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民族稱爲漢族,又稱漢人;文字稱爲漢字;傳統文化稱漢文化。之所以有這個稱呼,基本認爲是和劉邦建立的漢朝有關。漢朝作爲夏商周上古三朝後的大統一王朝,奠定和繼承了先秦三朝文化。從禮儀到政權制度,強化皇權,徹底廢除三朝存在的分封制度。同時逐匈奴、通西域,形成了民族自強;由於漢朝的強大,也增加了民族認可。但如果問“漢朝如何叫漢朝?”,這個問題還需要繼續梳理。

劉邦劇照

劉邦攻取咸陽後,項羽領兵入咸陽,分封各路將軍王。劉邦被封漢王,其封地在巴蜀、漢中一帶。這樣就可以知道,漢朝實際是由封地得名,只不過劉邦打敗項羽後,從漢王到漢朝的正常過渡。那麼此地爲何稱“漢中”呢?因爲漢中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的源頭。《書·禹貢》載:嶓冢導漾,東流爲漢。此條河,流經沔縣稱沔水,東流至漢中始稱漢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稱滄浪水,襄陽以下別名襄江、襄水。梳理到這裏,似乎找到了答案,但是有沒有想過,這條河爲什麼叫“漢江”呢?

漢江流域地圖·網絡供圖

這就與古代天文扯上關係了?《史記·天官書》載“漢者,金之散氣,其本爲水”。古代認爲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都是元氣中有光耀者,其本身是氣態凝結。漢,就是行星中離散的金氣;所謂“金生水”,所以其根本就是水。張衡《靈憲》載“水精爲天漢”。晉代楊泉《物理論》一書,進一步闡述爲“星者,元氣之英,水之精也。氣發而升,精華上浮,宛轉隨流,名之曰天河,一曰云漢,衆星出焉”。楊泉的觀點,基本和現代天文對於銀河的定義如出一轍——由無數暗星(恆星)的光引起的。

星空圖片

古代據觀測,銀河是從東北貫穿西南,至東南處消失。按照星象佈局,其最緊要處爲南方朱雀第一宿的“井宿”(朱雀的嘴)。《史記天官書》:“東井爲水事”,在井宿周圍分佈着水府星、水位星、四瀆星、南河星、北河星等,皆是以水事命名。北河星與南河星,是銀河的守衛星,這就所謂的“井水不犯河水”的來歷(井宿與銀河守衛星互不侵犯)。

銀河·網絡供圖

按照古代天文地輿的“星空分野”,井宿爲對應古益州,此界限正是漢中一帶。由井宿益州到東南荊州楚地,正是銀河消失的地方,晉朝《博物志》載“舊說天河與海通”。而現在的漢江,至楚地與長江匯合(漢江消失),直通入海。從星官圖上來看正對應這一段的“銀河”。因此,這條江河才命名爲“漢江”。

南方朱雀井宿

這樣把問題倒推,一切就清楚了——天空中一段乳白色亮帶,那是無數暗星(肉眼看不到的恆星)的光引起的,像一條銀色的天河,也被稱爲雲漢。其對應的位置,處於益州到荊楚的一條河流,因此稱爲“漢江”。它的源頭在三晉之地與益州交接的地方,此地稱爲“漢中”;劉邦封於此地爲“漢王”,再到建立大一統的“漢朝”;而後其疆土內有了漢人、漢族等名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