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傅首爾重新定義“單親家庭”:真正傷害孩子的,是一羣缺席的父母

傅首爾又爆出了驚人的發言。

在《告訴世界我可以》裏,她重新定義了“單親家庭”,

她認爲:“單親家庭”不是因爲父母在婚姻形式上的解除,而是孩子缺少爸爸或媽媽某一方的愛和陪伴。

即使父母不在一起了,兩人有商有量給予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孩子不缺愛和陪伴,依舊算是“雙親家庭”。

仔細琢磨之下發現, 她“單親家庭”的新定義,離不開一個殘忍的社會現象:

在育兒這條路上,總有父母在缺席,總有孩子在缺愛。

表面完整的家庭結構,並不是孩子真正需求的愛,陪伴和聆聽纔是。

對於孩子而言,愛是唯一的牽絆,得不到愛的那一刻開始,家就已經破裂了。

給予孩子生命卻不給孩子愛,是父母的失職,在少時吝於陪伴,便在大時失去進入孩子內心的機會。

父母缺席的家庭,有名無實

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中,有一個小家庭,反映的就是從小父母缺席的故事。

由於工作關係,從小父母就把季楊楊寄養在舅舅家。

由於從小就待在舅舅家裏長大,季楊楊與舅舅的感情早已經比與父母的要深厚得多。

因此,當季楊楊高中的時候回到父母身邊時,親子間的關係顯得疏遠且緊繃。

季楊楊對於父母的管教自然地感到排斥。

父子間的矛盾越演越烈,最終爆發在父親打在季楊楊臉上一巴掌的一刻。

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愛與陪伴,

但是對於季楊楊來說,父母是缺席已久的血緣上的父母,心底早已失去了親子間親密的感覺。

父母長久的缺席對孩子帶來的傷害,要用多長的時間和多少的付出才能填補回來,永遠無解。

陪伴孩子的時間如同沙漏,流逝了就無法復位,錯失的成長永遠無法彌補。

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孩子而言,錯失的陪伴就是心底的空洞,錯失得越多,空洞便越大。

當形成深不可測的黑洞時,便是一生無法回頭的遺憾。

《奇葩說》曾有一個辯題“每週陪伴少於12小時,該不該取消爸爸的稱號”,

顏如晶的發言讓現場所有人都爲之動容:

“孩子這一生唯一的觀衆就是父母,其他人都是後面加入的。連續劇錯過了可以補,但孩子這一生的連續劇錯過了,以後就永遠看不了了。”

對於孩子而言,最疑惑的莫過於明明有爸爸媽媽,但卻總是見不着他們。

從疑惑到憤怒到死心,父母缺席帶給孩子們內心的不解與不安只能在一個個黑夜自我消解。

父母雙全的家,並不是最溫暖的。

有父母陪伴的家,纔是真正的家。

對於孩子而言,家的完整,在於被愛

爲了孩子好,不離婚。

這是多少人對於婚姻的迷思。

當夫妻婚姻關係緊張,相處一直衝突不斷時,爲了孩子而強行堅持是否最好的選擇呢?

孩子的心聲便是答案。

在許多心理諮詢當中,孩子們都表示,當父母處於婚姻關係卻一直鬧矛盾,

一直表示爲了自己而不離婚時,反而帶給了孩子許多痛苦和內疚的感受。

有的孩子甚至求父母離婚,小小年紀已然失去了對婚姻的信心。

是否被愛,孩子的感受纔是最真實的。

真正在乎孩子的父母,不會爲了維護表面的家庭完整,而忽略孩子的感受。

即使感情不和,帶給孩子的都是正面的信息。

奧巴馬的媽媽安•鄧納姆在離婚後便獨自帶着兒子在美國生活。

老奧巴馬既沒有支付過贍養費也沒有陪伴過奧巴馬,按理說,安應該對於老奧巴馬極度地憤怒和厭惡。

但是安並沒有抱怨、沒有咒罵,也沒有怨恨。

她反而經常對兒子談及爸爸的優點,最重要的一點是,告訴兒子爸爸真的很愛他。

於是,奧巴馬很有自信,也很有安全感,學業上進,爲人幽默,事業更是目標明確節節上升,全都有媽媽給他描述的爸爸的影子。

即使成長在單親家庭,但是奧巴馬心中從不缺愛。

他的成功,全都建立在媽媽的偉大之上。

既然已經決定離婚了,便要努力學習爲了孩子放下對前任的恨意,

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正面的信息,鼓勵孩子與另一方保持親密有愛的關係。

因爲孩子心中感到的愛有多少,他們能夠擁有的正面能量就有多少。

雖爲童星,楊紫也曾經歷無戲可拍的黑暗時期。

即使曾面對過被臨時換角,半夜打車回家的窘迫,或者最長時間半年沒戲可拍的低迷,

楊紫卻依然保持着積極的心態,把每一次挑戰都看作一次機會,堅持自己的演員夢。

她強大的背後,是父母一直以來的陪伴和支持給予她的勇氣和樂觀。

出道21年,是爸爸陪着楊紫走遍北京所有的劇組,是媽媽放棄了自己的工作陪伴她的成長,做她的經紀人。

無論她做任何的決定,背後都有父母強大的支撐。

愛讓楊紫內心充滿安全感,她才能一路披荊斬棘,擁有直面社會、突破困難的勇氣。

Dr.魏在《告訴世界我可以》裏面說:

“單親家庭,並不一定就會安全感缺失。

最重要的是你怎麼給他營造這個養育的環境。如果他總是覺得自己被愛包裹的話,也沒問題。”

對於孩子而言,真正有意義的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有爸媽的陪伴和扶持,有爸媽的愛給予自己精神支撐。

只要是父母的愛從沒離開,那麼孩子心中,家一直都是完整的。

離婚也能帶給孩子100%的愛

社會上普遍認爲離婚就等於孩子失去了爸爸或媽媽。

這歸根究底是因爲部分父母在離婚後,就對孩子減少了關注與關心。

但其實離婚,也不妨礙父母帶給孩子100%的愛。

李嫣7歲時,王菲和李亞鵬簽字離婚。

離婚並沒有影響他們共同養育李嫣,他們對李嫣的愛也並沒有減少。

常常有媒體拍到李亞鵬接送李嫣上學,帶她去旅行。

李亞鵬和王菲也常常陪她爬山、散步、考鋼琴。

每一次在李嫣的生日會上,不僅父母都出席了,並且還十分快樂,毫無離婚家庭的樣子。

“換一種方式,對孩子來說,我們仍然是一家人。”

當初他們如此對外宣佈時,許多人嗤之以鼻。但他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了,不是做不到,只是有的人沒做到。

如今,李嫣長成了自信、富有魅力的女生。

不僅上傳自己多段教學視頻,一會教大家自拍,一會教大家化妝,與粉絲頻繁互動,

儼然一個小主播的樣子,還與多多登上T臺走秀,自信滿滿毫不遜色。

王菲與李亞鵬用時間和行動證明了,離婚與給孩子的愛從不是對立關係。

離婚後,依然能夠做好“陪伴式父母”,出席孩子的每一天成長。

離婚不離愛,父母離婚後和平相處,依舊能夠帶給孩子難以替代的安全感。

從事婚姻治療的羅伯特·艾莫利博士曾經建議:

“離婚之後父母需要建立新的關係來共同撫養孩子,夫妻倆通常難以回到朋友關係,

所以要變成商業夥伴互相合作,給對方應有的禮貌尊重與界限。”

別讓離婚帶給自己忽略孩子的藉口,真正負責任的父母,不會因爲家庭形式的改變,而改變給予孩子的愛和關注。

當父母正確地調整好離婚後的關係,依舊能夠互相尊重和有商有量,依舊能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給孩子。

心理學家李維榕說,對孩子好的離婚方式,最關鍵的是看父母的態度。

“因爲孩子是最受父母態度和情緒影響的,夫妻做不成功,仍要學習做成功的父母!”

育兒即育己。

自己在面對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時的態度和處理方式,都在影響着自己的孩子。

如果必須離婚,那麼好好離婚,

好好地成爲更好的自己,好好地愛孩子,孩子也會用自信、有愛來回饋。

喜歡今天的文章,點擊欄頭“關注”我們吧,

作者: 玖琉源:智慧父母V(ID:zhfm831),智慧父母是木棉說旗下的親子教育號,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本文由智慧主創團原創,轉載請聯繫微信號(ID:judushu)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