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澳大利亞,如果說以前我們對這個遙遠的國度還有點陌生,那現在應該很熟悉了。論國土面積,澳大利亞以769萬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六,比第七名印度多出一倍多。論經濟水平,澳大利亞人均GDP超過5.7萬美元,妥妥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然而,這個國家在世界上並沒什麼影響力,總是以所謂的大國跟班出現在世界舞臺,以前是跟隨英國,現在是緊跟美國,好像沒見它獨立露過臉。在世界範圍,無論如何劃分大國和強國,澳大利亞應該都不會入選,最多算得上三流“地區大國”或“地區強國”。

也許有人會說,限於歷史太短和人口規模太小等因素,澳大利亞在科技、軍事等方面的綜合實力還是不強,不具備一個世界大國或世界強國相應體量。的確,澳大利亞總人口2500多萬,才相當於我們一個臺灣省,而它的國土面積可是臺灣的214倍。

在全世界近200個國家中,澳大利亞毫無疑問是一個年輕的國家,1931年,英國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作爲英國自治領的澳大利亞正式獲得獨立。如果從那時算起,它今年剛滿89週歲。然而,澳大利亞人不這麼算,它的“建國史”從1788年就開始了,這一年的1月26日被澳大利亞人定爲國慶日。

我們知道,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100多年後才發現澳洲大陸。1606年,荷蘭航海家涉足過澳大利亞並繪製了海岸圖,這是歐洲人與澳洲接觸的最早記錄。接下來的一百多年間,法國、西班牙、荷蘭和葡萄牙的航海家相繼到過澳洲

1788年1月26日,英國人在現在的悉尼港升起國旗,包括736名囚犯在內的第一批英國移民落戶澳洲。從此,澳洲成爲英國的殖民地,澳大利亞後來把這一天定爲國慶日。

不得不說,把成爲殖民地的日子定爲自己的國慶日,澳大利亞的確與衆不同。同一時期,遠在北美洲的美利堅合衆國已經成立,首任總統華盛頓即將上任。不同的是,美國人是把推翻英國殖民統治通過獨立宣言這一天定爲自己國慶日。

說起來,澳大利亞和美國還頗有歷史淵源,美國獨立建國後,英國只好把原先流放北美大陸的囚犯轉送到澳洲大陸。從1788年到1868年八十年間,英國共向澳大利亞運送了約16萬名男女囚犯。

同期,一批批自由移民也來到澳洲大陸。隨着19世紀中期羊毛工業的發展和金礦的發現,澳洲大陸的人口不斷增長,逐漸發展成爲六塊殖民地。

大英帝國曆來對旗下幾個白人自治領特別疼愛。繼加拿大成爲英國自治領後,1901年1月1日,澳洲大陸的六塊殖民地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爲英國又一個自治領,澳大利亞同時還擁有了自己的憲法。

在此期間,澳大利亞遠渡重洋,追隨宗主國英國同時參加了兩場對外戰爭,一場是在南非的第二次布爾戰爭,一場就是追隨英國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也許是基因使然,澳大利亞人從那時起就表現的特別能打。

在南非,數千名澳大利亞軍人在英國指揮官率領下對戰布爾人,爲大英帝國浴血奮戰。在中國,澳大利亞士兵因爲到得晚沒參加什麼實質性戰鬥,但也跟着八國聯軍一路 燒殺搶掠,表現生猛不在任何他國之下。

如果之前還沒正式“名分”,那1901年後的澳大利亞可是有自己憲法的自治領了。一戰爆發後,隨着英國對德國宣戰,澳大利亞“自動”加入戰爭。1914年,澳大利亞男性人口不足300萬,而踊躍報名自願參戰竟有40萬之多。也就是說,全部“適齡”男性都衝出國門爲大英帝國而戰了,結果是高達6萬人陣亡,數萬人負傷。

在著名的加利波利戰役中,“澳新軍團”作戰格外勇猛,澳大利亞人以實際行動兌現了“爲大英帝國戰至最後一人”承諾。時至今日,澳大利亞都在每年的4月25日舉行全國性的活動,以此紀念他們在那場戰役中的英勇表現和慘重傷亡。

爲母國如此賣命,英國人對澳大利亞很是滿意。一戰後的巴黎和會,英國帶着澳大利亞參加,與其他幾個白人自治領一樣,澳大利亞以一個獨立國家身份加入國聯並簽署了巴黎和約。

1931年,英國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澳大利亞正式成爲一個獨立國家。然而,澳大利亞人似乎並不適應與英國分開,此後一如既往唯英國主子馬首是瞻,一旦有戰事,必定做到呼之即來,來之能戰。

二戰期間,澳大利亞和英國的關係出現轉折變化,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隨着新加坡陷落,大英帝國自顧不暇,不斷從遠東撤退。作爲老大,英國不僅沒能力罩澳大利亞,還把澳大利亞幾個師的兵力“扣留”在北非戰場。

失去靠山,澳大利亞人只得自力更生,從爲大英帝國而戰轉變成保家衛國,澳大利亞人衝出國門來到巴布亞新幾內亞,他們在叢林中與日軍殊死搏鬥,下手之狠絲毫不亞於日本人,後來終於在美國人協助下打敗了日本。

從那時起,澳大利亞人意識到能保護自己的不再是英國了,美國纔是它以後追隨的大哥。此後,澳大利亞將自己的“防衛”悉數交給美國,早在1951年就同新西蘭一道和美國簽訂了《澳新美安全條約》,兩國正式結成同盟。

二戰後,如同當年追隨英國,澳大利亞緊跟新主子美國。追隨美國相繼參加了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等美國主導的“軍事行動”。也就是說,凡是美國在亞太地區和亞洲發動的戰爭,總能看到澳大利亞人的身影。

澳大利亞也許只恨自己不能成爲北約成員,倘若如此,美國在全世界的任何軍事行動,澳大利亞必定都不會錯過。久而久之,澳大利亞不可避免給世界留下了好戰的印象。

雖緊跟美國,澳大利亞與英國還保持着非同一般的關係,基本是一僕二主的狀態。當今54個英聯邦成員國中,澳大利亞是當仁不讓的骨幹,這一點從它的國旗就可看出。

自詡與美國一樣擁有200多年曆史,澳大利亞總是以美國在南太平洋的“影子”存在。當今美國主導的“國際事務”中,澳大利亞無比積極地發揮着作用,例如那個以下三濫手段著稱的五眼聯盟。

尤其是近期,澳大利亞總是以大國的姿態跳出來充當美國急先鋒,不知是不是因爲這個國家身上流淌着與衆不同的血液。

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請多指正 ;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