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俗话说:宝宝是妈妈的天使。

几乎每一位父母在面对宝宝的时候,都会难忍心中对宝宝的喜爱,将他当作上天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在父母的眼中,这份礼物理应受到自己无限的宠爱。但很少有父母意识到,父母眼中的小天使,却很有可能是魔鬼的化身。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熊孩子”,他们凭借着父母的宠爱,在家就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即使到了外面,一旦心生不满,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会拳脚相加。

女孩因为上错车当众连踹母亲6脚,白岩松:父母需要从自己改变

就在前两天,网上的一段视频引发了无数网友的愤慨。

00:49

视频中一位母亲和女儿在某处地铁站发生了争执。母亲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甚至就连本应该在女儿肩上的书包也背在了母亲身上。争执的原因只是因为母亲不知道地铁的终点站,以至于上错了车。

在围观者的眼中,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接下来的一幕却足以惊掉众人的下巴:在争执中怒不可遏的女儿,竟然猛踹母亲和行李箱,甚至在母亲一言不发地躲开后,女孩还不依不饶地追上去踹了6脚。就连一旁准备拉架的行人,都结结实实地挨了两脚。

而这位母亲却在上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慰这个刚刚动手打自己的“凶手”。

视频一出就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议论,人们将矛头纷纷指向了女孩的家庭教育上。要知道,因为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制造”的熊孩子远远不止这个女孩一人。

同样是一段视频,一个十岁的男孩暴打妈妈,每一拳都结结实实地打在妈妈的身上,妈妈却丝毫没有反抗,整个视频中只能看到男孩的暴戾和发泄的不满。

为此,白岩松公开评论说:熊孩子的出现一定是家庭教育的失衡,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反思自己,父母不作出改变,熊孩子只会越来越多。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衡呢?或许李玫瑾老师的讲座能给父母一些启发。

李玫瑾:教育孩子不光只需要爱,同样需要让孩子学会掌握规则

李玫瑾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孩子有很多问题都是大人造成的,家长的问题如果调整不好,孩子的问题根本没有办法解决。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光需要爱,同样需要让孩子学会掌握规则。

李玫瑾将孩子的规则意识认为是孩子教育的底线,为孩子设置底线并不是要对孩子进行约束,而是要明明确确地告诉孩子,到底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而不是一味地宠爱孩子,最终将孩子推到“熊孩子”的阵营。

美国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在她的作品《可爱的诅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主手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人公科斯蒂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完全彻底的母爱,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不设置底线。直到孩子说出了那句“我讨厌你,妈妈。”才追悔莫及。

这些中外的儿童心理学家无一都在告诉父母一个相同的建议: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为孩子建立底线,让孩子懂得规则。

李玫瑾建议:父母最好在孩子6岁前,为孩子立好这三个规矩

心理学上将宝宝的3~6岁视为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宝宝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会出现暴躁易怒、和父母对着干的现象,这也就是常说的“三岁魔鬼期”。

宝宝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为此李玫瑾老师建议:父母最好在孩子6岁前,为孩子立好三个规矩。

★不管多生气,都不能和父母动手

有些宝宝一生气就会打人,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被及时制止,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打人是理所应当的正常现象。当下次再有什么不满,他们就会直接采取这种暴力手段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不管是谁,也要有最起码的尊重

父母要教育孩子,不管认不认识,都要对其他人保持最基本的尊重。从小懂得尊重的孩子即使长大后也不会变成一个我行我素的熊孩子。

★妈妈可以给你买,但你不能偷

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如果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和妈妈商量后买,但是绝不能不经人家同意偷拿。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宝宝从小养成小偷小摸的坏习惯,长大后也很难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