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将军大使,建国后享大军区正级待遇,晚年不许子女经商

提起伍修权将军 ,大家可能都会立刻想到 ,他曾作为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的翻译 ,列席了著名的遵义会议 ,并有幸成为中国革命史上这个重要历史转折点的见证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作为将军大使,见证了很多重要的时刻。

其实 ,在伍修权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 ,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不平凡经历。

1931年,伍修权从苏联学习回国,被分配到闽粤赣军区工作。

时任军区参谋长的肖劲光在了解他的情况后,把他安排在司令部作战科当参谋 ,具体任务是在司令部直属队机枪连当教员,负责教战士们使用和维修机枪。

当时,为了配合江西主力部队红军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闽粤赣军区调动“彭杨军事学校”和军区直属部队,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战役,作战对象是国民党地方军钟绍奎的部队,该部号称一个旅 ,实则有两千多人。

这次战斗也是伍修权第一次参加的实战。

这一天,我军参战部队在军区统一指挥下,急行军向预定作战地点集结,于次日天亮时分完成战斗前的准备工作。

伍修权指挥机枪连的4挺重机枪,分别占领了有利地形。

战斗打响以后,他一方面在实战中继续教战士如何把手中的武器使用好,另一方面他还不间断地帮助战士排除枪械故障。

战斗激烈时,他干脆亲自端起机枪敌人扫射,看着一排排的敌人倒在自己面前,心里别提多痛快了。

但是在战斗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候,从侧面射过来的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腮,他当时就昏了过去。

后来,在两位战士的护送下,伍修权撤离了阵地,在后方包扎所经过简单的包扎后,和其他伤员一起转移到后方医院治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我国的一句古老谚语,其实不然。近朱者未必都“赤”,近墨者赤必都“黑”,伍修权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伍修权称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张-国焘担任代理主席,中央分配给他这样的工作,也是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伍修权被调到张的身边,不仅是他的直属下级和亲密助手,而且还共居一屋,张夫妇在东间,伍修权在西间,中间的堂屋作办公和开会用,这使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起居都在一起。

伍修权慢慢赢得了对方的好感,而对方竟然想把妻子在延安上学的妹妹介绍给他,要伍修权当自己连襟,不过他想拉拢的目的没有达成。

新中国成立后,伍修权作为外交大使,可谓是身世沉浮不改初衷,风云变幻不辱大节,艰苦卓绝尤显风范,他参与了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为民族的解放与尊严,为国家的繁荣与昌盛,为军队的建设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5年,他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大军区正级),分管情报和外事工作。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各种公司相继成立,也确实赚到了不少钱,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干部子弟利用各种关系,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

当时,伍修权的一个子女也想和朋友开一家外贸公司,有经营外贸的经验,再加上社会关系,一定会干出名堂。

恰在此时,国家提出高级干部的子弟和亲属不许经商的意见。

伍修权把这看作是必须遵守的纪律,回到家后,他专门和子女讲,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我们坚决拥护,但是现在有纪律,高级干部的子女不许经商,我们家也要遵守,哪个也不许经商,我们眼里不能只看到钱,还要有大局观念。

后来,他的子女就回绝了朋友的邀请,伍修权也很遗憾地对子女说:“大概像你爸爸这样严格自律的干部也不多吧。”

他常对子女说,在战争年代,那么多优秀的同志都牺牲了,我们能活着看到革命成功已经是十分幸运了,还有什么想不通的?还要向组织上讲什么价钱?

他这样说,也是一直这样做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实行工资改革,伍修权在外交部负责评定干部级别的工作,总理特别嘱咐,由于外交部工作的特殊,在职务评定上要低一点。

伍修权为了做好大家的工作,首先把自己的级别低定为行政6级,这样,和他前后参加革命的同志,也都很愉快地接受了组织上提出的行政级别。

1997年11月,伍修权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