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3200字,讀完需要11分鐘)

小明炒新了嘉和生物,結果慘遭高位套牢,去找禪師問道。

禪師先是默而不語,接着指了指牆上的時鐘,又捂住自己胸口,說:“出去。”

小明在寺廟外苦思冥想,到了夜晚,恍然大悟,又敲開了禪師的門:“大師,我懂了,你是告訴我,要做時間的朋友,發現公司的內在價值,好股要捂,對嗎?”

禪師說:“心臟不好,4點休市前別特麼跟我聊這個。”

高瓴加持,上市之前被一衆投資者看好,然而嘉和生物-B(06998)股價上市即高點。
僅在首兩日上漲後一路下跌。19號終於破發,最低23.55。招股價24塊,打新不賣的話,剔除資金成本,一股毛虧損4毛5。
首日衝進來炒新的30億資金高位套牢。
20號還反抽了下,今天繼續不抵抗,成交量也沒了,看來新低之後還有新低。
這或許說明,現在的港股市場,質地不錯的熱門股,打新或能勉強掙錢,炒新幾乎不可能掙錢了。
炒新已成雞肋

嘉和生物申請人數近50萬,認購倍數達到1247倍,回撥比率50%。一手中籤率僅3%,申購180手穩中一手,甲尾只能獲配2手。凍資超過3600億港元,成爲未有收益生科新股的“超購王”、“凍資王”。

暗盤漲超50%,首日,公司股價高開21.67%,一手淨賺2600港元,市值140億港元。最後收盤較發行價上漲16.46%。

實際上,創新藥公司雲頂新耀也是上市以來一路下跌;騰訊、京東作爲基石投資加持的卓越商企服務上市首日漲幅也不過5%。
原因很簡單:
港股打新現在已經人傻錢多,成了真正的賣方市場,上市公司有恃無恐提高定價,根本不給二級市場留一點殘羹冷炙。
打新市場火熱導致IPO定價水位上漲。人家公司上市是爲融資,不是爲了給散戶掙錢。發行越高圈的錢越多,投行承銷費用也越多。目前新股的發行價越來越貴。
打新的人太多,上市公司底氣足腰桿硬。到了這個階段,最佔便宜的是IPO的企業,而報價的機構、中籤的股民、炒新的股民都越來越難掙錢。
現在,打新已經陷入博弈,主要賺的是情緒的的錢。
而炒新已經成了送錢。大部分情況下,熱門股暗盤交易就一次漲到位,不給二級市場留任何炒作機會。
這個是大環境。
那麼嘉和生物定價貴不貴呢?
作爲沒有盈利的生物B,我們沒辦法通過市盈率去給它估值,只能按照“成長性”這樣的玄學去判斷。
嘉和生物招股定價24元,按照上限定價的。首日收盤較發行價上漲16.46%,首日市值爲134億港元。

2018年6月26日晚間,沃森生物(300142.SZ)發佈公告稱,擬向HH CT Holdings Limited(以下簡稱“HH CT”)轉讓其所持有的嘉和生物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和生物”)註冊資本近1.85億元對應的股權。按照嘉和生物34.7億元的估值,對應的股權轉讓價款約13.12億元。

從估值上說,上市前,2018年6月,嘉和生物34.7億,現在是134億,已經4倍當初,大贏家是高瓴資本。

2018年至2019年,嘉和生物的歸母淨虧損分別爲2.9億元和5.2億元,虧損擴大。這次上市募資約28億港元。雙贏就是高瓴贏兩次,顯然高瓴資本又贏了,未來幾年嘉和生物研發都不差錢了。當然,我沒有說高瓴資本割韭菜的意思,如果看文章得你產生了這種誤會,只能說明你沒有格局,不懂得跟時間做朋友。
嘉和生物面臨的是紅海

嘉和生物面臨的是紅海。實際上,嘉和生物現在離實現盈利還很遙遠,市場競爭也很大,在生物類似藥賽道上,嘉和生物也只是第二梯隊的。跟復宏漢霖、信達生物沒法比,比神州細胞強些。大致相當於百奧泰,三生國建。當然了,這些公司都是虧損狀態。

當然,以上的結論有點事後諸葛亮了。我們假設嘉和生物質地更好,那定價肯定更高,申購肯定更難,最後依然導致炒新不賺錢。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嘉和生物基本面和成長性會不會更好,跟炒新賺不賺錢沒啥關係。

但如果你炒新嘉和生物不幸被套了,我們還是可以聊聊公司的基本面和預期。

前面說了,嘉和生物對標的那些公司,全部都是虧損狀態。生物類似藥是一個十分寬廣的賽道,其中又有很多細分領域,因此市場參與者衆多,所以比拼的就是誰的藥能更早上市,誰更有前途。拼的是研發、管線、速度和商業化能力。

截至目前,嘉和生物擁有15款靶向候選藥物組成的產品管線,針對典型的腫瘤和免疫適應症,例如針對乳腺癌的療法(包括靶向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6(CDK4/6)候選藥物及一組靶向人表皮生長因子2(HER2)候選藥物)以及針對多種腫瘤適應症的靶向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PD-1)候選藥物,制定系統及綜合的開發計劃。

因此,從研發領域和管線的豐富程度上,嘉和生物確實具備較強的吸引力。
公司比較落後的是研發進度。
截至目前,15條管線中,僅有一條管線中的一款產品進入NDA備案進程,另有三條管線進入臨牀3期,其餘大部分都處在1期甚至臨牀前階段。
招股書顯示,嘉和生物目前有17項臨牀試驗在亞洲進行,預計未來12至18個月內將分別向國家藥監局提交兩項新藥上市申請(NDA),向國家藥監局及美國食藥監局提交四項臨牀研究用新藥申請(IND)。
儘管如此,成藥獲批上市仍然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而且更加嚴峻的現狀是,這些嘉和生物還處在研發階段的管線產品中,不少已經在市場上有了成藥銷售,有人已經領跑在前喫上了蛋糕。
因此,嘉和生物未來的成長性,還是不確定的。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令嘉和生物津津樂道的是,公司已挑選出六款主要候選藥,並認爲在治療腫瘤、自身免疫等慢性疾病適應症極具潛力。具體包括:1)GB491(lerociclib) , 有望成爲中國治療HR+/HER2-乳腺癌的同類產品中最佳的口服CDK4/6抑制劑;2) GB226(geptanolimab),一款新型PD-1單抗候選藥物;3)GB221,一款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有望成爲前三款面世的用於治療HER2+轉移性乳腺癌(mBC)的國內新型單抗;4) GB242,一款英夫利昔單抗生物類似藥;5) GB223,一款前景廣闊的核因子kappaB配體的受體啓動劑(RANKL)單抗候選藥物;6)GB492,一款干擾素基因蛋白(STING)激動劑,預期與GB226結合使用對治療實體瘤具積極協同效應,亦是國內一款首創新藥。
這些產品的成色如何?未來的競爭力又怎麼樣?
其實並沒有招股書顯示的如此樂觀。
從嘉和生物的核心產品可以看到,其主要針對的也是市場上的熱門靶點PD-1/PD-L1、HER2、CDK4/6等,而適應症也以乳腺癌爲主。以PD-1/PD-L1爲例,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國產PD-1藥物爲了迅速上市,早期均選擇了發病率低、療效明確的、已有國外成功研發經驗的小癌種。而在PD-1/PD-L1藥物適應症領域中,嘉和生物研發的乳腺癌領域佔比僅爲5%,且在癌症中乳腺癌屬於5年存活率較高的適應症之一。
在乳腺癌治療領域,HER2是抗體研發的主要靶點,化藥小分子研發則以EGFR、HER2、CDK4/6爲主要靶點。在嘉和生物前三個主要的管線中,以HER2爲靶點的GB221進展最快,目前處在臨牀3期,預計下半年NDA備案。另有PD-1的一款產品進入NDA備案,CDK4/6的管線則還處於早期。
嘉和生物面臨的風險在於,一方面目前市場上乳腺癌治療藥品中曲妥珠單抗是一線熱門選擇,未來嘉和生物的產品競爭力如何?另一方面,市場上同業公司已經出現了較多上市產品,例如羅氏的曲妥珠單抗、默沙東的派母單抗,進入臨牀3期的公司則更多。

再觀察嘉和生物另外兩款進展較快的產品英夫利昔單抗、利妥昔單抗產品,都已經入臨牀三期,不過復宏漢霖、信達生物等已有成藥銷售。

當然,不排除嘉和生物的產品線會繼續豐富,若將腫瘤適應症的範圍擴大,市場的競爭依然激烈。

以PD-1爲例,目前國內市場上PD-1的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嘉和生物面臨的是一片紅海,同樣很多上市公司已經有成藥在銷售。例如信達生物的達伯舒2020H1銷售額達到了9億元,主要針對霍奇金淋巴瘤;君實生物的拓益2020H1銷售額達到了4.26億元,主要針對黑色素瘤;龍頭企業恆瑞醫藥的艾立妥2020H1銷售額達到20億元,針對霍奇金淋巴瘤、肝癌、食管鱗癌、非鱗非小細胞肺癌;百濟神州的百澤安2020H1銷售額3.48億元,針對霍奇金淋巴瘤、尿路上皮癌。

綜合以上因素,嘉和生物的境況已基本明瞭,雖然其管線豐富,但是產品適應症屬於小癌種,市場空間一般,而且研發進展相對同業屬於“跟跑”階段,不少公司領跑後已經搶佔了大部分甚至全部市場,即便嘉和生物產品上市,又將面臨新一輪的激烈角逐。

所以,面對這種不確定性,市場的資金投機氛圍加重,即便是高瓴入駐、高盛護盤,也很難保證股價強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