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業互聯網進入實施第二階段,但這些痛點仍有待解決

記者 | 周小颺

自2012年美國通用電氣(GE)提出工業互聯網這一概念以來 ,大企業已在八年中完成了工業互聯網的先行先試。

在近日舉辦的2020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上,SAP中國區副總裁兼首席數字官彭俊松對界面新聞記者稱,大企業在這期間展示了工業互聯網相關的關鍵技術試點工廠、測試臺等,對工業互聯網的基本理念、單元技術、最終能產生的效益等方面,已大致瞭解清楚。

彭俊松表示,目前業界處在實施工業互聯網的第二階段。

“大企業面臨如何將這些技術從一兩個工廠推廣到全部工廠的挑戰,中小企業則面臨如何低成本、低風險地快速從工業互聯網獲得收益的難題。”彭松俊說。

彭俊松認爲,工業互聯網的技術門檻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仍然很高。

他舉例道,中小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的軟件門檻較高。

一箇中小企業若想實施工業互聯網項目,需連接很多平臺。平臺之間的數據連接以及出故障問題後的協調,並不是企業在一個項目裏能夠單獨解決的。

彭俊松提出,應當儘可能給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能夠涵蓋整個價值鏈的工業級SAAS軟件。SAAS意爲軟件即服務,即通過網絡提供軟件服務。

彭俊松還指出,工業互聯網的“最後一公里”還需要打通。這指的是相關工業標準的制定。

今年7月15日,西門子與SAP達成新的合作伙伴關係,決定將合作制定一個叫做“數字化線程”的工業4.0核心標準,主要針對工業製造企業的生產、製造、安裝、運維整個數據主線。

“沒有標準不可能實現應用工業互聯網。”彭俊松稱,建立開放的數據互換標準,能夠降低中小企業實施工業互聯網“最後一公里”的門檻。

在GE數字集團亞太區工業製造業務總經理夏鵬看來,人才是工業互聯網落地難的痛點之一。

“工業互聯網對人才的要求和准入門檻很高,整個解決方案非常複雜,需要數據科學家,操作人員還需要懂OT、IT、編程以及工業行業的知識。”夏鵬對界面新聞記者稱。

目前,製造業企業的員工以大學生、中專或技校畢業生源居多。

如何讓製造業企業現有員工使用工業互聯網的雲能力,將問題用工業應用程序或解決方案的方式解決、並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上手,是一大業內難點。

夏鵬建議,應在高校內宣講工業互聯網的課件,重視從高校到上崗實習的人才培訓,以解決工業互聯網落地的人才痛點。

SAP總部位於德國,成立於1972年,是歐洲最大的軟件商,是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爲標誌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的代表。該公司也是德國工業4.0的發起企業之一,其ERP系統是最先在全球推出的企業資源管理軟件。

GE成立於1892年,是老牌工業製造企業。主營業務有航空發動機、發電、醫療、可再生能源等,也是最早實行數字化轉型的工業巨頭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