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麥稈可以編織、作畫、加工成工業原料……但在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廟街道河套村,麥稈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作爲解決田間地頭關鍵小事的投票工具,村民們形象地把這一議事行爲稱之爲“麥稈議事”。

麥稈可以編織、作畫、加工成工業原料……但在江蘇徐州經開區大廟街道河套村,麥稈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作爲解決田間地頭關鍵小事的投票工具,村民們形象地把這一議事行爲稱之爲“麥稈議事”。

自徐州經開區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工作啓動以來,大廟街道貫徹迅速、試點先行,“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協商議事原則在全街道全面鋪開。其中,河套村將“‘麥稈議事’咱們敞開說”作爲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工作的有效載體,創新實施“問題牆+迴音壁”制度,實現了“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華麗轉身。

河套村土地流轉專題會議協商現場

暢通民意來“議事”

在河套村村部一樓的最顯眼處,有一面“問題牆”,牆上寫着近幾日村民反映的大事小事,村協商議事會成員會按時對“問題牆”上的問題進行登記和分類。

這是河套村黨支部在全區創新推出的“問題牆+迴音壁”制度。通過黨員中心戶瞭解包掛羣衆需求,把收集到的問題及時公佈在“問題牆”上,經村協商議事小組覈實後,對反映不屬實的問題標註好原因直接放入“回田袋”中;對反映屬實的問題進行分類,需要及時辦、上會辦的問題分別歸入“青麥袋”和“黃麥袋”中;對可及時辦理的簡單小事,下派到各執行小組,按照工作分工及包掛由黨員中心戶、“五老”人員、生產隊長等逐項落實,並利用“迴音壁”及時反饋問題落實情況。

“問題牆”+“迴音壁”

“問題牆”成爲了村民們的“知音牆”。今年年初,344省道的正式通車極大方便了村民們出行,但由於缺少交通標識和信號燈,道路時有車禍發生,給村民們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安全隱患。

對此,河套村第一時間將此事納入“問題牆”上的“焦點事件”,並於今年5月召開協商議事會。會上,議事會成員圍坐一起,政協委員、村“兩委”成員、黨員代表、羣衆代表、鄉賢分別就議題各抒己見,最後大家用手中的“麥稈”投上神聖的一票,一致決定在交叉路口安裝臨時交通信號燈並在道路兩邊設置安全提醒標識。

經協商議事後協調安裝的路口臨時交通信號燈

對老百姓來說,有事好商量,好商量就好辦。最終,該村在344省道協調安裝交通信號燈1處、安全標識3處。

全程跟蹤來“辦事”

百姓拿着手中的“麥稈”,有了話語權。但協商議事會上議題方案通過後,誰來解決?怎麼推進?何時落實?對此河套村成立了“專項推進小組”,繪製“協商推進圖”,進一步明確了包掛責任人、工作要求和完成期限,確保議事成果精準落地。

與此同時,河套村把“迴音壁”作爲協商民主結果的集中“亮曬”,對每個議題的辦理結果開展“回頭看、作比較、羣衆評”,採用議題書面總結、照片先後作對比、羣衆留言寫評語的方式,在“迴音壁”專欄向羣衆反饋,自覺接受黨員羣衆監督。

今年6月初,正值夏收夏種的關鍵時期,河套村二組村民找到議事會成員,希望可以重新開闢一條水渠,將原本60餘畝旱田改成水田。根據協商議事會成員多方思想“碰撞”,針對旱田改水田提出瞭解決方案。

爲了確保方案落實落地,協商議事會明確2組組長王兆田作爲本次改造工程的包掛責任人,同時把議事過程結果公開在“迴音壁”上,主動接受百姓監督。項目實施過程中,“專項推進小組”及時跟進,僅利用一天時間便成功打通了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

經協商議事解決的旱田改水田已喜獲第一季豐收

新的議事形式,使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工作更加得民心、順民意。截至目前,河套村黨支部已經收到村民反映問題16件,現已落實13件。

“面對‘問題牆’上羣衆反映強烈的問題,我們都通過‘麥稈議事’進行協商,廣泛聽取羣衆意見,並在‘迴音壁’上定時公佈辦理結果,接受羣衆監督。”河套村黨支部書記夏志飛表示,下一步,河套村將繼續大力加強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工作力度,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不斷推進基層協商民主的程序化、規範化、制度化和常態化,以此提高廣大羣衆的民主意識,增強村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