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3200字,读完需要11分钟)

小明炒新了嘉和生物,结果惨遭高位套牢,去找禅师问道。

禅师先是默而不语,接着指了指墙上的时钟,又捂住自己胸口,说:“出去。”

小明在寺庙外苦思冥想,到了夜晚,恍然大悟,又敲开了禅师的门:“大师,我懂了,你是告诉我,要做时间的朋友,发现公司的内在价值,好股要捂,对吗?”

禅师说:“心脏不好,4点休市前别特么跟我聊这个。”

高瓴加持,上市之前被一众投资者看好,然而嘉和生物-B(06998)股价上市即高点。
仅在首两日上涨后一路下跌。19号终于破发,最低23.55。招股价24块,打新不卖的话,剔除资金成本,一股毛亏损4毛5。
首日冲进来炒新的30亿资金高位套牢。
20号还反抽了下,今天继续不抵抗,成交量也没了,看来新低之后还有新低。
这或许说明,现在的港股市场,质地不错的热门股,打新或能勉强挣钱,炒新几乎不可能挣钱了。
炒新已成鸡肋

嘉和生物申请人数近50万,认购倍数达到1247倍,回拨比率50%。一手中签率仅3%,申购180手稳中一手,甲尾只能获配2手。冻资超过3600亿港元,成为未有收益生科新股的“超购王”、“冻资王”。

暗盘涨超50%,首日,公司股价高开21.67%,一手净赚2600港元,市值140亿港元。最后收盘较发行价上涨16.46%。

实际上,创新药公司云顶新耀也是上市以来一路下跌;腾讯、京东作为基石投资加持的卓越商企服务上市首日涨幅也不过5%。
原因很简单:
港股打新现在已经人傻钱多,成了真正的卖方市场,上市公司有恃无恐提高定价,根本不给二级市场留一点残羹冷炙。
打新市场火热导致IPO定价水位上涨。人家公司上市是为融资,不是为了给散户挣钱。发行越高圈的钱越多,投行承销费用也越多。目前新股的发行价越来越贵。
打新的人太多,上市公司底气足腰杆硬。到了这个阶段,最占便宜的是IPO的企业,而报价的机构、中签的股民、炒新的股民都越来越难挣钱。
现在,打新已经陷入博弈,主要赚的是情绪的的钱。
而炒新已经成了送钱。大部分情况下,热门股暗盘交易就一次涨到位,不给二级市场留任何炒作机会。
这个是大环境。
那么嘉和生物定价贵不贵呢?
作为没有盈利的生物B,我们没办法通过市盈率去给它估值,只能按照“成长性”这样的玄学去判断。
嘉和生物招股定价24元,按照上限定价的。首日收盘较发行价上涨16.46%,首日市值为134亿港元。

2018年6月26日晚间,沃森生物(300142.SZ)发布公告称,拟向HH CT Holdings Limited(以下简称“HH CT”)转让其所持有的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和生物”)注册资本近1.85亿元对应的股权。按照嘉和生物34.7亿元的估值,对应的股权转让价款约13.12亿元。

从估值上说,上市前,2018年6月,嘉和生物34.7亿,现在是134亿,已经4倍当初,大赢家是高瓴资本。

2018年至2019年,嘉和生物的归母净亏损分别为2.9亿元和5.2亿元,亏损扩大。这次上市募资约28亿港元。双赢就是高瓴赢两次,显然高瓴资本又赢了,未来几年嘉和生物研发都不差钱了。当然,我没有说高瓴资本割韭菜的意思,如果看文章得你产生了这种误会,只能说明你没有格局,不懂得跟时间做朋友。
嘉和生物面临的是红海

嘉和生物面临的是红海。实际上,嘉和生物现在离实现盈利还很遥远,市场竞争也很大,在生物类似药赛道上,嘉和生物也只是第二梯队的。跟复宏汉霖、信达生物没法比,比神州细胞强些。大致相当于百奥泰,三生国建。当然了,这些公司都是亏损状态。

当然,以上的结论有点事后诸葛亮了。我们假设嘉和生物质地更好,那定价肯定更高,申购肯定更难,最后依然导致炒新不赚钱。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嘉和生物基本面和成长性会不会更好,跟炒新赚不赚钱没啥关系。

但如果你炒新嘉和生物不幸被套了,我们还是可以聊聊公司的基本面和预期。

前面说了,嘉和生物对标的那些公司,全部都是亏损状态。生物类似药是一个十分宽广的赛道,其中又有很多细分领域,因此市场参与者众多,所以比拼的就是谁的药能更早上市,谁更有前途。拼的是研发、管线、速度和商业化能力。

截至目前,嘉和生物拥有15款靶向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针对典型的肿瘤和免疫适应症,例如针对乳腺癌的疗法(包括靶向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候选药物及一组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候选药物)以及针对多种肿瘤适应症的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候选药物,制定系统及综合的开发计划。

因此,从研发领域和管线的丰富程度上,嘉和生物确实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公司比较落后的是研发进度。
截至目前,15条管线中,仅有一条管线中的一款产品进入NDA备案进程,另有三条管线进入临床3期,其余大部分都处在1期甚至临床前阶段。
招股书显示,嘉和生物目前有17项临床试验在亚洲进行,预计未来12至18个月内将分别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两项新药上市申请(NDA),向国家药监局及美国食药监局提交四项临床研究用新药申请(IND)。
尽管如此,成药获批上市仍然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更加严峻的现状是,这些嘉和生物还处在研发阶段的管线产品中,不少已经在市场上有了成药销售,有人已经领跑在前吃上了蛋糕。
因此,嘉和生物未来的成长性,还是不确定的。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令嘉和生物津津乐道的是,公司已挑选出六款主要候选药,并认为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适应症极具潜力。具体包括:1)GB491(lerociclib) , 有望成为中国治疗HR+/HER2-乳腺癌的同类产品中最佳的口服CDK4/6抑制剂;2) GB226(geptanolimab),一款新型PD-1单抗候选药物;3)GB221,一款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有望成为前三款面世的用于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的国内新型单抗;4) GB242,一款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药;5) GB223,一款前景广阔的核因子kappaB配体的受体启动剂(RANKL)单抗候选药物;6)GB492,一款干扰素基因蛋白(STING)激动剂,预期与GB226结合使用对治疗实体瘤具积极协同效应,亦是国内一款首创新药。
这些产品的成色如何?未来的竞争力又怎么样?
其实并没有招股书显示的如此乐观。
从嘉和生物的核心产品可以看到,其主要针对的也是市场上的热门靶点PD-1/PD-L1、HER2、CDK4/6等,而适应症也以乳腺癌为主。以PD-1/PD-L1为例,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国产PD-1药物为了迅速上市,早期均选择了发病率低、疗效明确的、已有国外成功研发经验的小癌种。而在PD-1/PD-L1药物适应症领域中,嘉和生物研发的乳腺癌领域占比仅为5%,且在癌症中乳腺癌属于5年存活率较高的适应症之一。
在乳腺癌治疗领域,HER2是抗体研发的主要靶点,化药小分子研发则以EGFR、HER2、CDK4/6为主要靶点。在嘉和生物前三个主要的管线中,以HER2为靶点的GB221进展最快,目前处在临床3期,预计下半年NDA备案。另有PD-1的一款产品进入NDA备案,CDK4/6的管线则还处于早期。
嘉和生物面临的风险在于,一方面目前市场上乳腺癌治疗药品中曲妥珠单抗是一线热门选择,未来嘉和生物的产品竞争力如何?另一方面,市场上同业公司已经出现了较多上市产品,例如罗氏的曲妥珠单抗、默沙东的派母单抗,进入临床3期的公司则更多。

再观察嘉和生物另外两款进展较快的产品英夫利昔单抗、利妥昔单抗产品,都已经入临床三期,不过复宏汉霖、信达生物等已有成药销售。

当然,不排除嘉和生物的产品线会继续丰富,若将肿瘤适应症的范围扩大,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

以PD-1为例,目前国内市场上PD-1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嘉和生物面临的是一片红海,同样很多上市公司已经有成药在销售。例如信达生物的达伯舒2020H1销售额达到了9亿元,主要针对霍奇金淋巴瘤;君实生物的拓益2020H1销售额达到了4.26亿元,主要针对黑色素瘤;龙头企业恒瑞医药的艾立妥2020H1销售额达到20亿元,针对霍奇金淋巴瘤、肝癌、食管鳞癌、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百济神州的百泽安2020H1销售额3.48亿元,针对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

综合以上因素,嘉和生物的境况已基本明了,虽然其管线丰富,但是产品适应症属于小癌种,市场空间一般,而且研发进展相对同业属于“跟跑”阶段,不少公司领跑后已经抢占了大部分甚至全部市场,即便嘉和生物产品上市,又将面临新一轮的激烈角逐。

所以,面对这种不确定性,市场的资金投机氛围加重,即便是高瓴入驻、高盛护盘,也很难保证股价强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