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传承人辛桂云向中俄头条记者传授格瓦斯制作方法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孙娟 黎楚丹 李鑫):吃“列巴”、住“木刻楞”、过“巴斯克节”,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额尔古纳市,当地的俄罗斯族世代沿袭着本民族独具特色的生活习俗。

额尔古纳市西北部隔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达670多公里。这里生活着俄罗斯族及华俄后裔7800多人,形成了底蕴丰厚的华俄后裔文化。

73岁的辛桂云是俄罗斯族人,她还有一个好听的俄文名“瓦拉瓦拉”。辛桂云是第二代华俄后裔,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她的父亲是河北沧州人,当年闯关东来到了额尔古纳,母亲来自俄罗斯赤塔州,14岁那年为躲避俄国内战乱被叔父带到中国。辛桂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儿时母亲哼唱过的摇篮曲,那是一首古老的俄罗斯民间小调,寄托着她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辛桂云曾经在满洲里、秦皇岛等地的西餐厅工作过。小儿子多利亚跟着她走南闯北,也能说一些俄语。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在额尔古纳修建了一座俄罗斯木刻楞式的民宿酒店,通过发展家庭旅游来推广俄罗斯族的传统文化。

除了会唱一些几近失传的俄罗斯民间小调,辛桂云还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制作俄式传统饮料格瓦斯的技艺。2019年,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辛桂云也成为这个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辛桂云说:“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帮助我们建房子,做游客接待,最好的时候每天能有两、三百人到我们的餐厅,大家都非常喜欢品尝俄餐,也喜欢我做的格瓦斯。”

和辛桂云一样,目前额尔古纳有四十几位俄罗斯族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多项文化遗产名片——俄罗斯族“巴斯克”节、俄罗斯族民间舞蹈、特色面包“列巴”以及世代居住的木屋“木刻楞”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赵玉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俄罗斯族巴斯克节”传承人。她的家保持了俄罗斯族传统木刻楞的风格,屋子里有烤面包的“列巴”炉、俄式蒸汽浴房,地窖里存放着她亲手腌制的俄式酸黄瓜。每年巴斯克节她都要和姐妹们一起烤制“古里契”,一种圆柱状的大蛋糕,并染出各种颜色的彩蛋,这都是俄罗斯族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手艺。赵玉玲的女儿说:“对于我们俄罗斯族来说,一年中有两个节日非常重要,一个是巴斯克节,一个是春节。我们和奶奶一起长大,所以保持了俄罗斯人的生活习俗,甚至在节日之前40天的斋期奶奶都会让我们虔诚地遵守,不吃肉蛋类食物。”

十多年来,额尔古纳市发起成立了内蒙古俄罗斯族研究会,并通过修建俄罗斯族民俗博物馆、编撰俄罗斯族史料书籍、开展抢救式保护俄罗斯族文化活动、实施俄罗斯族百年民居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规避了俄罗斯族文化濒临失传的风险。

从额尔古纳拉布大林出发一路向北,沿着平坦的201省道行驶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沿途最动人的景色就是那望不到边际的白桦林。对于当地的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来说,白桦树也成为他们的民族符号之一。

恩和又被当地人称为“嘎拉湾”,音译自俄语(Караван),意思是驮运队,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里和历史上中俄边境地区的贸易互市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2005年起在国家兴边富民政策的支持下,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开始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以俄俗体验为主,将俄罗斯族传统节日、饮食、游戏、歌舞等进行深入开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张宝山说:“不过,政府刚开始号召大家发展旅游的时候,很多人都想不通,这么偏僻的地方,交通又不方便,生活环境也不算太好,怎么能吸引游客呢?”提起最初的困难,内蒙古俄罗斯族研究会会长张宝山回忆说。

2006年,恩和民族乡第一家从事家庭游的“瓦西里“客栈开张了。老板叫曲波,是第四代俄罗斯族。在大多数人还抱有怀疑态度的时候,他作为一名党员,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家中有百年历史的“木刻楞”里带头搞起家庭游。“第一年我们招待了500多人,挣了不到一万块钱。第二年之后人越来越多,然后咱们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就这么一点点发展起来的。通过我们的带动,整个恩和乡从最初的一家两家,到现在有130多家都在做旅游。”

俄罗斯族家庭游让这个昔日人迹罕至的边境小镇热闹起来,旺季的时候整个恩河乡每天就要接待近2万名游客。大家发现,老一辈留下的文化遗产成了他们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为了让生意越做越好,他们还在打造差异化上做起了文章。

在俄罗斯族夫妇刘金财、孙华开的“柳芭小院”里,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两人从2009年退休后回到恩和,把家里的老屋重新翻修,搞起了民宿。俄罗斯族人爱干净,喜欢花卉,女主人孙华把“柳芭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还收集了许多珍贵的老物件,把民宿办成了一个微型民俗博物馆。刘金财说:“从骨子里受民族血脉的影响,我们就想把这块传承下去,不但我们自己做,还要让我们的后代能够发扬民族的优点。”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不但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还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培养了一批旅游专业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中,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村榜上有名。

内蒙古俄罗斯族研究会会长张宝山说:“经过几年的运作,我们俄罗斯族各项生活都得到了提高,生活真是富裕起来了,原来家里有个牛就不错了,现在都有了小汽车。所以俄罗斯族对党的政策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国家的帮助扶持很感恩,对自己的生活也很满意。”

“俄罗斯族格瓦斯制作技艺”传承人辛桂云与总台中俄头条记者交流

俄罗斯族家庭的卧室

额尔古纳市区的多利亚庄园

恩和俄罗斯族民俗馆

恩和“柳芭小院”里展示的俄罗斯族日常生活“老物件”

中俄头条记者在非遗项目“巴斯克节”传承人家中拉家常,品尝俄式下午茶

经营俄罗斯族家庭游的客栈餐厅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柳芭小院”一角

经营俄罗斯族家庭游的客栈房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