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来的大变局,信息化在其中作用值得关注。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28年的增长态势被逆转,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在市场低迷中度过。汽车行业正在探索转向新的方向,电动化、无人驾驶和车联网成为热词,老司机们开始热议5G、人工智智能网联、汽车轻量化、新能源、安全与检测等新话题。这些,都与信息化有关。

汽车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信息化中,起步早,水平高。早在2001年,上海就投资1亿成立了上海信息汽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仅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一家,就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8千万美元。长安汽车通过信息化,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业务流程,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与融合。

汽车信息化,包括企业信息化与行业信息化两方面。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汽车企业包括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长安汽车和江铃集团等。其特点,一是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结合方面,形成了汽车制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核心竞争力;二是实现信息管理技术与汽车制造的融合,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表现为集成化、协同化和服务化。

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为行业的信息化提供技术基础,反过来行业信息化为企业内部信息化提供发展的舞台。当前趋势是,汽车企业信息化正卷入行业信息化变革的大潮。可再生能源、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这些趋势,都不再限于企业内部变革,而涉及环境变化。2020年,新基建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列入重点发展领域,政府补贴也从补企业转向补环境,人、车、路一体化的信息化发展时代正在到来。

概括未来汽车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智慧化、体验化、服务化和生态化四个方面。

1. 智慧化:信息化助于汽车业生产方式转变

智慧化,包含灵智化、智能化、电子化三个子趋势。分别代表主体变化(“心动”),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变化(“幡动”),以及客体的变化(“风动”)。

1. 灵智化(Smart)

智慧不同于智能,讲的是主体本身的变化。信息化不仅是风动、幡动,更是仁者心动。是汽车人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生产汽车,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还是信息化的生产方式。二者区别,像地主与资本家的区别那样大。让地主造汽车,他的方式体现在红旗法案(1865年英国议会)中(规定汽车不许超过马的速度)。造不好汽车,是因为心不在“焉”。

未来知本家造汽车,不同于资本家的传统理念,在于用“心”不同。未来汽车的心学要旨,在simplexty。这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理念。是从宝马汽车的下一代理念中总结出来的。原话是:“把现在的手持设备操作的简单性尽可能多地转移到(复杂的)工业开发和生产的过程及产品上去。这通常被称为简单的复杂(Simplexity)。”

意思是,灵智这种生产方式,在于将复杂如登月工程的事情(一部普通手机的计算量)像手机般(不用看说明书)轻松搞定。它的反义词是官僚化、大企业病(即工业化的癌症)。

汽车信息化的第一位功效,就是治工业化癌症或工业化的新冠肺炎。让汽车获得一个健康的心。

2. 智能化

智能,说的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能力。是“灵”作用于外而产生的“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称,现在智能化越来越重要,加上5G和道路的智能化,让自动驾驶变得越来越可能。过去的自动驾驶可以说主要是单车智能,智能网联则可以被认为是使能自动驾驶的生态环境。现在,人车路三个要素结合起来,就是中国的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的特色。

3. 电子化

电子,是发“功”之“器”,是承担智能的载体。对汽车业来说,就是汽车电子。

当前汽车电子市场空间超万亿,国内市场将在新一轮汽车电子化技术革命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国内车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007年到2017年期间,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从约20%上升至40%左右。2022年,半导体成本预计将达到每车近600美元。2030年电子成本预计将达近50%。汽车将从拼发动机,转向拼芯片。未来几年中国汽车主流芯片市场需求将分布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应用。比亚迪、上汽、吉利、一汽、东风已参与芯片研发;其余不参与芯片者,可能会因“汽车新冠肺炎”——缺心少肺——而惨遭淘汰。

2. 体验化:信息化助力汽车业贴近消费者价值观

以往国内汽车企业难以基业常青的最大短板在价值观上,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能提供什么,而不问消费者需要什么。当消费者需要,而自己不擅长时,不能改变自身的禀赋,以适应变化。例如,部分产品线品牌的定位与主体消费人群的分布完全背离,品牌组合定位没有考虑未来消费趋势的变化,不具备发展潜力。中国汽车业进入买方市场后,顺买方者昌,逆买方者亡。信息化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让企业从不适应消费者,变为适应消费者。

国内汽车企业不能避开残酷的低价竞争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价值观不正,表现在外就是品牌树立不起来。品牌是价值观的外表,心不正,面目就是斜的。

品牌实质是一个适当的市场位置,它使商品在消费者的心中占领一个特殊的位置,当某种需要突然产生时,消费者可以立刻联想到对应的品牌。品牌必须将自己定位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立场上,最终借助传播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获得一个有利的位置。

信息化要帮助管理来校正一个先天不足。这就是,管理学与经济学相比,先天缺系统的需求理论(只谈收入、成本、利润,不谈效用、预算、需求)。信息化要通过大数据、社交管理等,帮助汽车企业,把需求从黑箱中解放出来,把掌握用户需求从业余行为变为专业行为,把需求变为需求工程来搞。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就是一个校正价值观的保命工程。它把企业从自我利益本位,强行扭向消费者利益的定位,了解消费者期望从品牌中得到什么样的价值满足,从只理解产品利益外,还能深入把握心理,象征意义上的利益,使产品转化为品牌。

3. 服务化:信息化助力汽车业提价竞争

买方市场的规律是,卖产品不如卖服务。从产品转向服务,是从降价竞争转向提价竞争的关键。而信息化通过制造服务化,助力汽车业提价竞争,获得高附加值。

当企业信息化基础上,未来信息化正在向企业间业务协作、供应链数据化和多级销售商、服务企业生态平台方向发展,将触角向更高附加值的环节延伸。

汽车业未来发展,产品制造所形成的价值远远小于售后服务部分所获取的价值,汽车行业逐步由制造行业发展成为服务行业。自助服务、网络服务、体验营销等多个增长点,将大量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信息化支撑下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

从理论上说,量级在一个中等国家大小的大型服务平台企业,既然可以在别的行业出现,也没有理由不能在汽车业出现。只是这样的企业,需要更有战略想象力的年轻人来开创。

4. 生态化:信息化助力汽车业共赢发展

从信息化驱动各行各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来看,未来汽车业的生态化发展也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汽车行业的生态化,最初将起步于集成化、协同化与物联化,渡过技术应用阶段后,将向平台加增值业务的新业态转型。

随着5G网络的成熟和智能终端设备的跟进,汽车、车联网、卫星网等将趋于融合。信息化将从支持企业内部的业务集成,向支持跨企业的全球产业链业务集成拓展,向支持制造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进行信息交流、设计协同、制造协同、供应协同、销售协同、服务协同和资源协同等各类业务协同方向发展,从支持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向支持供应链上的纵向企业群和跨供应链的横向企业群之间的业务协同发展。

技术应用与转型,将引致制度创新上的变革。汽车业的组织重心,将从以拥有权为基础的企业转向以使用权为基础的生态。

企业组织的非核心业务将从原来的组织体系中分离出来,转交给一个服务网络统一运作,这不再是数据大集中与管理集成,而是组织战略的转变,信息化战略将从企业转型(从一种企业组织变为另一种企业组织),变为转型企业(把企业组织变为不再是企业的组织)。提供业务共享服务与用户指挥企业意义上的C2B,将成为节省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与创造增值的主要方向。

汽车业的信息化,走在各行各业前列,但总体来说,仍处在低水平阶段。低水平的主要标志是,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战略定位不清晰,对一把手来说,主要是帮闲而不是帮忙,未来趋势是慢慢聚焦到创造组织核心价值上来。

(文/姜奇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注:本文为《2019-2020年中国汽车数字营销产业战略发展研究报告》第一部分中的一部分。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本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联合调研与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