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心病领域,生存质量和病死率、治愈率同等重要,但目前我国患者的生存质量远未能得到门诊医生的普遍关注。”10月14日,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设立的“冠心病生存质量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启动会上,知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这样说道。



据了解,本次“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收集1193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共1181份,问卷数据以《2020冠心病生存质量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

报告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关注。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2020年设立了“冠心病生存质量综合管理专项能力培训项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杨爱平主任介绍,项目面向全国市县医疗卫生机构心血管医生,开展冠心病生存质量综合管理的规范化培训,提升心血管医生对冠心病患者术后全生命周期生存质量管理,拓展冠心病综合管理服务内涵,提高冠心病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和二级预防管理水平。



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丁荣晶教授解读了《2020冠心病生存质量调查报告》。报告列出了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三大苦痛:

1.身体痛:82%患者日常生活受影响

72%的冠心病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仍然存在着胸闷、胸痛、心悸、心慌乏力等不适症状;

约40%患者表示剧烈运动(如游泳或打球)会受到影响;

约37%患者表示在提起或移动重物时会受到影响;

总体有82%以上的患者表示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2.心里苦:近一半人被“双心病”困扰

调研显示,约有43%的患者面临焦虑的困扰;在整体调研人群中,有44%的患者患有重度抑郁。

丁荣晶教授介绍,有些患者并不是真的心脏有问题,而是在手术后出现一些心理障碍,担心自己的心脏问题,不敢上班、不敢活动甚至不敢睡觉。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和改善,还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

3.负担重:50%以上患者需要他人照顾

整体调研患者中,约53%患者都不同程度上需要他人照顾,支架或搭桥手术可以有效挽救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



手术后还需要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调整。否则,术后依然存在心脏不适,会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迟迟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还会进一步加大冠心病患者的照料难度,增加照护成本。

胡大一强调:“医生必须关注患者心血管健康行为、康复、技术创新与转化,追踪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更应当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用好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戒烟处方五个处方,帮助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恢复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