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漢辭

【笑果文化與單立人已成爲行業內兩大風向標,地方脫口秀俱樂部要培養演員,多少要依靠這兩棵大樹,一是邀請兩大公司的演員到地方演出,與地方演員同臺,捆綁銷售票務;二是將俱樂部排名靠前的簽約者,送往單立人喜劇接受專業培訓。】

95後的陳子雯自稱是樂天派,學醫出身,不滿足於單一職業,轉身做了“斜槓青年”,白天在醫院上班,夜晚開酒吧。她也因此結識了太原最早一批脫口秀演員,做起了兼職,生活就像24小時旋轉的陀螺,除了沒時間談戀愛外,日子過得隨性而快樂。

最近,“陳開心”陷入了焦慮,單位領導和同事多次提出要去現場看她的表演,這讓她很尷尬,“因爲我吐槽的基本上都是工作”。

家庭生活、愛情與工作,多是脫口秀演員吐槽的重點對象,李誕、周奇墨、呼蘭、李雪琴皆是如此。陳子雯剛還在爲領導要看演出一事痛苦不已,馬上又有說不完的故事,這次她吐槽的是國慶節單位發了50斤土豆。

“50斤土豆也就50元,來回打車往家搬,賠點錢就算了,關鍵冰箱裏也擱不下,再來個腰扭傷,還得往醫院跑。這是懲罰還是獎勵?”陳子雯打算下一次登臺繼續吐槽節假日發福利的那些事兒。

“無論是演員還是受衆,我們的定位很清晰,就是18到35歲之間的年輕人,他們還在校園,或初涉職場,有表達的慾望與衝動。”與陳子雯一樣,董海濤也是95後,高中時期接觸脫口秀,開始登臺演出。大三那年,他投資做了喜閱脫口秀俱樂部,從事線下演出,還與朋友一起做了連鎖書吧,也參與了陳子雯的酒吧。

在北上廣以外的二三線城市,想把脫口秀做成喜劇的細分行業,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遭遇冷場

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是陳子雯、董海濤最初的脫口秀啓蒙,印象中最深的一幕是第一季第七集,咖啡館昏暗的燈光下,演員擲地有聲地拋出問題,麥瑟爾夫人的提問直指被男性統治的社會結構,也直指喜劇行業的性別分化現象。

這個咖啡館是美國紐約曼哈頓格林威治村大名鼎鼎的煤氣燈咖啡館,從1958年到1971年,一度成爲“垮掉的一代”詩人、民謠樂隊以及衆多喜劇演員的聚集地和表演試驗場。

“穩、準、狠,直擊痛點並有完善體系,這是美式脫口秀表演的特點,但要照搬到國內,尤其是更爲內斂的山西,就水土不服了,我們模仿麥瑟爾夫人對我們所看所聞的段子做了拆解,也設置了一些包袱和笑點,但在觀衆眼裏,我們就像‘怪物’。”陳子雯、董海濤記得,他們的票價起初爲2.99元,買票者是帶着好奇心而來,當演員把“包袱”甩出去,他們多是雙臂環抱,緊皺眉頭,一副疑惑的表情,很難有笑聲。

遭遇冷場,是中國脫口秀演員初期的家常便飯。

單立人的創始人石介甫喜歡傑瑞·宋飛。作爲觀察式喜劇的代表人物,傑瑞·宋飛對生活細節的觀察方式讓石介甫受益匪淺,同時,他研讀美國的脫口秀指南《喜劇聖經》,總結裏面的方法論去創作;周奇墨最初則用拉片的方式,分析國外大師的技術,比如道具運用、無實物表演。

“脫口秀不存在獨立於創作的表演,所有段子都必須是原創的,能夠與受衆羣體產生共鳴。”單立人首席運營官Icy認爲,單口喜劇演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徵、自己的受衆。

意識到這個問題,陳子雯開始有了自己的“人設”——一個斜槓青年的生活與工作,工作是她吐槽的主食,愛情故事則是佐料。她的手機幾乎不離手,遇見什麼,想到什麼,順手就記下。

在與第一財經記者對話的幾小時內,她也像一名記者一般,記錄有趣的故事與數字。這些內容經過梳理可能成爲段子,“其實生活中沒有那麼多搞笑的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將生活中普通的事情講給大家,否則你說一個抄來的段子和梗,觀衆都知道結果,那種愉悅感已經逐漸減弱。”

培育演員

隨着《今晚80後脫口秀》等節目的興起,尤其是《吐槽大會》的火爆,董海濤意識到,這種喜劇表演方式可能會成爲一個產業,而《吐槽大會》背後的笑果文化與根植於線下演出的單立人已成爲行業兩大風向標,地方脫口秀俱樂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挖掘與培養演員。

從2017年至今,登上喜閱舞臺的脫口秀演員有300多位,董海濤簽約了16位,最小20歲;票價也從最初的2.99元、6.56元漲到了現在的幾十元,演員的收入從每場十幾元增加到現在的100多元。

“我們不是李誕、周奇墨,全職做脫口秀早就餓死了,但不影響我們對單口喜劇的熱愛。”回憶當初拿着十幾元的工資時的心情,陳子雯表示,以前看的人太少,現在知道脫口秀的人多了,一場商演的門票基本能夠賣完。相對於笑果與單立人,喜閱的票價相當於一張電影票。

在董海濤的計劃裏,今年只是開始,“北京的市場能夠支撐起120、180元的票價,上海有些商演的票價達到德雲社的價格,山西未來能不能做到這個程度?我覺得能,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演員培養出來。”

演員之間日常會進行一些即興喜劇的表演訓練,比如,將“蚊子”與“生日”結合起來成爲段子,有人會說成“童話故事”,有人會講冷笑話。陳子雯很喜歡這樣的訓練,可以提升演員的幽默感以及反應能力。

作爲管理者,董海濤希望演員們走得更遠,笑果文化與單立人已成爲行業內兩大風向標,地方脫口秀俱樂部要培養演員,多少要依靠這兩棵大樹,一是邀請兩大公司的演員到地方演出,與地方演員同臺,捆綁銷售票務——即便收益多落在兩棵大樹上,但地方俱樂部的演員可以得到鍛鍊與成長;二是將俱樂部排名靠前的簽約者,送往單立人喜劇接受專業培訓。

今年,陳子雯就是其中一位,採訪結束,她趕往北京,希望能夠成爲全職脫口秀演員,繼續在單口喜劇的路上前行,“能夠站在下一屆《脫口秀大會》的海選舞臺上,就是小小的勝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