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大計劃單列市大比拼:大連青島廈門GDP之和不敵深圳

城市計劃單列是在保持行政隸屬關係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通過完善經濟計劃、財政管理等制度妥善處理中央與地方關係所進行的探索。當前全國共有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和大連五個計劃單列市,它們的發展現狀如何?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五大計劃單列市的GDP、人均GDP、高新企業數量、資金總量等多個指標,發現當前深圳各項指標遙遙領先,深圳一個市的GDP超越大連、青島、廈門三市之和。總體上看,南方的幾個單列市發展水平高於北方地區。同時,除了寧波之外,其餘幾個單列市的整體發展水平超過了所在省省會。

深圳GDP超大青廈三市之和

從GDP總量看來,當前五個計劃單列市的順序分別是深圳、寧波、青島、大連和廈門。其中,深圳、寧波、青島均超過了萬億元大關,大連和廈門離GDP萬億元俱樂部還有不小的距離。

這其中,深圳2019年GDP達26927.09億元,在全國所有城市中僅次於上海和北京兩大直轄市,位居第三,在五個計劃單列市中遙遙領先,是第二名寧波的2.25倍,超過了大連、青島和廈門三市之和(24738億元)。

從各城市在全國的位次來看,深圳居全國第三,寧波排第12,青島第14,大連第28,廈門第33。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計劃單列體制對這些城市的發展帶來比較大的促進,下放了一些自主權,讓城市和企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有利於調動地方的積極性。當然這些城市本身的基礎也比較好,比如廈門、寧波等地都是近代通商口岸,港口優勢十分突出,基礎較好。

表:五大計劃單列市主要指標(來源:各地統計公報。其中大連城鎮化率爲2018年數據)

除了GDP總量外,深圳在其他幾個主要經濟指標上也處於絕對領先位置。尤其是在資金總量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優勢更爲突出。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或者叫“資金總量”,是一個地區或者城市經濟運行的結果,是經濟活力的體現。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資金總量達到了8.39萬億元,超過了另外四個計劃單列市之和(64977億元)。

國家級高新企業數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指標。數據顯示,去年深圳高新企業數量超過1.7萬家,是另外四個城市之和(9606家)的1.77倍。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表示,相比其他幾個計劃單列市,深圳首先具有地緣優勢,改革開放後接受香港的資金、技術、人才的溢出效應,充分發揮了比較優勢。其次,深圳的改革創新、營商環境打造等走在前列。此外,還有深交所、招商局集團等各類平臺、企業等資源要素的集聚,以及全國各地人才薈萃,諸多因素促進深圳走在前列。

深圳之後,寧波超越了青島,GDP總量位居計劃單列市第二位。其中寧波的外貿進出口是青島的近三倍,人均收入、資金總量也明顯超越青島。

總體上看,南方的計劃單列市發展水平上要領先於北方。例如,儘管廈門的GDP總量在五個計劃單列市中墊底,但廈門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要明顯高於青島和大連。從人均指標來看,廈門與寧波相差無幾,大連和青島與這兩市均存在不小的差距。

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這幾個計劃單列市的人口吸引力也很強,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當前,深圳已經是城區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青島的城區人口也超過了500萬,成爲特大城市;大連、寧波和廈門都是城區人口規模介於300萬到500之間的I型大城市。

多個單列市超越省會,財稅體制是否應調整?

計劃單列體制促進了這些城市的快速發展,其中多個城市在發展層次上超過了所在省的省會城市。2012年深圳經濟總量超過了廣州,濟南多項指標落後青島,大連GDP與人均GDP遠超瀋陽,廈門人均GDP、人均收入、高新產業等幾個主要指標均領先福州。

相對來說,5個計劃單列市中,只有寧波的發展水平明顯不如所在省會。杭州的資金總量是寧波的2.17倍,杭州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寧波的2.57倍。

表2:計劃單列市與所在省份主要城市經濟指標對比。(來源:各地統計公報)

另一方面,計劃單列下的財稅體制,也使得這些城市的自留財力更加雄厚。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認爲,計劃單列市的收支直接與中央掛鉤,由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兩分,而無須上繳省級財政,而省內其他城市創造的財政收入則還要與省財政進行分成。這使得計劃單列市有更多的資金用於地方經濟建設,往往會與相鄰城市形成不公平競爭,省財政的調控能力也弱化了。

比如沿海發達省份中區域發展差距最大的廣東,省會廣州每年財政總收入並不少,但其中約四分之三要上交中央和省,自己只留下約四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2019年,廣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7.2億元,深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73.21億元,約爲廣州的2.22倍。

朱列玉認爲,因爲地方財政收入的限制,計劃單列市的鄰近城市如廣州、瀋陽、福州等在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城市建設、稅收優惠、高端人才引進力度等方面明顯不如深圳、大連、廈門等計劃單列市,導致不少城市本土企業的業務外遷,高端人才、資本、優質企業都紛紛落戶計劃單列市,造成其與相鄰城市形成不公平竟爭,這對區域均衡發展不利。

朱列玉對第一財經稱,若計劃單列市的地方稅收需按比例留存省級財政,則能縮小計劃單列市和相鄰城市在市場競爭中由於資源分配不均而造成的差異。他建議,五個計劃單列市向省級財政上繳地稅,對於來源於地方稅和中央稅與地方共享稅留存地方的稅收,按一定比例留在省級財政。增加省級財政收入,通過“先富幫後富”,走共同富裕之路。

也有專家認爲,計劃單列市當前的經濟優勢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單列下的財稅機制並不是唯一的因素。丁長髮認爲,深圳超越廣州,跟深圳營商環境、高新產業發展優於廣州有關。“廣州有那麼多的高校資源,爲何創新遠不如深圳?在福建,廈門的營商環境也明顯優於福州。另外,杭州相對計劃單列市寧波,爲何能保持顯著的領先優勢?就在於杭州這些年營商環境做得好,數字經濟、新經濟發展很好。所以被計劃單列市超越的省會城市們也應該反思自己在營商環境、科創產業發展方面的差距。”

深圳當前已經成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深圳社會主義學院巡視員、副院長譚剛此前對第一財經分析,過去廣州對比深圳的優勢在於,廣州的重工業發展得比較好,在經濟總量中,汽車等產業佔的比重比較高,帶來的總量增加很快。但對深圳來說,由於缺少發展傳統產業的資源、要素稟賦,這也倒逼深圳必須走污染比較少、相對輕型化的產業路徑,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逐漸走向以科技創新驅動爲主的道路,比全國早了很多年,並且效果比較明顯。

譚剛認爲,在高新產業方面,深圳改寫了世界創新的規則體系,改變了以硅谷爲代表的、以大學來支撐的創新體系,而形成了沒有知名大學,沒有太多大學,同樣能進行創新,而且創新成效還十分顯著的體系。這些都是靠不斷創新、改革開放的方式來形成的局面。

責任編輯:張玉 SN23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