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10月20日在官網發佈了一則《關於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記者注意到,此番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公佈的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共有52人,其中入學時間最早的一人爲2002年入學,已經“讀博”18年之久。此外,2003年入學,“讀博”17年的還有2人。(澎湃新聞10月21日)

  對超期博士研究生作退學處理,本身無可厚非——“嚴出”本身就是高校教育應有的一部分。不過,畢不了業背後的真正原因有哪些,還需要深入分析,纔能有的放矢。

  根據東北大學研究生院官網公佈的《東北大學研究生管理規定》,雖然研究生可以分階段完成學業,但博士研究生在校最長年限(含休學)爲6年。這意味着,此次作退學處理的,不僅全部超期,個別甚至已達允許最長年限的3倍。可以說,如今的清退完全有據可依,甚至來得有些太晚了。對這些博士研究生本身而言,學校也可謂“仁至義盡”了。

  然而,雖然大批量清退超期博士生的高校不算多,但博士超期卻並非偶然現象。近年來,隨着博士招生人數的增多,博士延期畢業率也在持續上升,甚至成爲一種常態化現象。有數據顯示,我國博士延期畢業率在2003年只有不到50%,而2018年已經增長到64%——多數博士無法按期畢業。

  究其原因,是他們的素質無法達到最低畢業要求,還是培養和考覈方面出了問題?一方面,不排除有部分博士生,在考上的那一天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以爲混混日子就可以順利畢業;或許還有一些學生只是迫於難以就業而選擇考博,所學專業並非自己的興趣或擅長,無心也無力完成學業;另一方面,也有媒體報道稱,博士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直接影響力他們的順利畢業。譬如,很多高校要求博士必須在指定的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數篇論文,且不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並未有這樣的硬性要求,現實中也的確存在“成績合格,就是論文發不了”的困境,只能被動超期。此外,也有部分導師沒有把精力放在培養學生身上,甚至以“私活”過多佔用了博士生的學習時間,也導致博士生難以順利畢業。

  可見,退學處理只是結果,着力解決其背後可能存在的弊端纔是關鍵。如果是態度或能力問題,如很多在職博士生忙於工作,無心也無力完成學業,那麼自當及時清退,避免佔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和導師的招生名額。這方面,已經有一些高校明確表示不招在職博士生;如果是畢業門檻過高,甚至超出實際需要,以至於讓延期畢業成爲一種普遍現象,就需要反思制度要求方面存在哪些問題,並加以改正。畢竟,發論文與出成果並不能與能力直接劃等號,在很多專業,甚至導師都未必能按期達標。

  無論如何,嚴格要求沒有錯,但前提是建立科學的淘汰體系,對社會負責,也對學生負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