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写到最后一章,金庸先生把萧峰写死了,死得轰轰烈烈,在他亲手为宋辽两国争取了数十年和平之后,他自杀了。

其实我们仔细去想一下,萧峰可以不死的,他还有很多种选择。比如,他可以南下大理,去欣赏“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当时大理皇帝已经是段誉了,去自己义弟的国家快快乐乐地生活,没什么大不了的。再比如,他可以去灵鹫宫,去那里钻研逍遥派留下来的精深武学,让自己的武功更上一层楼,虚竹是灵鹫宫宫主,去自己义弟的领地徜徉在武学的殿堂里,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甚至还可以北上辽东,完颜阿骨打和他的部落想必也会非常欢迎萧峰去做客。而且还可以再回到丐帮,萧峰不是曾经说过想去丐帮当一个最低级的弟子吗?这个时候,丐帮已经不再在意他究竟是汉人还是契丹人了。

但是萧峰最终选择了自杀,为什么呢?侠客君认为,萧峰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是什么关卡呢?说到底,是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

有学者把金庸先生笔下的侠客划分成“儒”、“道”、“佛”等几个类别,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是把郭靖看成“儒”家之侠的代表人物,郭靖忠君爱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那些事情,都是儒者独有的气质。但实际上,在侠客君看来,萧峰则更是儒者之侠的集大成者!

萧峰正是因为受儒家忠孝仁义的影响,所以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在萧峰自杀之前,他曾经向少林僧人问过他父亲萧远山在寺中的情况,进而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想请问他老人家:倘若辽兵前来攻打少林寺,他却怎生处置?”少林玄渡说:“那自是奋起杀敌,护寺护法,更有何疑?”然而萧峰又问:“然而我爹爹是契丹人,如何要他为了汉人,去杀契丹人?”玄渡却说:“原来帮主果然是契丹人。弃暗投明,可敬可佩!”

然而萧峰更进一步,说:“大师是汉人,只道汉为明,契丹为暗。我契丹人却说大辽为明,大宋为暗。想我契丹祖先为羯人所残杀,为鲜卑人所胁迫,东逃西窜,苦不堪言。大唐之时,你们汉人武功极盛,不知杀了我契丹多少勇士,掳了我契丹多少妇女。现今你们汉人武功不行了,我契丹反过来攻杀你们。如此杀来杀去,不知何日方了?”待萧峰说到这里时,玄渡也没话可说,只能说“阿弥陀佛”,可是这几句佛号又能解决什么呢?

是谁将萧峰推到如今这个进退维谷的境地呢?从小说来看,那是别有用心的慕容博,否则萧峰就可以简简单单地当一个契丹人。

前几天,侠客君写杨康那篇文章时,有不少朋友留言,也曾从杨康引申到萧峰。很多人认为杨康对南宋不利是合情理的,因为他是吃着金国的米长大的,是金国人养育了他,所以他为金国效忠也是理所当然之事。那么按照杨康的这种情理来理解,萧峰也应该义不容辞地帮北宋,因为萧峰是吃北宋的米长大的,是北宋人养育了他,那么萧峰效忠北宋岂不是也理所当然。然而又有人提出,北宋武人杀了萧峰的母亲和族人,萧峰应该对付北宋武人。若是按照这种观点来看,杨康原来的家庭被毁,金国赵王完颜洪烈是罪魁祸首,那杨康又是不是该杀完颜洪烈以报毁家之仇呢?

所以,实际上恩仇之际真的很难分清楚。不过,萧峰和杨康有一点不一样,就是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杨康在金国所受的教育让他的价值观已经扭曲了,在得知自己的身世真时,他非常直接的就选择了荣华富贵。萧峰则不一样,他是顾虑着生恩和养恩,所以才会非常矛盾。

正是因为这样,在小说结尾,萧峰逼着耶律洪基退兵,并立誓有生之年再不南下征宋,萧峰的内心是很纠结的。在这种时候,耶律洪基却冷笑地对萧峰说:“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耶律洪基地这一席话,压垮了支撑萧峰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营救萧峰的这些英雄好汉里,有北宋人、有大理人、有西夏人,更有吐蕃人、高丽人,这些人能够远赴万里,参加营救萧峰的行动,固然有段誉和虚竹的因素在里面,但是终究还是有不少人是钦佩萧峰作为而慨然赴会的。可说萧峰得到了天下人的敬仰,然而他终究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可谓悲乎。

诸君以为何如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