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綿延8個月的泰國抗議,最終路在何方?

10月22日,成千上萬泰國示威者連續第八天打破政府禁令,走上街頭舉行反政府示威抗議活動。他們在首都曼谷舉行集會,要求政府下臺、修改憲法、改革君主制。

據泰國《曼谷郵報》報道,泰國政府此前在曼谷採取緊急措施,禁止5人以上集會,希望阻止大規模集會,但集會仍在繼續。10月21日,泰國總理巴育發表電視講話,稱若是集會活動保持和平,他將取消曼谷的緊急狀態。此外,他呼籲抗議者讓國會解決此次爭端,通過議員表達他們的不滿。此前,巴育內閣已同意重啓正處於休會期的國會,下週將召開特別會議,研究如何平息抗議。

專家分析認爲,泰國近些年來的政治一直處在動盪、政變、選舉三段式的輪迴中,目前的抗議規模雖大,但巴育政府仍然掌控着全局。至於抗議將走向何方,仍需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

新未來黨遭打壓,泰國爆發第一波抗議

泰國的這一輪示威抗議可以追溯到今年2月。

今年2月21日,泰國憲法法院判決反對黨新未來黨黨魁塔納通向該黨放貸1.91億泰銖是違法行爲,下令解散該黨。此舉在泰國引發了反政府抗議活動,尤其是校園內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據BBC報道,2014年,泰國軍方領導人巴育上臺,泰國重歸軍政府統治。2019年3月,泰國召開政變後的首次國會選舉,支持巴育的人民國家力量黨成爲第一大黨,巴育繼續出任總理。

不過,成立僅一年的新未來黨成爲國會第三大黨,政治影響力得到加強。新未來黨由40歲的泰國億萬富翁塔納通創建,該黨因爲支持民主、反對軍方統治贏得了衆多年輕人的支持。然而,2019年末,泰國憲法法院以違反選舉法取消了塔納通的國會議員資格,引發了小規模抗議。2020年2月,憲法法院下令解散新未來黨,直接引爆了本輪抗議。

然而,這一輪抗議未能持續太久。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泰國政府今年3月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嚴控社會秩序和人員流動。此後,泰國的抗議活動陷入沉寂。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對新京報表示,追根溯源的話,新未來黨被解散是泰國這一輪抗議的直接導火索。因爲憲法法院的這個決定嚴重挫傷了新未來黨的支持者,導致許多年輕人對泰國目前的憲政體制以及軍政府當權的局面非常不滿。“3月份雖然因爲疫情沒有舉行大規模的抗議,但他們內心的原動力一直沒有消散”。

第二波抗議規模空前,抗議者提出三項核心訴求

一直到今年7月中旬,泰國再次爆發規模空前的反政府抗議。許利平指出,這一波抗議的導火索是一名蘇丹外交官的女兒7月份入境泰國後未進行自我隔離,後被證實感染新冠病毒。此事引發了民衆對於巴育政府抗疫不力的不滿,漸而延伸至對巴育政府多方位的不滿。

7月18日,大約2500名抗議者聚集在曼谷舉行抗議活動,他們提出了多項訴求,包括總理巴育及其政府辭職、解散國會、制定新憲法、停止使用《欺君法》威脅民衆等。

到8、9、10月,抗議活動逐漸擴散至全國,除首都曼谷仍然是抗議中心外,清邁府、烏汶府等20多個府爆發抗議活動。各地參加抗議的人數也不斷增加,8月16日曼谷的抗議活動吸引了超過1萬人參加,9月中旬的抗議也有數萬人參加。進入10月,抗議愈演愈烈,期間示威人羣曾前往總理府,要求巴育辭職。

10月15日,巴育政府宣佈曼谷地區進入“嚴重緊急狀態”,禁止5人以上集會,但抗議者不顧禁令仍在舉行示威活動。10月16日,曼谷警方使用水炮車驅散示威羣衆,示威者則使用雨傘抵擋,雙方一度發生小規模的衝突,一些警察及示威者受傷。據半島電視臺報道,自10月13日至19日,共有74名抗議者被逮捕,其中19人被保釋出獄。

許利平指出,“巴育雖然經過大選成爲了民選總理,但對於普通民衆而言,他的政府換湯不換藥,實際上仍然是軍政府的延續,由此引發了抗議”。

此次疫情也是催化抗議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利平稱,此次疫情對於泰國經濟的打擊非常大,許多年輕人處於失業狀態,這很大程度上加劇了他們對於政府的不滿。“旅遊業是泰國的支柱產業,佔泰國GDP的1/10左右。但此次疫情對旅遊業造成了極大衝擊,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因而對巴育政府的抗疫表現非常不滿意”。

隨着抗議逐漸發酵,抗議者提出的訴求也從要求政府下臺、修改憲法,逐漸延伸至改革君主制。許利平指出,在泰國,公開指責王室及國王,提出改革君主制的要求,是非常罕見的。這一點也遭到了一年中老年人士、保皇派人士的反對,尤其是對老國王拉瑪九世非常推崇的老一輩人士,他們認爲君主制是泰國國家團結的命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和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長張學剛對新京報表示,在泰國的社會傳統中,民衆對於國王、王室非常推崇,公開談論王室都非常少見。然而,新任國王哇集拉隆功的威望比不上他的父親拉瑪九世,他的一些行爲和王室的一些做法讓接受了新思潮的年輕人不滿,他們希望減少王權對政權和世俗社會的影響。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導致8月以來這波抗議不斷髮酵的原因之一。

泰國政治陷入“三段式的輪迴”,此番抗議或難有結果

對於持續數月的抗議示威,巴育表達了願意對話的態度。19日,巴育表示,“政府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妥協”。

據日經新聞網報道,巴育內閣已經同意在10月26日至27日召開國會特別會議,以緩解這一波反政府示威抗議。國會上議院和下議院將召開聯合會議,期間將舉行大規模辯論。

10月21日,巴育發表了全國電視講話,稱“我將做出第一個緩和局勢的舉動,我現在正在準備取消曼谷的嚴重緊急狀態,並且只要不再發生暴力事件,我將很快採取這一舉動”。他還呼籲政府和抗議者“各退一步”,以避免出現騷亂局面。

許利平認爲,巴育所謂的“妥協”可能是會修改憲法,因爲修憲這個議題早已提出,只是在到底怎麼修、修憲時間表等問題上難以達成統一意見。“事實上,目前並未看到破解僵局的跡象。這一次的抗議和以往的不同,學生及年輕人提出的這些訴求,牽涉的利益階層廣,要真正落實是非常困難的。根據泰國以往亂局發生的規律,有一個不斷累積、不斷爆發的過程,而現在還遠沒有到高潮”。

對於另外兩項核心訴求,許利平認爲,要實現將非常困難。在現任政府下臺問題上,巴育此前已表示,不會因抗議辭職。在改革君主制問題上,雖然一些人認爲泰國的君主立憲制的確需要改革,但到底怎麼改仍然是一個大的難題,因爲它牽涉到很多利益因素,最終還得看各個政黨的博弈。此外,改革君主制的呼聲遭到了一些保守派人士的反對,巴育19日也表示,“政府需要保護君主制……這是所有泰國人的責任”。

同樣,張學剛也不認爲,泰國這一次的抗議能在短期內帶去社會變革。“社會變革不是一朝一夕實現的,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目前年輕的抗議者們提出的這些訴求,有理想化的一面在,未來如何真正實現,還需要結合泰國的社會現實,其他利益階層如王室、軍方、官僚階層、中產階層的意見綜合考慮,最終找到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要實現這一點,還需要長時間的對話和磨合”。

反之,這次抗議可能會對泰國社會、經濟造成極大衝擊。張學剛指出,一方面,泰國的疫情仍未結束,大規模的街頭示威抗議可能會導致疫情反彈,對民衆安全造成威脅。另一方面,此次抗議對於已經深受疫情影響的泰國經濟無異於雪上加霜,將進一步影響經濟的復甦和發展。“但更重要的是,此次抗議將導致泰國社會進一步撕裂,深化他信派和反他信派、軍方和選民、王室和平民之間的矛盾,加重社會對立情緒。未來如何彌合社會分歧,將顯得非常關鍵”。

“從近些年的政治來看,泰國陷入了動盪、政變、選舉三段式的輪迴,這對泰國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許利平說。泰國是東南亞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其政治穩定對於東盟一體化、東盟的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因此泰國的這場遊行示威,也需要謹慎外部勢力的插手和干預。

文/謝蓮

責任編輯:鄭亞鵬 SN23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