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这5位军级干部来自同一个地方,55年授衔2中将3少将

“永新无数佳儿女”、“烈士八千磊落才”,这是郭沫若在1965年到访永新县写下的赞诗。

井冈山下的永新县,历朝历代英杰辈出,据统计,建国初期,永新参加过长征的师以上军政干部有300多人,抗美援朝期间,朝鲜战场上的永新籍弟子中,军级干部就有5人,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副政委吴融锋

吴融锋,1916年出生于才丰乡,是永新县参加红军的最年轻的一位,到延安读书时只有18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358旅政治部主任。

1951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副副政委,随军赴朝作战。在朝鲜战场上,他配合军政委把全军政治工作抓得有声有色,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

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政委,55年授予少将军衔,曾任第三机械部副部长。

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副军长彭龙飞

1915年12月出生的彭龙飞,也是儿童团出身的红军长征干部。

1945年1月,在摩天岭反扫荡”作战中,他指挥新四军支队与日寇展开殊死决斗,左右手被子弹打掉了8个手指,仍然在战场上指挥战斗。

彭龙飞在后方医院接受治疗后,他以坚强的意志用两个手指练习穿衣、吃饭、写字,经过几个月的苦练,样样灵活掌握,同事和下属无不钦佩不已。

1950年年底,他出任第四十二军副军长赴朝作战,在第四次战役的西线防御战中,他指挥该军125师作战,歼灭美军9000多人,接着又在打击美军空降部队的作战中,一次性歼灭空降兵1800多人,受到志愿军总部通令嘉奖。

1953年5月,彭龙飞从朝鲜战场回国,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

志愿军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张铚秀

自古英雄出少年。张铚秀13岁那年就在家乡怀忠乡加入了乡儿童团,到了1933年,18岁的他已经长得威武高大,成为了红军第十七师四十七团的排长。

张铚秀长征后奉命回到湘赣边界。参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工作,至1940年,他已经是新四军一支队新一团团长了。

1950年11月,他由27军80师师长胜任志愿军第二十六军副军长,率部入朝作战。

部队入朝后进入涟川、抱川地区,任务是阻击美伪军向北进攻,挫败其迫使我军退到“三八”线以北的企图。

在38天的时间里,第26军在40公里的防御线正面、纵深50里的范围内,于敌方激战数百次,共毙伤敌军1.58万人,击毁坦克68辆,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1951年6月,第26军奉命进入金化、五圣山坚守防御战,张铚秀既分管作战,又管理后勤,需要处理大量事务,部队积小胜为大胜,大小战斗共计565次,击毙敌军2万多人,击落击伤敌机242架,该军的阵地更是被对方称为“攻不破的铁之角”,张铚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得到了全军上下的赞誉。

55年,张铚秀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等职。

志愿军第六十七军政委旷伏兆

旷伏兆是从井冈山斗争中走出来的红军干部,1950年11月,他被任命为志愿军第六十七军政委,和军长李湘一起率部赴朝作战。

1951年8月18日,美国和南朝鲜的夏季攻势”开始,六十七军采取“边打边接防”、“边接防边打”的策略对付敌人的进攻。

旷伏兆多次深入前沿阵地视察,检查站前的各项准备,鼓舞指挥员的斗志,这次战役先后打退敌军20多次进攻,击毙美伪军6000多人,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夏季攻势”。

9月,敌军不甘心失败,又发生“秋季攻势”,又先后被打退30多次,这次战役的胜利震惊中外。

1954年6月,旷伏兆被任命为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政委,随后任十九兵团政委,他在朝鲜战斗生活了8个春秋,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志愿军第六十五军军长、政委王道邦

1951年2月,王道邦被任命为志愿军第六十五军军长兼政委,6月率部赴朝作战,8月下旬,部队开入朝鲜开城地区,担负保卫这一战略重镇的任务。

第六十五军在近两年的开城保卫战中,共进行过大战斗80余次,歼敌1.43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90多架,击毁击伤敌坦克80多辆,击毁敌汽车200余辆,击毁敌汽艇40多艘,取得了辉煌战果。

1953年6月,王道邦率部载誉归国,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