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卖油条的餐饮店“今日油条”冲上了社交媒体热搜,因为其无论店名还是设计都神似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旗下的应用今日头条,被今日头条起诉商标侵权。

实际上,这家店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7月17日,今日油条与正大集团在河南郑州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在联合研发、品质供给、冷链运输等方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此事显然并没有在互联网上掀起什么热度。

今日头条属于明星企业,其出面维权引发了媒体和网友们的热议,而被告方今日油条的热度也借此飙升。

随着商标侵权案爆出,媒体们挖掘出了该“宝藏”店铺的历史。今日头条APP背后的字节跳动以商标权权属、侵权纠纷为案由,将河南今日油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郑州市金水区今日油条早餐店、河南烧烤者食品有限公司三方告上了法庭。案件审理流程为非诉行为保全审查。目前,该案件的裁决文书尚无法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到。

据媒体报道,河南今日油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5月13日,郑州市金水区今日油条早餐店成立于6月16日。前者在注册后的第二天就开始申请商标,从5月至今共申请了16个商标,商标包括“今日油条”“饼多多”以及“快手抓饼”等。目前,上述16个商标目前都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

不仅如此,今日油条还把今日头条的标语“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改成“关心你的才是好油条”。该店内不少装饰还能找到知名餐饮西贝等品牌的影子,甚至还把18年火遍全网的王思聪吃热狗头像改成了吃油条放在招牌上。

显然这家店在“碰瓷”这件事上是专业的,将当前炙手可热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和餐饮品牌“一网打尽”。不过,多数观点并不赞同这种碰瓷知名企业和品牌的行为,因此今日头条起诉今日油条事件曝光后,网络上对于今日油条的反感度飙升。

对于外界的质疑声,今日油条方面的说法值得玩味。

“风视频”联系到今日油条店员,该店员表示仍正常营业,但对起诉表示不理解,具体是哪个字不能用?

“今日油条”的员工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作为员工,他个人认为“今日油条”的意思就是“卖的是今日的油条”,没有其他意思。

而法定代表人张新亚回复上游新闻记者称:“我天天都刷今日头条APP,是头条的忠实用户,喜欢它的风格,爱看上面的新闻。开油条店时,就找人这样设计了,没想到被告侵权了。要是判我输,我只好面对。”

所以,也有少数网友认为两者经营范围并不相同,字节跳动不必大动干戈。还有一些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写起了段子调侃此事:“今日说法”的内容是:“今日头条”起诉了“今日油条”,“今日油条”的负责人还在看“今日头条”,“今日头条”的员工“今日’还是得吃“油条”。

今日油条是否侵权今日头条

法律博主“张屹_”认为,商标只要今日头条提了异议,绝对注册不下来的。侵权官司也一吃一个准,起码是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的规定。

法律博主“股权律师戚谦”认为,从法律层面,油条是在打擦边球。同为餐饮企业的海底捞,2016年告赢了“湖里捞”,2020年却败给了“河底捞”。法院认为:“河底捞”标识与“海底捞”商标虽都有“底捞”二字,但在文字的整体字形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河”字与“海”字,虽然拼音都是H开头,但无任何相似性。并且,海底捞旗下菜谱全部是川菜系列火锅,而河底捞餐馆经营是典型的湘菜系列。故不构成对侵犯,驳回了海底捞的诉讼请求。今日头条起诉今日油条,诉讼尚未有果,不宜过多评论。但在先企业商标的全面防御和后来企业品牌的规范设计方面,都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以免给商标保护和企业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商标侵权类似案例

2018年12月,杭州某抖商公司在杭州举办“抖商万人联盟启动大会”,会场宣传中多处使用注册商标“头条”“今日头条”“抖音”等。大会宣称邀请“神秘嘉宾”为“抖音总部高管助阵”“抖音总部大咖分享”“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抖音”“今日头条”“小火山”企业认证地区授权代理商。今年3月份,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判,“抖商大会”举办方侵权败诉,抖音获赔200万元。

2018年,广东梅州一家公司向商标局提交申请了“阿京腾百”商标,腾讯、百度、阿里、京东四家公司难得如此一条心,联合申诉提出异议。今年8月,商标异议结果出炉,“阿京腾百”凉了。

在刚结束不久的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上,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讲诉自己还债的经历,称之为“真还传”,曾刷爆网络成为热梗。随后,有多家公司注册“真还传”商标。近日,一部名为《真还传》小说在网上热传,主角名为罗玉龙,小说情节与罗永浩的经历极其相似。从标题可以看到“乔布斯传人”“欠了6个多亿”等与罗永浩关联的信息。

随着“今日头条起诉今日油条商标侵权”事件爆出,万能的网友还扒出了阿里骨头馆、字节跳动小吃店、百度超市等。由此可见,无论是知名企业还是明星企业家,都很难逃脱被“碰瓷”。

“商标碰瓷”并不等同于新媒体圈的蹭热度的行为,商标碰瓷是借别人经营多年累积起来的口碑、商誉、流量“走捷径”,意图冒充“李逵”以实现混淆视听、吸引注意,进而发展自己、获取利益的目的。如果原品牌不能及时发现和纠偏,可能将为“李鬼”带来的风险背锅。

如何避免此类侵权现象发生,可以参考一下“商标狂人”老干妈公司,光是注册的商标就有200多个。此外,互联网大厂们也日益重视防护商标侵权,百度、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京东也都已申请注册29类食品商标,加紧建立起自己的商标“护城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