫情期間,飯圈女孩們“花式抗疫”;她們“守護全世界最好的阿中哥哥”… 偶像帶領下的強大動員和執行力往往是一般團體不可比擬的。

“追星”是貶義詞嗎?

“追星”一詞,其實挺敏感的。追星也並不丟臉,不比誰低一等。可能對於有些人來說,“追星”這件事,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不懂爲什麼會有這種喜歡。但,這其實不過也就是一種愛與堅持。

不同於路人想象的“不務正業”,追星這件事,也讓追星女孩們get了一些不曾想過的技能。就像之前話題#飯圈女孩到底有多少技能#中,粉絲們爲了獲得愛豆好看的壁紙,會自學PS;爲了宣傳愛豆好看視頻,會自學視頻剪輯;爲了能更快看懂視頻,還會自學他國語言…

有人說,追星是一場盛大的暗戀,感謝他讓我有勇氣成爲更好的人。就像鄭爽之前說的那樣,“你不能忘記經營自己的生活,我只是一個錦上添花。”

追星的本質,其實是在追自己。設計着一個理想中生活的人設狀態,想成爲的樣子,最終追來追去,追的是自己的影子…希望自己能夠像他一樣優秀,一樣成功。就像何老師說的“我不是因爲追星而失去了自己的人生,而是因爲我追星,我可以成爲跟我的偶像同樣優秀的人。”他是一顆星,而你是自己的太陽。

不理智的追星需要正確引導,可追星這件事,本身並沒有錯。

對於偶像最好的支持,不是多狂熱,而是讓別人知道,支持他們的人也是一羣努力的人。就像李宇春的粉絲“玉米”們,成立“玉米愛心基金”,積極地做着公益。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

而追星,也是爲了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正確的追星態度與方式,莫過於彼此都變得更爲優秀。

就像劉惜君的一位粉絲,喜歡了她8年,之前高中時,說自己想當主持人採訪她,結果這個粉絲多年後也真的去採訪了她。當兩人見面時,劉惜君的第一句話竟然是“你把頭髮剪短了?”

像王俊凱的粉絲李汝佳,就受王俊凱的激勵,高考652分,進入省前40。她的手機屏保都是王俊凱,也一直給了她很多學習動力,甚至還拿王俊凱的照片保佑自己。因爲偶像,自己也不斷被激勵,不斷進步。或許在這裏,愛豆和粉絲也需要“頂峯相見”。

追星這件事,到底錯了嗎?沒錯,但一切都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就像蔡康永說的那樣,“假如你愛他,請你也爲他好好尋找自己生活的支點,不要爲他迷失了既定的軌道,關掉電視的片刻迴歸平靜,擔當起原來的角色,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