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Steven Rosenberg(史蒂夫·羅森伯格博士)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臨牀中心外科主任,同時兼任國家癌症中心外科系主任。羅森伯格博士頭銜很多很多,但他最喜歡是外科醫生Surgeon (I am a Surgeon)。

籌備中美第十屆臨牀與轉化醫學國際論壇邀請羅森伯格博士做報告,他欣然答應來華參加論壇。這是十年數次邀請後第一次爽快答應。每次他都因事情太多太忙,捨不得浪費往返飛行兩天時間。

他的繁忙併非想多做幾臺手術或多看幾位患者,他更希望在實驗室繼續琢磨他所癡迷的癌症免疫治療和細胞治療方法。
在美國臨牀腫瘤界被譽爲免疫治療第一人和細胞治療開創者,非史蒂夫·羅森伯格博士莫屬!但他也是一位技術精湛的外科醫生。他怎樣從一名外科醫生成爲國際公認的免疫治療專家和細胞治療開創者?
因爲他的醫術和名氣(國內稱大咖級專家),有人會認爲羅森伯格博士肯定治癒了很多患者。
其實不然,他工作的NIH臨牀研究中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臨牀研究型醫院,來這裏看病的所有患者(100%)是參與臨牀試驗或研究項目。
正因爲如此,他用了整整三年時間精心調治一位患者的治療方案。確切講,是一位IV期轉移復發的乳腺癌患者。按照常規方案,再優秀的醫生也回天乏術,沒有任何辦法了。
但是,羅森伯格博士正是通過該患者的案例,仔細分析了癌症免疫治療方法,讓這位患者起死回生。不僅如此,作爲一名科學家醫生,羅森伯格博士還總結並發表了關於癌症免疫治療調節機制的學術論文,推薦給更多醫生應用。

羅森伯格博士獲得Szent‐Györgyi突破創新大獎,表彰他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開拓性貢獻。

史蒂夫是波蘭移民的後代,從小生活在紐約。當他6-7歲,依然回憶起在二戰後父母收到親戚寄來的明信片,簡短的筆記描述了在法西斯大屠殺中喪生的親戚們。戰爭悲劇給兒時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我甚至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邪惡的魔鬼,我想長大後能爲人們做些好事,照顧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這種理想最終引導他走上了醫學道路。他說多年後,他作外科住院醫照顧和醫治癌症患者時,讓他想起了“大屠殺”。

他說“我看癌症就像是大屠殺另一種隱喻,癌症患者正在遭受痛苦。這並非是由於他們的行爲舉止或不同信仰(二戰時法西斯屠殺波蘭猶太人)。我希望減輕他們的痛苦,我開始癡迷治療癌症。即使在外科住院醫培訓期間,我也總是希望想盡一切辦法治療癌症。”

在整個醫生職業生涯中羅森伯格博士一直保持着這一專注。自1974年起,他就一直在美國國家癌症中心擔任高級研究員,後來榮升擔任外科系主任,同時兼任腫瘤免疫部門負責人。

在近50年工作中,羅森伯格博士在開創腫瘤免疫療法和基因療法等多項前沿領域培養了數百名外科醫生和臨牀研究專家。他做到了導師身先士卒,做臨牀研究和手術兩不誤。
美國國家癌症中心外科系教授高夫博士2005年至2009年,師從羅森伯格博士接受外科培訓,在那些年裏一直跟着他一起手術和做實驗。她感慨說“羅森伯格博士的領導才能是天賦。”
很難用文字形容他所創造的臨牀研究環境。他建立了一種家庭氛圍和體面氛圍,以及大學式科研好奇心。從臨牀護士到技術員,再到實驗室管理人員,沒有人不喜歡在這裏工作。”
高夫博士只是羅森伯格博士培養的300多名外科醫生和博士後研究員之一。他的學生照片佈滿了辦公室外的牆壁上。
羅森伯格博士培訓的外科腫瘤學醫生、腫瘤免疫研究人員和外科醫生遍及全美所有大型癌症診療中心/醫院,甚至全世界著名的癌症中心的醫生和研究人員也都來此進修學習。
他的學生從他和患者溝通和樂觀交流中也獲得啓發。高夫博士說,一次有位醫生治療了一位癌症患者後說“我們控制住了癌症,但可能有50%復發機會。”
聽到這樣的對話,羅森伯格博士轉過身解釋說“他們已經控制住了腫瘤,您的治癒機會至少有了50%,加油!一起努力!”
羅森伯格博士不僅是外科醫生,更是科學家醫生,他先後發表了1100多篇文章,撰寫了8本專著,獲得業界各類獎項無數。對他而言,他每天關注的就是患者,如何更好,更精準地治療癌症患者,減輕他們的痛苦。
50多年的外科生涯和臨牀研究工作,至今羅森伯格博士依然沒有退休計劃。他說等我到80歲纔會開始考慮這件事兒。”
【未完待續】

開拓新領域:“作爲一名外科醫生,僅僅切除原發腫瘤是不夠的,必須研究它。”

他是第一位醫生證明免疫療法可以治癒轉移性癌症,從此激勵了免疫治療領域突飛猛進研究工作和臨牀應用。

羅森伯格博士最先使用IL-2治療癌症;他證明了轉基因可以插入細胞,爲基因治療打開了大門。

與轉移性癌症作鬥爭:他致力於應對癌症最大的挑戰:尋找治癒轉移性癌症方法,因爲癌症轉移復發導致90%患者死亡。

週末AI專題講座

10月25日:AI醫學系列講座二
主題: AI醫療健康領域裏七隻“獨角獸”
主講: 時佔祥博士,全球醫生組織

報名參加:Zoom視頻講座(付費300元)

適合於AI醫療和健康管理業界人員;AI醫療投資人士和AI醫療技術初創公司技術人員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