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蒙古高原的第一个霸主,它的衰败源于西汉王朝数十年的军事打击以及自然灾害的不断侵袭。截至汉武中兴,内讧迭起的匈奴又在汉军的进一步打击下分裂成了南北两部。北匈奴远迁西域,南匈奴则依附了东汉王朝。东汉政府很大方,不仅允许他们屯居在阴山河套以及并州北部,还赐给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黄金贴补生活。眼见匈奴势力衰微,活跃在大兴安岭的乌桓人和鲜卑人冒头了,他们开始尝试着进入匈奴故地收取没有西迁的匈奴遗民壮大实力。与此同时,他们又沿着昔日匈奴人侵扰中原边塞的故道逐渐向南迁徙。这期间,蛰居西域的北匈奴贼心不死,仍然不断发兵侵扰汉边,迫使河西一带“城门昼闭”。捎带着,他们也对南匈奴进行了残酷的军事打击。如何彻底消除这股边患?以前汉武帝时用过的“以夷攻夷”之策很管用,今天何不再用一回。于是,东汉政府想到了乌桓和鲜卑。

公元1世纪中叶,时值班超经营西域

作为渔猎民族,乌桓人和鲜卑人在走出大兴安岭后便开始尝试适应游牧生活。远距离的放牧和迁徙,增强了两族的机动性,也提高了他们的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二者自摆脱了渔猎经济对人口增殖的束缚后,其人口也开始迅速膨胀。在冷兵器时代,人口的迅速增加对草原民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知道,乌桓人和鲜卑人的祖先是东胡人,而东胡就是被匈奴所灭。再加上之后匈奴人对乌桓人和鲜卑人长达数百年的压榨,他们也有理由响应汉王朝的呼唤。况且,汉王朝给的悬赏又极其丰厚。于是,在汉军、南匈奴、乌桓人以及鲜卑人的联合攻击下,北匈奴最终彻底被逐出了西域。而乌桓人和鲜卑人,则通过对匈奴人的战争进一步加速了南迁过程。尤其是鲜卑人,他们强压乌桓人一头,到了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占据了漠南的大部分土地,并广泛分布于东起辽东半岛西至敦煌的狭长地带。于是乎,东汉王朝又感到了一股新的边疆压力,这种感觉到了公元2世纪中叶檀石槐统一蒙古草原后尤其强烈。从此,多民族杂居的幽、并两州遂成了烽火连天之地,曹魏名将张辽就成长于这种环境下。

史料记载,张辽是马邑豪商聂壹的后裔。这位聂壹,不但是汉武帝时“马邑之谋”的发起者,还在后来以身作饵将匈奴主力引入了汉军的伏击圈。可惜事不周密,此事被匈奴单于探知。要不然,汉匈之战也不会打得如此旷日持久。聂壹之后,史料并未明确记载,只是说他的后人为“避怨”而改姓为张。到了张辽这一代,聂氏已成了普通百姓之家。

是金子到那里都会发光,张辽早年虽是个无名小吏,可凭借过人的悍勇最终被并州刺史相中,并被选拔入府担任从事。189年,何进擅召外将入京铲除宦官,张辽又随丁原赶赴京城,并被何进派到河北募兵。谁知何进成事不足反被宦官所杀,京城内外一片大乱。待到张辽从河北返回洛阳,并州军已被袭杀丁原的董卓兼并,张辽只好率部归顺了董卓。不久,司徒王允诛杀董卓,引起李催、郭汜作乱,张辽又跟着吕布逃出了关中。此后,在吕布丧命白门楼之前,张辽一直都紧随在吕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张辽在此期间曾参加过吕布袭取曹操的兖州之役,尤其是濮阳之战。这一战,曹操先胜后败,几乎被吕布活捉。作为吕布的贴身大将,时年25岁的张辽自然出力甚多。因此,在吕布袭取徐州之后,还是骑都尉的张辽马上便被提拔做了鲁相。但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吕布便被曹操击败,张辽也成为了阶下囚。好在曹操慧眼识英,知道张辽是难得的人才,所以对其刻意笼络。史料记载,曹操刚一降伏张辽便拜其为中郎将,并赏赐给了他关内侯的爵位。吕布能给的曹操能给,吕布不能给的曹操也能给。加上张辽早就钦佩曹操的雄才大略,又有什么理由不拼死效命呢?

曹操对张辽的赏识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在官渡之战、降伏泰山豪强昌豨之役、北征乌桓之役中,张辽能攻坚,可任重,做事擅长审时度势又胆大心细的军事素质显示的淋漓至尽,令曹操不由得刮目相看。随后,时年29岁的张辽又随曹操带兵南下荆州,追击刘备于长坂坡、鏖战周瑜于赤壁。208年,曹操赤壁兵败,庐江一带的陈兰、梅成趁机作乱,张辽又带兵将其剿灭。也就是张辽在平定庐江之乱时表现出的方面将才,遂让曹操下了一个决定:让张辽守合肥。

合肥之名源于两条河流,一曰施水(南淝河),一曰肥水(东淝河),二水均发源于合肥西北的将军岭且呈南北分流之状。因为将军岭是海拔仅有几十米的小台地,所以当天至夏季时,暴涨的施肥二水看上去便如同一条河流,此即是水经注中所说的,“夏水暴长,施合于肥”。

春秋时期,吴国为讨伐楚国就曾借二水相通之便将其进一步开凿成了巢肥运河。公元前506年,吴王夫差父子和伍子胥以及孙武统兵,应唐、蔡两国之约,大举伐楚。走的路线即是经长江越濡须水和巢肥运河,然后转入淮河才西进大别山的。后来,无论是楚国北上蚕食鲁宋之地,还是秦始皇派兵南下攻伐百越,抑或是汉将灌婴率军追杀项羽,都曾借助过这条运河浮运兵员军资。

212年时,孙氏集团还未彻底控制荆州,若北上扩展生存空间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淮西方面的合肥;二是淮东方面的广陵,即今之扬州。当时,孙氏集团的治所已经迁到了建业,故而它的军事力量也聚集在了建业。自合肥北上,一者可减少了兵员调度,二者也可就近顾及荆州方面。当然还有一条地理因素,那就是三国时期的长江江面很宽。以古代的技术能力,横渡京口至广陵的四十里江面太过艰难,但从建业附近渡江北上的风险则小得多。当然,孙权北上可凭借水运之便,曹操也可利用水运之便南下。因此,拿下合肥又可阻击来敌,为建业提供一道军事屏障。

于是,就在公元215年曹操率主力西征汉中张鲁的同时,一直在东线只守不攻的孙权抓住时机,主动对合肥发动了进攻。这一次,孙权调集了十万兵马,麾下将领吕蒙、甘宁、凌统、蒋钦、潘璋、陈武、贺齐、徐盛、吕范、宋谦等一干名将全部随行参战。反观合肥城中,仅有张辽、乐进、李典及护军薛悌的七千守军,兵力对比极其悬殊。

曹操把握全局能力很强,在西征张鲁之前就料到了孙权会趁火打劫,所以临行前给薛悌留了一份公函,并告诉他“贼至乃发”,意思是等敌人到了再打开看。这位老兄很听话,还真是等到孙权大军开至合肥城下才取出了手令。打开一看,公函上写了这么一行字,“如孙权来,张、李两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护军留守。”看完曹操的手令,诸将均面面相觑。毕竟孙权的兵太多,真要硬碰硬,根本就没有打赢的机会。这时,已经46岁的张辽打破了僵局,他用一番慷慨之词说出了必须出击的理由:主公教我等出击的真意是趁敌立足未稳挫其锐气。因为孙权自持兵多,必然疏于防范,想不到我军敢于出击。利用他的大意,必可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借此鼓舞我军守城的信心。

当晚,张辽便从军中挑选了八百敢死壮士,然后杀牛宰羊犒赏三军。第二天,手持长戟的张辽身披重甲,亲率八百壮士冲杀而去。史料记载,张辽一路上连杀敌军数十人,挑落了吴军两员大将。不多时,张辽便从吴军前阵杀到了孙权的中军阵前。这突发的战况不仅吓呆了孙权,也吓呆了簇拥在孙权身边的亲信将校。最后,还是孙权反应快,只见他迅速爬上了一个高坡并拿起了一根长戟自卫。这时,张辽已经冲到了坡下,他一边用戟指着孙权,一边高声呼唤孙权下来与自己决战。孙权定了定神,这才发现张辽所部仅几百人,遂命人将其重重包围。万军丛中,张辽毫无惧色,左冲右突很快便冲出了重围。可是,当他看到大部曹军并未冲出后,又转身闯入了吴军阵中救出了部下。就这样几进几出,张辽率军从早晨战到中午,直杀的吴军斗志全无,这才收兵回城。

夫战,勇气也!张辽以少胜多重挫吴军,极大地鼓舞了守军的斗志,曹兵认为吴军的战力也不过如此。最后,孙权在城下攻了十余日毫无进展,只好打道回府。让孙权想不到的是,张辽厮杀了那么多天竟然还有余力出城打伏击。于是,又一场名为逍遥津的战斗旋即爆发。

史料记载,张辽提前探知孙权退兵的消息后,便早早就带人埋伏在了逍遥津。孙权的带兵风格类似曹操,喜欢让大军先行,自己留下殿后。曹操渡黄河没被马超活捉是因为有许褚护卫,孙权的运气显然没有那么好。

张辽有多狡猾?吴军主力过河时,他不动。当吴军大部队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孙权和少数护卫时,张辽立刻就动了手。一番激战,徐胜和宋谦带兵逃阵,陈武战死。幸亏吴军大将凌统、潘璋、吕蒙、甘宁带兵及时来援,孙权这才杀出重围。可到了逍遥津岸边,孙权才发现石桥早被曹兵拆得一干二净。正在危急时刻,孙权的贴身随从谷利赶到,只见他狠抽战马,迫使战马猛冲,才最终让孙权跃到了逍遥津对岸。这时,吴将贺齐率领三千精锐赶到,孙权这才转危为安。

孙权安全了,但殿后的凌统所部却被曹兵团团包围。最后,凌统部下全部战死,他自己也被曹兵追得连盔甲都来不及脱便跳入了肥水,这才死里逃生。见到殿后的爱将安然无恙,孙权竟激动地上前将其紧紧抱住。由此可见,孙权的心理防线几乎被张辽的截杀击溃。此后,张辽成了东吴君臣的噩梦,乃至公元222年张辽病重将亡时,孙权仍在告诫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一千多年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更是在书中夸张地写道,“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参考资料:《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