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主席的好参谋长,去世后朱老总亲自为其立传,绝无仅有

有学者曾说,朱老总一生中只写过两篇传略,一篇是写他的母亲,另一篇即是写朱云卿。身为红军总司令的朱老总亲自为部属作传,人们不禁要问:朱云卿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云卿,广东眉县人,早年曾跟随叔父去南洋打工,归国后入读黄埔军校第三期,1925年入党,曾历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中革军委"总参谋部代部长等职务。

他参加了东征陈炯明、秋收起义以及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一手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深受毛主席、朱老总的赞赏。

然而天妒英才,一代赫赫有名的红军战将竟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在病床上,时年仅24岁。

1927年12月,朱云卿在桂东随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从茶陵上了井冈山,不久即担任团参谋长,从这时起,他就在毛朱的直接指导下,开始了一生中最为解煌的时期。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朱云卿所在部队被改编为第十师第三十一团,由他担任团长。

任职期间,他带领三十一团指战员进行了草市坳、龙源口、围困永新城、保卫黄洋界等一系列著名战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

主席称赞朱云卿对他的帮助很得力,“是个好助手”,朱老总所写传略中,也说他“作战很有计划,也很勇敢"。

历次战斗中,以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最为称道。

1928年8月中旬,主席率三十一团三营去湖南接应失利的红军大队,决定何挺颖、朱云卿率三十一团一营留守井冈山。

这时,湘赣敌军乘着红军主力出击湖南的时机,纠集4个团的兵力“围剿”井网山根据地黄洋界和大小五井,井冈山的形势骤然严峻起来。

在红军守山兵力不足,而又面临强敌压境的紧急情况下,朱云卿当机立断,紧急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作了保卫井冈山的具体部署。

在朱云卿的率领下,井冈山军民全力备战,黄洋界哨口的工事,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加强,筑起了竹钉阵、滚木、礌石等5道防线。

8月30日上午,守山军民连续打退了敌军的4次进攻。

下午,朱云卿、何挺颖又摆出红军大队已返回井冈山的架势,把惟一的一门迫击炮架在了望哨上,赤卫队员和暴动队员准备了煤油桶和鞭炮、松树炮,打着红旗,同部分司号员一起,隐散在附近山头。

下午4点,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预先作为埋伏的红军阵地吹响了冲锋号,随着一发炮弹的爆炸,敌人的指挥部被炸了个稀巴烂。

隐薇在哨口的红军战士和暴动队员、赤卫队员,点燃了爆竹。这时我们的“机枪”响了,松树炮也在敌人阵地开花了。

敌人以为红军大队真的回来了,吓得魂飞魄散,连夜仓皇遁逃。

当主席得知黄洋界保卫战取得胜利的消息后,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9年1月,朱云卿跟随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攻,在大柏地、长岭寨等战斗中,他带领红三十一团担任主攻的重任,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红军队伍的不断扩大,1930年6月中旬,红一军团在长汀成立,朱云卿任军团参谋长,在此期间,他运筹帷幄,主持起草战斗计划,深得信任和器重。

1931年3、4月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在紧张的反“围剿”作战中,朱云卿日夜操劳,积劳成疾。

当时正值红军总攻的前夕,虽然前线不能缺少优秀的指挥员,但朱老总还是执意把他送到后方医院养病。

同年5月16日,朱云卿在东固红军后方医院不幸遇刺身亡,年仅24岁,一位冉冉升起的年轻将星,就这样陨落了。

得知噩耗,朱老总扼腕叹息不已,对老战友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间,多年后,在延安较为稳定的环境下,他亲自为部属做传,以表示怀念。

1983年,朱云卿被列入193位对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军事人物,他不朽的业绩,将赫赫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书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