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重慶市江北區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 陳超 攝

  今年53歲的曾卿華是一名從業35年的“城管”。自1986年入行成爲城管執法人員至今,他見證了城市管理工作從傳統城管向數字城管,再向智慧城市管理的發展變遷。曾卿華說,如果數字城管是城管的眼睛和耳朵,那智慧城市管理就是城管的“神經”和“大腦”。

  21日,在“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重慶站,重慶市江北區城市管理局黨委委員、重慶市江北區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主任曾卿華向記者回憶起傳統城管的生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兇二惡三抓秤砣,是老百姓對我們城管最多的評價,城管執法形象很不好。”

圖爲工作人員正在處理城市管理數據。 陳超 攝

  2017年底,隨着重慶首個城市管理視頻智能應用創新實驗基地在江北區智慧城市管理大廳揭牌,重慶市江北區智慧城市管理升級進入3.0建設新時期。

  記者瞭解到,城市管理1.0階段即爲智慧城管的網格化城市管理;2.0階段爲跨越了智慧城管的數字化城市管理;3.0階段則是智慧城管的智能化城市管理。

  曾卿華介紹,在江北,大數據賦予了城市管理一個智慧的“大腦”,提升了發現問題、處置問題的能力。通過江北區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繫統,可以充分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解決管理痛點,讓管理實現全民性、全時段、全要素、全流程的覆蓋,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繡花功夫”。

  在江北區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的巨大顯示屏上,實時監控畫面和數據不時切換,顯示着江北整個轄區內的實時動態。江北區智慧城管系統連接有25000個視頻監控點位,覆蓋該區所有的重點路段,通過監控,系統可以實現自動分析、自動上報、自動處理和自動反饋的全智能城市管理。

  “xx路口有道路積水”“xx辦事處旁供水管通破裂”“xx馬路出現垃圾滿溢”……隨着一道道“請XX部門及時處理”的指令從江北區智慧城管系統發出,1小時甚至更短時間內,相關執法人員便將“聞訊而動”前往處置。處理完畢後,工作人員可通過系統內的處置前後照片比對,判斷問題是否真正得到解決。同時針對羣衆投訴案件,工作人員也會通過電話、短信進行回訪,確保羣衆滿意。

  曾卿華說,目前,江北區智慧城管已有21個主系統上線運行,包括綜合監督管理、環衛智能管理、市政設施運行、城管執法工作等。其中,針對“眼睛”看不見的地方,系統還集成了燈飾照明、危險源監測、智慧停車、部件物聯感知等18個子系統,隨時排除隱患。比如橋隧坡智能檢測系統,能夠實現24小時對橋樑、隧道、邊坡的裂縫、荷載以及變形等數據進行監測,一旦這些數據超過預警值的話,它就會及時發出告警,中心將及時通知責任單位,馬上去排除隱患。

  從2017年至今,依託智慧城管大數據系統,江北區共解決城市管理問題243萬餘件,市民滿意率達93.16%。小到一個地磚破損,大到一棵行道樹,每一件與羣衆生活息息相關的小事,都讓城市管理變得像“繡花”一樣精細,羣衆的高品質生活得以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