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經濟還是救人命:疫情再度失控下的歐洲選擇題

“尊敬的旅客,您前往華沙的航班已因歐盟衛生條例而被取消,退款或改簽請點擊下方鏈接。”

“您好,由於您提供的註冊地已被列爲新冠風險地區,本酒店在您無法出示48小時內陰性核酸測試結果的條件下將無法爲您提供服務。”

“致全體員工:請取消一切非必要的公務或私人旅行。因私人原因旅行造成的隔離導致的工作缺席時段,公司將無法提供相應薪資。”

10月中旬起,一封封抬頭中帶着“新冠病毒”字樣的郵件接連湧入筆者的郵箱。而這也是入秋之後新冠疫情再度失控的歐洲大陸的日常寫照。

確診數第三大政治實體

相比於夏季時分歐洲媒體還在就第二波疫情存在與否爭論不休,如今的辯論焦點已經變成了是否需要再度推行嚴格的封鎖措施以控制病毒的快速傳播。

截至歐洲時間10月22日凌晨,歐洲各主要國家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量均已超過3月中下旬的第一波疫情峯值。

10月21日當天,法國新增確診達26676例,不僅是10月以來第九次突破單日新增兩萬關口,而且已經是第一波疫情單日峯值7600例的三倍有餘;歐洲死亡病例數量第一的英國和確診病例數量第一的西班牙則分別在當日錄得了26688例和16973例新增病例,均創下疫情爆發以來最高值;即使是在第二波疫情期間控制相對得力的意大利和德國也在21日當天確診15199例和10392例,無一例外地均刷新單日確診記錄。

僅僅是歐洲五個人口大國的單日新增病例就已經遠遠超過了疫情重災區的美國。而即便是諸如荷蘭、比利時的歐洲小國也在21日錄得了8743例和9679例確診,均爲第一波疫情峯值的四倍有餘。

此外,與第一波疫情爆發時西歐發達國家感染嚴重、東歐國家依靠嚴格的封鎖措施順利壓平曲線不同的是,東歐諸國在第二波疫情中的表現反而更爲糟糕。其中最具代表的,也是一度藉助着前期不俗的防疫成績攻擊歐盟政策的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三國在21日的新增確診分別爲10040例、8841例和1423例。波蘭和捷克的新增確診數量甚至已經達到了第一波疫情單日確診峯值的20倍以上。

隨着新冠疫情在歐洲各地的多點開花,歐盟28國(含英國)作爲整體的累計確診病例已經突破517萬,即將超越巴西成爲世界新冠確診數量第三大政治實體。

難以承受的第二次封鎖

歐洲的疫情有多麼糟糕。一個更直觀的感受則來自於各國領導人公開演講的頻率。

相比於三天兩頭在各大電視臺和訪談節目中露臉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除了一年一度的聖誕新年致辭之外,甚少會對全體德國公民進行電視講話。但今年以來主題爲新冠危機的電視講話已經發生了兩次,一次是在第一次疫情高峯時的3月19日,第二次則是在四天前的10月18日。

沒有了第一次新冠疫情電視講話時的共度難關和互相扶持,默克爾在講話中的重點轉向了請求所有公民嚴格遵守防疫條例、減少出行次數等具體措施。但是在此次務實的講話內容中始終沒有出現的一個關鍵詞則是封鎖(Lockdown)。

“我們的經濟發展取決於我們不會受到大流行的過多衝擊。服務於公共衛生的(防疫措施),也應當服務於經濟發展”,默克爾看似矛盾的表態背後則是正在逐步惡化的各項經濟指標。自從春季首波疫情爆發以來,即使是財政狀況極爲良好的德國也已經增加了11%,即超過2100億歐元的債務,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時期的最高值。正如默克爾所言:“因此我們無法承受第二波疫情的經濟後果。”

而在新冠危機爆發前債務狀況就更爲糟糕的法國則更令人擔憂。根據法蘭西銀行行長佛朗索瓦·德豪10月4日接受法廣採訪時的數據顯示,法國的公共債務將從2019年98%的國內生產總值攀升至今年的117%。該水平已經與歐債危機期間被歐盟大部分國家指責的意大利相差無幾。

根據歐盟委員會和歐元集團的估算,歐元區19國2020年的財政赤字總額將達到9760億歐元,相當於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的8.9%,遠遠超過此前歐盟制定的3%赤字紅線。

此前在第一波疫情期間,歐盟各國雖然憑藉着嚴格的禁足令、停工令甚至封城等措施一度控制住了疫情,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第二季度高達11.8%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萎縮。相比於美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9.1%的萎縮以及中國一季度經濟規模同比6.8%的萎縮,歐元區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是全球三大經濟體中最大的。

在經合組織最新的預測中,歐元區2020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爲-9.1%,遜色於美國的-7.3%和日本的-6%。

德國經濟研究所(DIW)所長馬策爾·弗拉切就表示:“許多企業已經耗盡了儲備資金且債務高企。目前狀況下再次推行嚴格且全面的防疫措施將極大地推高企業破產率,造成失業率高漲並削弱財政體系。”

在疫情更爲嚴重的法國,投鼠忌器的總理讓·卡斯泰直到10月12日才第一次鬆口並表示不排除第二次全面封鎖的可能性。

對於堅持認爲第二次封鎖既無法承受也無必要的政界人士來說,最大的論點或許便是,第二波疫情期間相對較低的死亡率使得新冠病毒的壓迫力正在逐漸淡去。

不同於美國每日超過千人的死亡病例,包括西班牙、法國、英國在內的歐洲重災區每日死亡病例從未突破過200大關,不到首次疫情高峯時期死亡數字的五分之一。造成紙面上確診數量暴漲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各國核酸檢測能力和病毒傳播鏈追蹤能力的極大提升。

事實上,法國自從10月18日起重症監護病牀的佔有數字便一直穩定在2000人上下,而根據法國衛生部的數據,法國目前可用的重症監護病牀總數超過5800牀,短期之內不會出現半年前醫療資源緊缺的狀況。或許就如馬克龍所言:“情況並沒有失控”。

朝令夕改背後的糾結

在死亡病例仍然可控、經濟難以承受二次封鎖的大環境下,歐洲各國幾乎無一例外地均選擇了相對軟性的防疫措施。

其中就包括以德國、葡萄牙爲代表的,採取一攬子軟性方案的部分國家,以及以法國、西班牙爲代表的主推嚴格的夜間禁足令的部分國家。

德國自10月15日起便推行了以更廣泛的口罩令、限制聚集性人羣、快速核酸檢測爲核心的一攬子方案;英國首相約翰遜也在10月12日宣佈了三級疫情警報制度;意大利同樣要求公衆在幾乎所有戶外場合佩戴口罩,並將國家緊急狀態延長至明年1月底。

而馬克龍則在10月14日起宣佈在巴黎、里昂等九個城市推行21點至次日6點的夜間禁足令;荷蘭首相呂特也在10月13日宣佈進入爲期四周的局部封城時期;採取類似措施的還有斯洛文尼亞、比利時等國。

而所有歐洲國家一系列複雜臃腫的防疫條例背後的一個共同點便是沒有出現一刀切式的封鎖措施。馬克龍就在宣佈夜間禁足令的同時強調,政府不會限制人員出行的自由,而10月18日起的兩週時間是法國傳統的秋季假期,未受到嚴格限制的出遊潮很可能將導致病毒進一步擴散。

一個因歐洲傳統的秋季假期而變成新冠熱點的反面典型便是迪士尼城堡的原型新天鵝堡所在的巴伐利亞國王湖地區。此前,巴伐利亞州曾根據每10萬人新增確診病例50例和30例建立了疫情紅綠燈系統。但是截至10月21日,巴伐利亞已經有八個縣的新增確診比例超過了100例/10萬人,慕尼黑當局不得不給紅綠燈系統引入了第四種顏色:深紅。而在秋季假期接待大量遊客的國王湖地區確診比例已經超過236例/10萬人,似乎紅綠燈系統還需要第五種顏色才能趕上疫情發展。

此外,爲了避免強行封城對旅遊業的沉重打擊,德國政府還推行了極其複雜的“新冠風險地區住宿禁令”。即根據新增確診感染比例將部分城市劃分爲風險地區,該地區居民將無法入住非風險地區的任何酒店。

但是這一理想化的折衷方案在操作層面卻遭到了巨大阻力。德國居民不僅可以通過兩個註冊地址繞過禁令,地方政府也推行了來自風險地區的遊客在出示陰性核酸測試的前提下能夠住宿一晚的再折衷方案。德國16個州中的至少3個更是以該禁令違憲爲由訴諸於地方或最高法院,目前該禁令在11個州已經名存實亡。新版本的旅行禁令將在秋季假期結束後的11月8日進行第二次討論。

同樣“半吊子”的防疫措施還包括口罩令以及推行數月之久的新冠移動App。

德國的口罩令要求民衆必須在人流密集地區佩戴口罩,卻未對人流密集給予定義;而法國版的新冠移動App(StopCovid-App)更是直接被馬克龍稱爲失敗品。

事實上,在筆者安裝德國版新冠App(Corona Warn)的五個月時間之內從未觸發過任何警報。而因居家辦公而24小時形影不離的家人卻在此期間無故觸發了兩次警報。

不過,也並非所有歐洲國家都放棄了快刀斬亂麻的舊方案。

10月21日和22日起,愛爾蘭和捷克將分別推行爲期六週和不定期的全面封鎖措施。但是在鄰國仍未選擇嚴格封鎖措施且歐盟境內仍保證人員自由流動的背景下,封鎖措施成效幾何仍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楊傑 SN23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