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的称号被宣扬了很多年,

许多朋友问晓墨哪里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广州美食。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粤菜食材之广,不能以海鲜、鸡或鱼等几个品种可以囊括;

粤菜烹饪方式之繁杂,不能以炒、焖、焗、煎等几种方式可以穷尽;

粤菜品尝渠道之多样化,也不能以早茶点心,私房小炒,农家盘菜,宴会酒席等几个形式可以说完。

但以一个“老广”的身份来谈品尝粤式美味。

晓墨认为不可缺少的是街头巷尾的江湖菜。

粤菜之江湖,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江湖中各种人物,性格迥异、各领风骚。

他们有的已退出江湖,有的还在江湖上,有的隐身于江湖,江湖里还留存着他们的味道。#升级你的旅行体验#

01

他是肠粉界的“风清扬”

肠粉之于广州人,如小面于重庆人,热干面于武汉人。

早餐缺不了,午餐当午饭,晚餐照样来,夜宵还想吃。

在广式江湖味汇集的荔湾老西关,单单是肠粉,就能做出数十种风味。

对口味极度敏的本地老饕,一筷子下去就能尝出是哪家店的出品。

源记肠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好吃的肠粉最主要是米浆,老板开店十几年,肠粉米浆和肠粉酱油由自己亲手配制。

每碟肠粉都是现点现做,大火猛蒸,刷米浆,打蛋,加肉码,一气呵成。

速度之快,技巧之高,非常的风清扬

端上桌的肠粉皮极薄不破,能清清楚楚地看得见包裹着的粉红色小鲜肉,

加上微甜清澈的酱油,进嘴就能滑溜进胃里。

肠粉的米香,肉的鲜香,酱油的甜香,相得益彰。

成就了这艳光四射的江湖味。

2018年,广州米其林指南正式发布,源记荣获米其林必比登美食推荐餐厅称号。

不得不提一下源记肠粉的创始人,他每天守店,主要负责收银,偶尔人手不足下场一显身手。

研制的肠粉好吃是一绝,神情也酷得一绝。

像隐世的武林高手风清扬,十几年的熟客就没见他笑过。

源记肠粉得到米其林的嘉奖后,不少人慕名而来,一来品尝美食,二来想看看那张国际级的证书。

没想到老板根本没把证书挂上,有人问及。直接被呛声:

挂着生意这么多,不挂也这么多,有什么好挂的?!

是的,肠粉一进嘴,确认过味道,就是风清扬本扬了。

02

峨眉师太武功有多高强,“屎坑粉”就有多好吃

广州人有段佳话“好粉出在屎坑旁!”,说的就是——“明记”。

“屎坑”(广府话“厕所”)旁边吃东西?!

听起来很恐怖,想清楚却很厉害。

要多美味的食物才能克制住公厕带来的心理阴影。

慕名而来的粉丝会好奇地在明记旁边寻找“屎坑”。

由于城市发展,“屎坑”早已不存在了。但榕树头下的风味人气却越来越旺。

晓墨吃着“屎坑粉”长大,看着店从“屎坑”旁发展到没“屎坑”。

名声则从一条街,到一个区,再到整个市,然后成为广州美食网红店标杆。

依然身处逼仄的小巷,依然是两位长相酷似的姐妹老板。

依然是香气扑鼻的出品,依然是实实在在的价格,

依然是这样的傲娇,这样的低调。

管你排队从巷口排到巷尾,300人排队如此,500人排队亦如此。

牛腩粉每天只供应100份,卖完即止,八月休息,过年休息,生意再好也不加班加点。

“明记”的牛腩粉确是一绝。

腩肉焖得香酥软烂,牛筋入处即化。

配上爽滑的沙河粉,新鲜的蔬菜,干了这碗香浓的牛肉汤。

再冷的寒冬也赋予了温馨的暖意。

平时一碗牛腩粉是13元1碗,牛肉高至天价时牛腩粉还是13元1碗。

这是一份经营的坚持,也是一份江湖的良心。

03

荔林食店一碗河粉玩出了星宿老怪的花巧

同样是广式的沙河粉,“明记”只卖3种款式。

而荔林食店,却能做出300款,涵盖了过百种食材。

即使在名店林立的广州西华路,荔林食店也令人瞩目。

传统的河粉是这样的:

他们家的河粉是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有一些是这样的:

还有一些是这样的:

从家禽到家畜,从小溪到大海,从泥里到天上,从哺乳类动物到昆虫类动物。

荔林食店把广州人“万物毕可入口”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变成“万物皆可入河粉。”

乍一看,很震撼,很吸睛,很好吃的样子。

荔林食店的卖点集中在食材上,食材好,食物随便一煮,汁水随便一沁,就满碗都是鲜香。

我尝了一口他家的斋河粉。

嗯,应该是市场上的大路货。

04

广州夜场的黄老邪,你以为他在卖唱,其实他在卖螺

广州爱吃宵夜的夜猫子无人不识“炒螺明”,他从八十年代开始一边卖炒螺,一边唱歌。就这样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光阴。

八十年代,刚刚开放的广州经济发达,广州人成为全国最早过夜生活的一批人。

夜生活里少不了歌舞升平,更少不了色香味美。

炒螺是广州人夜宵桌上不可缺少的一碟。

螺蛳成本低,口味鲜香。

广式的炒螺要用很多的蒜蓉,口味浓重的酱料一同爆炒,加上独特的香料——紫苏。

这样炒出来的螺,没有泥腥味,浓洌鲜甜。

一吮一吸,微辣的汤尖连同螺肉吸进嘴里,交融了紫苏清香的味道便溢满口腔。

夜色一浓,啤酒一倒,此处该有歌声。

其他师傅只会埋头炒螺,炒螺明却会唱歌。

因为宵夜生意竞争激烈,“炒螺明”就尝试模仿偶像梅艳芳,一边炒螺一边唱歌。

他骑着自行车,载着田螺边卖边唱,大排档需要他去助兴,他载着炒螺很快就到。

在没有配乐,没有灯光,烟雾弥漫的大排档——

他兰花指轻扫脸颊,舞姿妩媚妖娆。

今时今日,他已不再翻唱“别人的歌”,

他把广州俚语填入传统咸水歌中,玩起了原创。

王正坤

广州的小食摊,层出不穷的美食江湖。

记载了老广心中永不熄灭的江湖梦,江湖味里深厚的儿女江湖情。

来广州吧,品味并演绎一番生猛浪漫的江湖戏!

王正坤

图源:未注明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晓墨(晓墨轩主人):原名李蔚菲,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生于1979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获行政管理和汉语言文学双学位。热爱写作,2005年北京出版社《生于1979》作者,曾在《广州日报》发表短文《成名背后》和《游园惊梦》;在网站“榕树下”发表短篇小说《雨中的肖邦》和《红薯》。

【汇客文旅】一个“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化旅游社群新媒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