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我那死去的爹說得好啊,什麼人都可以做,就是別做好人。一做好人吶,惡人全來了。”

這是《李衛當官》中李衛的一句經典臺詞,意指壞人當道,好人難做。但說出這句話的李衛,卻一生正直清廉,嫉惡如仇,故而在歷史中留下了一個好名聲,到現在則以一個睿智清官的形象出現在熒幕上。

歷史上真實的李衛,出生於1688年,從小家境優渥。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成長出來的李衛,自然心氣頗高,並且在父母做人應當爲忠爲良的教育下,更是能辯是非,嫉惡如仇,對待善人謙恭敬愛,對待惡人從不低頭。

李衛自小讀書,卻對考取功名沒什麼興趣。但漸漸長大的李衛,心中進入仕途爲民請命的夢想卻越發堅定。於是,家財萬貫的他在這段時間不斷向朝中捐資供物,終於換得一個國子監生的身份。

所謂國子監生,簡單解釋就相當於清華大學的學生,但不同的是,這個“清華大學”在清朝地位更高,直接與官場銜接,很多時候,朝廷選官就會從國子監中選擇德才兼備之人並以委任。

因此,在1717年時,於國子監中表現優異的李衛就被選爲了兵部員外郎,正式開啓了他的爲官生涯。在任員外郎一職時,機敏善斷的李衛深受上司的賞識,在1719年時,又被擢升爲戶部郎中。

在當戶部郎中時,李衛清正廉潔之行就已經顯露無疑。當時的他掌管的是朝廷銀庫的賬目出入。當時有一個親王,總是在正常收繳的銀子裏還要額外徵收一些銀子當做所謂的“庫平銀”,而這與貪腐相差無幾。

因此,李衛不惜得罪該親王,竟然在銀庫外的走廊上放上一個大櫃子,在上面寫上一個輻條,標明“某王贏錢”。意思是,他會把親王額外徵收的銀子都放進這個櫃子裏,就這樣赤裸裸地把親王的小動作說了出來。

當時雍正便得知了這個消息,對這個一點也不“圓滑”的李衛十分讚賞。而那個親王卻臊紅了臉,他親也不是打也不是,親吧,自己受悶氣,打吧這事都傳到朝廷了,如果針對李衛正是對自己的貪腐行徑不打自招了。所以只好不再加徵銀兩,任李衛去清點庫房了。

公元1722年,雍正即位之後,便立即重用這位讓他另眼相看的小小戶部郎中,李衛的仕途從此如同火箭一樣飛速上升。1724年李衛就被任命爲雲南布政使,僅僅過了一年後,他又被擢升爲浙江巡撫。

因爲在當巡撫時查私鹽販運案有功,1727年即升官至浙江總督,在整個江浙地區簡直呼風喚雨。1729年,回到中央擔任兵部尚書,此後又在刑部尚書等職位流轉,其中還做了太子少傅。1732年還做了直隸總督。

雍正去世後,乾隆於1736年即位。彼時的李衛作爲當朝老臣,還頗有功績,而乾隆剛剛即位,皇位未穩,按理來說應該用這個功高過主的老臣開刀,給其他臣子立個威懾。但乾隆卻並未如此行事,反而比之雍正更加重用李衛。

當官當到這個李衛這個高度,加上乾隆還在背後撐腰,李衛更是能放開手腳一展抱負。他先是彈劾鄂尓奇徇私枉法、亂政擾民。之後又揭發誠親王手下西庫克爭地擾民,有辱聖上愛民之形象。後來又揭發朱藻貪污,還干擾賑民之事。可謂是不斷爲民除害,做盡好事。

可惜李衛一生勤勉,終於積勞成疾,在1738年因病去世。好在在李衛的仕途生涯裏,君臣互信,並無猜忌,沒有上演小人進讒而使人身受害的悲劇,還不斷抓瞭如此多的貪官污吏,實現了自己的抱負,流芳百世。也算是算是死得其所,美事一樁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