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就是英雄,英雄不需要過度的吹噓,特別是明顯造假式的吹噓,倒是容易讓英雄蒙塵。英雄原本就是閃耀的金色,不需過度粉飾,就足以光輝閃耀,照亮人心中那份對英雄的敬重與嚮往。岳飛就是這麼一個英雄人物。

只可惜,英雄多數時候都是悲情的。一代抗金名將岳飛,最後竟然冤死風波亭,讓無數世人爲之扼腕嘆息。更多人的也開始思考,岳飛爲什麼會冤死?能不能不死?宋高宗趙構,爲何非要殺了岳飛?

電視劇《精忠岳飛》中,趙構在岳飛靈位前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這裏,朕的天下也在這裏。”

這句話雖然並非來自史料,但是,卻很好了詮釋了歷史上的趙構、岳飛,所處的尷尬境地。有時候,做一些事情,並非出自心甘情願,而是實屬迫不得已。宋高宗趙構的這句話,就透出了無盡的無奈。這裏無意爲趙構殺岳飛開脫,高宗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自己承擔負責。這件事,從不同角度來看,也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可是趙構殺了一個英雄岳飛,受到譴責也是理所應當的,這是高宗理應承擔的後果。

趙構爲什麼會說這句話,想要理解趙構的內心,那就要從他的經歷開始說起。

趙構善於把握機會

趙構雖然出身趙宋宗室,可是因爲他母親韋賢妃出身低微,而且並不受寵,所以,趙構在宗室中的地位非常低下。至於皇位,如果沒有大的變故,對於趙構而言,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般的存在。

正是因爲靖康之難,讓趙構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他不懼生死,從容淡定的出使並居住金營數日,竟然讓金人誤認爲他根本就不是趙宋親王,強烈要求換人。由此也足見,趙構並非是一個完全貪生怕死之人,而且知道如何應對突發狀況。

這也讓趙構得到了器重,並在第二次出使金營時,被當時的河北磁州守將宗澤給攔了下來,才得以倖免,未被金人俘虜。幸運的趙構抓住了機會,在應天府(河南商丘)繼位,改元建炎,成了南宋第一位皇帝。

趙構孤獨而能力有限

古代的帝王,原本就很孤獨,想要找到十分信任可靠的人,非常難,對於趙構而言更是如此。

趙構一不信任百姓,二不信任大臣,他只能信他自己。

趙構在第二次出使金營時,途徑磁州,被宗澤攔下,說金人根本就無意議和。隨同趙構一起的資政殿學士、兵部尚書王雲也勸說趙構回朝。當他們準備返回時,卻被激憤的磁州百姓包圍,說他們要去跟金人議和,是奸賊。原本,趙構是百姓圍攻的對象,幸得王雲擋在趙構前面。趙構眼睜睜看着王雲在自己面前被百姓活活打死,自此之後,趙構對於所謂的農民義軍,根本就不信任。

事實上,趙構的確沒法信任這些農民起義軍,畢竟利益不同。金軍入侵時,荊湖、江西、福建等地的百姓紛紛起義,在後方搗亂。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匪寇,高宗也是不勝其擾。最後,岳飛都要被調去平亂。

趙構逃往江南之後,又發生了苗劉兵變,被逼退位,還差點丟了性命。這讓趙構看着周圍的將領,你們統統都想害朕。好不容易,高宗認爲終於找到了一個足以信任的杜充,讓人沒想到的是,杜充竟然掘了黃河大堤,一路潰敗狂奔之後,轉身投降金軍了。如果真的站在高宗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估計趙構想死的心都有了。

雖然之後出現了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岳飛、吳玠等名將,但是,趙構從來沒有百分百的信任,他隨時都在擔心這些將領會隨時倒戈金軍,或者割據一方,反戈一擊。因此,趙構用人,主要不看你打仗如何,而是看容不容易駕馭。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趙構沒有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那樣的能力,同樣也沒有後周世宗柴榮那種魄力,所以,他只能選擇盡力控制,防止一切過分冒頭突出的將領。這也說明,趙構其實很明智,對自己,及當時的情況認識比較清楚,絕不是一個稀裏糊塗的昏庸之人。

趙構的目標很明確

趙構的明智還表現在,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第一、皇位不能丟,皇位丟了,自己的命也就沒了;第二、不能給自己製造麻煩,決不能讓徽欽二帝回朝;第三、絕不可以讓軍隊脫離自己的控制,讓將領功高蓋主,有割據的可能。

趙構權衡之後,最好就是維持長江南北分置,在江北建立一個宋金之間的緩衝區,如果金軍進攻,那就在江北全力抵抗,甚至反攻回去,但是,也不能過於深入金國境內。因此,在取得軍事平衡之後,選擇議和就是宋高宗的首選。

岳飛過於優秀了

要說真正的作戰,岳飛其實不一定就比韓世忠、吳玠、吳璘、劉錡等將領優秀多少,但是,岳飛有一個優點成就了他,也害了他。

在趙構心中,所有將領中,韓世忠應該是打仗最牛,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而且,韓世忠在黃天蕩之戰,差點困死完顏宗弼,即金兀朮,在金軍中頗有威名。再加上韓世忠手握重兵,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這讓趙構最開始選擇了殺韓世忠,跟金軍議和。

細細一想的話,其實趙構殺將,只是爲了表示跟金軍議和的誠意罷了。

紹興十一年(1141年),趙構先升了韓世忠的職位,將韓世忠任命爲了樞密使。好在,韓世忠比較能屈能伸,及時得到了消息,跑到高宗面前一頓痛哭,訴說當年救駕之情,以及自己的忠心。趙構心軟了,讓韓世忠回去了。之後,韓世忠又將大部分家財獻給了高宗,才得以自保。

反觀岳飛呢,的確很優秀。軍隊紀律嚴明,同樣的軍費,其他將領喫空餉養三萬兵,他可以養十萬兵。而且,遍觀南宋初年,唯一一支以主將姓氏命名的軍隊就是“岳家軍”。難道天下是岳家的?岳家軍,讓岳飛很風光,可是對於孤獨、多疑的趙構而言,這就是如芒在背。

同時,岳飛野心太大,他在未取得趙構完全信任的情況下,竟然希望統領儘可能多的南宋兵馬,甚至是全部。比如在劉光世被解職之後,趙構說是將劉光世的五萬軍隊全部給岳飛,其實岳飛應該推脫。岳飛獨大,不但讓其他將領不舒服,也讓趙構不舒服。結果,自然是有人作梗,岳飛並未能接收到劉光世的軍隊,還引發了淮西軍變,數萬軍隊在酈瓊率領下投金。

岳飛在北伐時,也是不斷擴充兵力,甚至還大量聯合在江北、中原地區抗金的義軍,算上義軍,數十萬的人馬聽從岳飛調遣,軍隊勢力迅速成了南宋諸軍第一。趙構此時應該是真的焦急了,十二道“金牌(手札)”調岳飛回京,並在實際上放棄了中原義軍,是他的必然選擇。

而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完顏宗弼再次南下時的淮西大戰,岳飛並未抵達戰場,宋軍還是擋住了南下的金軍。這時候的岳飛,對於趙構而言,完全可以放棄了。所以,趙構在放棄了殺韓世忠的想法之後,選擇了岳飛。

雙輸的局面

岳飛死了,趙構走到岳飛的靈位前,才說了那句:“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對於趙構而言,因爲他的經歷和自身能力所限,只能殺了岳飛,殺一儆百,加強自己對軍隊的掌控。同時,殺了岳飛,等於向金國交了一份“投名狀”,表示了自己議和的誠意。但是,他知道岳飛當時並無反叛之意,也算是一種別樣的懺悔。

這就跟曹操殺了摯友呂伯奢一家之後,發現自己殺錯了,發出“我寧負人,毋人負我”的感嘆一樣,其中有懺悔,也有無奈。

但不管如何,終究還是殺了本不該殺的人,所以,就這一點上趙構受到譴責,是應當的。南宋沒了中興名將,北伐再也未能成功,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