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企业数占全国83%

北京、江苏、广东、湖北等地论文发表最活跃;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领先全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3%。

10月22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在浦江创新论坛发布,呈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趋势和亮点。

报告显示,中国在2019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持续增长,中美两国处于全球人工智能科研合作网络和产业投资网络的中心,在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网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坚持开源开放理念,2019年中国研发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开源工具集、开源应用软件、开源社区快速发展,加速产学研及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并为全球人工智能做出贡献,中国在国际人工智能开源社区的贡献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贡献国。

根据报告数据,2019年中国共发表人工智能论文2.87万篇,比上年增长12.4%,在人工智能领域各顶级国际会议上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全球近五年前100篇人工智能论文高被引论文中,中国产出占21篇,居第二位。

报告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中的创新主体作用正在日益强化。各大人工智能骨干企业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入的重要来源,并深度参与产学研协同AI人才培养,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驱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初具形态。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也是一大亮点。2019年多地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征集,北京冬奥、大兴机场、杭州大脑等代表性综合应用场景以及各领域丰富的行业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快速商业化创造了广阔土壤和良好环境。

报告显示,北京、江苏、广东、湖北等地2019年人工智能论文发表最为活跃,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学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领先全国,而广东、江苏、北京、浙江是人工智能专利转移最为活跃的地区,通过科技成果供给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报告分析认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区域性引擎,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3%,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展现出人工智能发展的区域活力,产业集聚区初显区域引领和协同作用。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治理成为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最突出的亮点进展。各个国家、政府间组织和研究机构纷纷提出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和主张,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共识逐渐形成,并推动治理原则走向落地实施。

2019年,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均强化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迭代,对其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进行了更新。人工智能对科技、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巨大潜力也得到全球更多国家认同,16个国家新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或计划,另至少还有18个国家正在筹备制定其人工智能发展计划。

上述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外十余家机构编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