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製造網訊 增材製造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上游涵蓋增材製造原材料及零件如金屬材料、塑料材料、陶瓷材料等,中游以3D打印設備生產廠商及打印服務爲主,涉及的打印技術包括熔融成積成型FDM、光固化成型技術SLA等,下游行業應用已覆蓋醫療領域、航天航空、機器設備、個人市場、汽車工業等各領域。

圖片

對於3D打印產業的發展,我國曆來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3D打印技術研發,推進3D打印技術與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一些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地區、行業和企業中,3D打印產業與智能製造產業的結合,也呈現除了許多熱點新應用。

在市場劇烈變化的壓力下,汽車廠商急需新的技術來解決運營和市場需求帶來的壓力。隨着3D打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近年來該技術在功能性零件直接製造以及批量製造方面的突破,汽車製造商逐漸注意到3D打印技術的價值,並開始積極展開佈局。

車企藉助3D打印技術來製造各種零部件,乃至探索整車製造,已經成爲當前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大熱點。在全球範圍內,寶馬、通用、大衆、賓利等知名汽車集團都在使用3D打印技術,福特汽車在設計階段大量採用3D打印技術製造零部件原型,僅是福特密歇根工廠每年就打印大約2萬件原型。在中國的汽車製造商中,一汽、江淮、上汽、長安汽車等企業也在設計階段積極地運用3D打印技術。

藉助直接金屬3D打印技術或者砂型鑄造金屬3D打印技術,可以減少定製鑄件中的子裝配體,實現重大轉變。其中的砂型鑄造金屬3D打印工藝,已經成熟、成本也低,這就衝擊和改善着傳統鑄造行業的結構,更好地爲汽車領域所需要的大批量生產提供支持。

3D打印經過多年的發展,市場規模逐漸擴大。據《Wohlers Report 2020》數據,2019年全球增材製造(AM)行業的產品和服務收入爲118.67億美元(約842億人民幣),比2018年增長了21.2%。相比於2018年,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此外,據《Wohlers Report 2020》問卷調查顯示,目前工業中使用3D打印最多的行業是汽車工業,佔比超過16%。

相較CNC機牀製作配件原型時必須有操作員在機牀刀具巨大的噪音下全程進行監管以保證生產安全,使用3D打印後,設計人員可以在製作前就實時檢查3D型態並迅速作出調整,設計流程得以大大精簡。3D打印的應用,讓汽車研發週期與配件生產同步,極大提高了原型加工質量與產品製造速度,整體的設計工藝也得到了提升。

從汽車的內飾件到輪胎、缸蓋、前格柵、空氣管道、發動機缸體,3D打印技術幾乎可以製造出所有汽車零部件的原型。此前保時捷表示,通過研究並使用3D打印技術,可以生產出一種全新形態的桶型座椅,並且該座椅可以替代傳統桶形座椅。

據悉,保時捷配件有限公司從2020年開始爲保時捷911及718系列車型提供該定製座椅。使用3D打印技術打造的座椅,除了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之外,它還具有獨特的造型、更高的舒適度、更輕的重量以及更好的透氣度。

一直以來,3D打印都被廣大業內人士視爲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一大核心技術,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着經濟迅速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更加追求個性化的需求,3D打印正與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一起,推動製造業生產方式由大規模生產向個性化定製轉變,以此更好地滿足不同行業用戶的需求。

展望未來,3D打印技術將加快朝着智能化、網絡化、自動化、集成化方向轉型升級,將龐大的市場潛力轉變爲現實價值,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