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宁婧报道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1.7%,时隔18个月重回“1区间”。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存栏不断改善,储备猪肉投放增多,猪肉供给有所增加,价格由上月上涨1.2%转为下降1.6%。

具体来看,CPI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9%,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9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5.5%,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27.1个百分点。

对于9月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9月CPI同比增速重回“1区间”是在预期之中的,导致9月CPI同比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增速的下滑,其中猪肉价格增速的下滑对拉低CPI增速的贡献最大。对于近期猪肉价格增速的下滑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一方面,2019年同期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对近期猪肉价格增速形成高基数效应;另一方面,随着生猪生产的不断恢复,猪肉的供给也在逐渐增加。据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定点生猪屠宰量环比增长近9.0%,9月猪肉价格下滑的直接影响因素就是猪肉供给的增加,也是9月CPI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CPI同比回落,核心CPI与上月持平,猪肉价格涨幅回落是CPI涨幅回落的主导因素。部分消费和服务价格止跌回升,鞋类、家用器具CPI同比增速分别较上月提升0.3、0.2个百分点,租房CPI同比降1.2%,与上月持平,回落趋势放缓。这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复苏的平稳性。

“由于去年的高基数、节后消费回落、能繁母猪存栏增加等因素,猪肉价格涨幅回落被市场普遍预期,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猪肉价格同比下滑的现象。预计年内猪价涨幅仍然会走低,直至明年春节前。”陶金进一步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猪肉价格、交通和通信价格仍在收缩,四季度国内CPI同比增速仍有望进一步放缓,部分业内人士担心国内陷入通缩风险。对此,苏剑认为并不存在通缩风险。按部分业内人士预测4季度CPI增速相对较低,但这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下滑导致的,单个商品价格的短期波动不能代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从9月价格数据来看,是存在经济亮点的。与8月相比,9月服务价格增速上涨0.3个百分点,核心CPI增速也连续3个月止跌持平。服务价格与核心CPI走势反映出经济存在企稳的迹象。

同时,在陶金看来,从核心通胀数据的平稳性来看,释放了消费平稳复苏的信号,通缩风险并不大。进入四季度,CPI的翘尾因素弱化,市场对下半年通胀下行有普遍预期。猪肉价格和石油产业链价格波动季节性明显,不能简单用以判断长期通胀或通缩趋势,消费端的价格水平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在减弱。因此,总体来看,通胀态势温和并不代表存在通缩风险。

对于四季度CPI和PPI的走势,苏剑认为,预计四季度PPI降幅继续收窄,CPI增速小幅下滑或不变。随着疫情的常态化,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限制措施也将取消,这将使得经济恢复速度进一步加快。一般经济活跃度上升伴随的是价格增速的上涨。但对于四季度的CPI来说,由于2019年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对2020年四季度形成了高基数效应,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四季度CPI增速的上涨。另外,输入性疫情的风险对价格增速的上涨也存在一定的制约。

与此同时,陶金指出,预计四季度CPI还会有所下滑,不排除降至略高于1%的可能。不过,在猪价涨幅继续回落、石油价格进入短期平稳周期的情况下,未来核心通胀部分的价格水平走势对CPI数据的影响可能会变大,因此,核心通胀的平稳回升会支撑CPI的筑底回升。

“9月PPI环比继续上涨,但涨幅有所回落,同比降幅则有所扩大。从上下游看,分化的趋势有所趋缓,受原油、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势头影响,石油等能源、铁矿等金属及其加工等上游行业价格基本呈现了下降或涨幅回落的趋势。当前工业和制造业复苏较快,地产和基建也已经完全恢复,增长甚至高于往年,这会带动工业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回升,大宗价格涨价预期也在提升。同时,国内M1(企业活期存款)、实体部门杠杆率等领先性指标上行,也都显示了PPI会在明年上行,但年内PPI同比还会在负值区间震荡。”陶金补充说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