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地铁速度那么快,窗外广告是怎么做到和地铁同步呢?

现在一旦出门的话就需要使用到交通工具,而且现在可供我们选择的交通工具也是越来越多,从之前没有交通工具到出现了自行车、公交车之后大家的生活已经方便了许多了,现在更是有更多的交通工具可以选择了,公交出租算是最常见的,还有就是地铁了,乘坐地铁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我们也发现有很多商家看重了地铁这一个地方的商机,因为乘坐地铁的人很多,所以在这里投广告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的商品,平时我们在搭乘地铁的时候可以看到窗台的广告,而且是可以很清晰的看见的,也许在这时候就会有人好奇为什么我们能够清晰的看见这些广告呢?毕竟地铁的速度那么快,是如何做到将窗外的广告与地铁的速度同步的呢?毕竟按照常理来想象的话,地铁上的广告应该是一些残影,看不清的画面,所以在看到完整、且不断变化的画面时候,我们会好奇这当中会是什么黑科技?

事实上在这当中的原理也是很简单,甚至是在两百年前就有科学家发现,对于地铁窗外的广告所采用的原理是“费纳奇镜”。一开始费纳奇镜的发明需要人们转动两个圆形盘来观察动画的,这是在1832年的冬天比利时物理学家尤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 和奥地利数学家西蒙·史坦弗 (Simon Stampfer) 几乎是同时发明了费纳奇镜 (Phenakistiscope)。一开始费纳奇镜是将图案画在了圆盘上,然后转动透过了均匀的条带狭缝装置,在这时候我们也就可以观察到了动画效果了。事实上这也是人们最早时候的一个动画效果,如果放在现在就像是几秒钟的GIF动画。

虽然这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这当中的原理也是经过很长时间才发现了。透过狭缝以及图案的转动相匹配,当人们透过了狭缝位置就能够看到后面的每一帧动画的图样。这一点是利用视觉暂留原理,然后将原本短暂的帧与帧之间的变化被人们“脑补”上。这一些就像是我们小时候所喜欢看的那些漫画书是一样的,每一张都会是不同的动画,但如果我们可以连续且快翻动,这时候就会影响动画了。地铁的窗外广告可以算是采用了这样一个原理,地铁的通道安装好长条灯柱,那么每一个灯柱就是一个小屏幕了,在上面所显示的画面是某一个画面的,等到地铁快速的行进时候,这些画面像一张张的胶片被放映出来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动画。

实际上在1824年英国伦敦大学的一位教授:皮特·马克·罗葛特(Peter Mark Roget)在《对通过垂直狭缝观察轮子辐条外观变化幻觉的解释》的研究报告当中就提出了人眼观察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虽然这一文章主要还是关于幻觉形成的论述在现在看来显然已经过时了,但是这一点在电影史上以及动画史上还是很重要的。科学家将不同图案画在圆盘上,然后将圆盘转动起来,这时候画与画之间的缝隙转动频率匹配了起来形成能够动起来的动画,当图案之间的变化时候,我们肉眼很难感觉到。

其实这一个原理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有一些科学家在研究的时候付出了很大代价,科学家普拉托在研究后期,因为自己沉迷视觉暂留的研究,最后也是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他将太阳光给聚集在自己的眼睛上长达了25秒,这一个操作让他们自己失去了视力,其实在这一惨痛代价之后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去做这一个实验,因为这样的代价真的是太大了,不仅仅是做这一个实验的时候要小心,做任何的实验都需要规范进行操作。

也许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在地铁上进行安装投影,毕竟这样会更加方便。但其实如果真的要在每一列地铁上去安装的话,工作量真的很大,一旦出现问题要进行维修成本会很大,而且也是比较麻烦的,但是如果是现在这样的一个广告灯柱的方式,遇到了广告灯柱坏掉的情况,我们在维修的时候只需要去讲这些坏掉的灯柱换掉就行了,这样也是会减少很多的麻烦,毕竟成本问题不管是对谁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而且如果换广告画面的话,只需要更换这些灯柱的就可以了,如果是地铁上的投影可能就需要一些其他的调整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