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醉解千愁。酒醉之後,不僅可以忘記得失與煩惱,而且還能吐露出心中的真情。杜甫就讚美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好一個李太白,千杯不醉,醉了也深知唯有飲者留其名。

陶淵明更是在酒後高呼,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傳世名句滿溢自得其樂、恬淡悠閒的意味。北宋的一位詩人有一次也不醉不歸,卻即興抒寫了優秀詩篇。下面分享的是黃庭堅醉後賦詩,這首七律用典自然,更顯出才子胸襟不凡。

汴岸置酒贈黃十七

宋代:黃庭堅

吾宗端居叢百憂,長歌勸之肯出遊。

黃流不解涴明月,碧樹爲我生涼秋。

初平羣羊置莫問,叔度千頃醉即休。

誰倚柁樓吹玉笛,斗杓寒掛屋山頭。

元豐三年秋,黃庭堅由北京教授改任吉州太和縣令,他的朋友黃介也由長樂尉改任廣州教授,他們相遇在汴京。

作者在汴水之濱置酒,與這位同鄉加上同宗共飲。一個仕途坎坷,一個沉淪下僚,勸酒解愁、長歌當哭,求仙無路、一醉即休。

這首詩抒發了宦途不遇的哀愁、與人生坎坷的感慨。詩人深受杜甫詩的影響,雖然此詩頷聯多用拗句,但並不影響整體的藝術價值,依然值得後世細細體味。

開篇表達了對同鄉的同情,並邀請他出門散心,“吾宗端居叢百憂,長歌勸之肯出遊。”詩人瞭解到同宗總是心懷百憂,便寫詩相贈,勸他出來小遊。黃十七即黃幾復,他與黃庭堅是同宗,在同輩兄弟中排行第十七。端居,指平常日子。

接下來卻轉而描寫眼前景色,“黃流不解涴明月,碧樹爲我生涼秋。”秋月明澈,倒映在汴河之中;河水雖然一片渾黃,而明月依然顯得明淨;岸邊碧柳婀娜,涼風拂面,讓人感到陣陣輕寒。

黃流,既是指自然景象,也是暗喻仕途中的污濁;而此處的明月,也是作者的自喻。黃山谷希望自己無論身處何處,都不改高潔的本性,也希望對方可以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爲人處世的作風。涴(wò):弄髒、污染的意思。

如此一番鼓勵,詩人估計對方心緒應該稍微平靜,於是又承接首聯,繼續勸慰老鄉,“初平羣羊置莫問,叔度千頃醉即休。”詩人說,黃初平雖然可以點石成羊,卻不要羨慕其成仙得道;黃叔度胸懷寬廣,正值得人們敬仰。

黃初平是《神仙傳》中的人物,他15歲在山上牧羊,被道人招入山中成仙。40年後其兄找到他,問羊羣何在,他指點滿山石頭,盡化爲白羊。

東漢的黃憲,字叔度,人稱其胸懷若千頃之波,醉後萬事俱忘,無所追求。這兩句都是勸解語,作者希望對方不爲物慾所動,自能百憂俱消,也就可以心明如月。

最後以景語結束全篇,更顯意味深長,“誰倚柁樓吹玉笛,斗杓寒掛屋山頭。”誰正靠着汴河岸邊的舵樓吹奏玉笛,寒夜裏七星的斗柄不停轉動,高高地掛在屋脊之上。

斗杓(sháo),通“勺”,七星成勺形,柄部三星稱斗柄,斗柄橫斜以至下垂,表明夜深。屋山,即屋脊,側看似山。作者將難以言盡的勸勉之意,惜別之情,都化入這靜夜的笛聲之中。

縱覽黃庭堅的這首七律,用典自然貼切,情感充溢其中。作者酒後吐露真情,首聯表達作者的憐惜之情,希望對方早日走出低谷。頷聯表達委婉,也寓意深刻,作者希望彼此可以如明月那樣,即使倒映在污濁的黃流中,也能清輝永照。

頸聯連用兩個黃姓人物的典故勸說朋友,更顯親切溫馨;尾聯借景抒情,也是充滿溫情的勸勉之意。全詩雖然是酒後隨性而作,卻表達出詩人宦海沉浮的惆悵,也透露出對美好未來的信心,更彰顯出詩人堅韌不屈的高貴品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