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

溪亭

(宋)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閒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 這首詩歌的體裁是______________

2. 下列對詩歌的鑑賞不正確的是( )

A. 首聯破題,表明全詩以溪亭爲中心,逐一描繪周圍的清秋初月的景色。

B. 頷聯“高樹月初白”,切上聯“日暮”;“微風酒半醒”,與上聯“餘思”呼應。

C. 頸聯作者閒坐數着流螢,在落葉中獨自穿行,心中適悅。

D. 尾聯寫景,漁歌悠長,遠處水面上飄動着燈火。

3. 請結合全詩,簡析畫線句中“數”字的表達效果。

【答案】

【小題1】五言律詩

【小題2】C

【小題3】詩人於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樹,酒已半醒,周圍一片冷清幽寂。詩人獨自在落葉飄零的樹林中穿行。詩人又坐在林中百無聊賴地“數”起了流螢。“數”字生動傳神地描繪出詩人苦悶無聊的心境。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詩歌體裁。

五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五律,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期,其雛型是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全篇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間兩聯須作對仗。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維的《山居秋暝》、厲聲教的《辛卯季春謁厲杭二公祠》等。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賞析詩歌思想內容、情態度的能力。

C項,“心中適悅”錯誤。當此之時,詩人心緒不寧,“餘思”縈繞,難以去懷。頸聯寫詩人舉止。“獨行穿落葉”,踽踽獨行之狀如見。“閒坐數流螢”,獨坐無聊,只得借數流螢以遣悶,其失意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見。

故選C。

【小題3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重點詞語的賞析能力,屬於煉字題。

頸聯寫詩人舉止。“獨行穿落葉”,踽踽獨行之狀如見,“穿”字尤妙。“閒坐數流螢”,獨坐百無聊賴,只得藉數流螢以遣悶,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見,用一“數”字,更見生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這兩句詩把其複雜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鮮明的畫面,不難看出,其中隱現着詩人對生活的感受和時代亂離的影子。注家評曰:“此聯本平,然用‘穿’‘數’二字,便覺精神振竦,所謂五言詩以第三字爲眼,是也。”足見詩人用字之工。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各題。

悲陳陶【1】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羣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2】回面向北【3】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注:【1】陳陶,地名,又名陳陶澤,在長安西北。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唐軍跟安史叛軍在這裏作戰。【2】都人:長安的人民。【3】北:此時唐肅宗駐守靈武,在長安之北。

1.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前兩句交代了戰爭的時間、地點、結局及參戰者的身份,寫出了戰事的慘烈,呼應了題目的“悲”。

B. “野曠天清無戰聲”是說戰罷以後,原野空曠,肅穆沉寂,渲染了天地同悲的氣氛和感受。

C. “羣胡歸來血洗箭”寫出了將士們在叛軍入侵時奮死抗敵的決心,顯示了唐軍將士們爲國捐軀的英雄氣概。

D. 本詩具體真實地再現了陳陶之戰的歷史,“以詩存史,以詩證史”,正體現了杜甫詩歌的“詩史”性。

2. 詩歌的後四句使用了對比的手法,下列詩句中沒有體現這一手法的一項是( )

A.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

B.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王翰《涼州詞》)

C.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D.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牀對夜燈。(周弼《夜深》)

3.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請聯繫詩句作簡要分析。

【小題1】C

【小題2】D

【小題3】首聯“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戰死者竟然有那麼多,表達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頸聯“羣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兩句活現出叛軍得志驕橫猖狂之態,寫出了對叛軍的仇恨;最後兩句寫到百姓北向而哭,表現了百姓對官軍收復長安的渴望,寫出了詩人對長安百姓的同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思想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項,“寫出了將士們在叛軍入侵時奮死抗敵的決心,顯示了唐軍將士們爲國捐軀的英雄氣概”錯誤。相關詩句大意是那些胡寇歸來時箭上還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飲在長安市上,活現出叛軍得志驕橫之態。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對詩句手法(對比)的賞析能力。

A項,大意是宮殿裏滿是如花的宮女,洋溢着燦爛的春光;如今卻只有鷓鴣鳥在那裏飛了,滿目淒涼。可見有今昔的對比。

B項,大意是已是暮春時節,要在故鄉,此時一定是萬紫千紅的盛花期已過、枝繁葉茂、果實初長之時,而鳥兒也一定築起香巢,爭相覓食育雛了吧。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風凜冽、塵沙滿天,冷酷嚴寒。可見有兩地的對比。

C項,大意是秋末冬初的時候,荷花枯了,荷葉凋零,菊花也謝了,但是仍然有著不畏風霜的傲然枝幹。可見有荷花和菊花的對比。

D項,大意是我獨坐書牀,挑燈夜讀,在這安靜的夜裏連打更聲都沒有聽到。可見把深夜室內的景象給寫盡了,但並無對比。

故選D。

【小題3詳解】本題考查對思想感情的簡析能力。

前四句渲染戰敗後肅穆沉重的氛圍;後四句先寫胡兵的驕橫,後寫長安人民對官軍收復長安的渴望。全詩寓主觀於客觀,把對胡虜的仇恨、對官軍的痛惜、對長安百姓的同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等種種感情,都凝聚在特定的場面中,體現出一種悲壯的美。杜甫不是客觀主義地描寫四萬唐軍如何潰散,乃至橫屍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鄭重的筆墨大書這一場悲劇事件的時間、犧牲者的籍貫和身份。這就顯得莊嚴,使“十郡良家子”給人一種重於泰山的感覺。

因而,第二句“血作陳陶澤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這一開頭,把唐軍的死,寫得很沉重。“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兩句,不是說人死了,野外沒有聲息了,而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說戰罷以後,原野顯得格外空曠,天空顯得清虛,天地間肅穆得連一點聲息也沒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萬義軍同日死”這樣一個悲慘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氣氛和感受。詩的後四句,從陳陶斜戰場掉轉筆來寫長安。

寫了兩種人,一是胡兵,一是長安人民。“羣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兩句活現出叛軍得志驕橫之態。胡兵想靠血與火,把一切都置於其鐵蹄之下,但這是怎麼也辦不到的,讀者於無聲處可以感到長安在震盪。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傷,他們北向而哭,向着陳陶戰場,向着肅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軍收復長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間着一“更”字,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情緒。陳陶之戰傷亡是慘重的,但是杜甫從戰士的犧牲中,從宇宙的沉默氣氛中,從人民流淚的悼念,從他們悲哀的心底上仍然發現並寫出了悲壯的美。它能給人們以力量,鼓舞人民爲討平叛亂而繼續鬥爭。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歲暮歸南山①

孟浩然

北闕②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③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注]①該詩約寫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40歲的孟浩然來長安考進士落第之後。②北闕:皇宮北面的門樓,漢代尚書奏事和羣臣謁見都在北闕,後用作朝廷的別稱。③青陽:指春日。

1. 下列對這首唐詩的分析和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首聯第一句“北闕休上書”的意思是不再在朝廷宮門前陳述己見,是詩人的自艾之言,詩人以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不爲世用、對現實失望的憂憤之情。

B. 頷聯上句“不才明主棄”中的“不才”,既是詩人的自謙,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識、良驥未遇伯樂的感慨。

C. 頸聯的“白髮”“青陽”本是無情物,綴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現了詩人不願以白衣終老此生而又無可奈何的複雜感情。

D. 尾聯“永懷愁不寐”寫出了思緒縈繞、焦慮難堪之情態;“松月夜窗虛”看似寫景實是抒情,反襯怨憤的難解。

2. 請分析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情感。

【小題1】D

【小題2】①仕途失意(或壯志難酬)之悲②世態炎涼之苦③年華已老之哀④萬念俱灰的無奈(或絕望、失望)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情感手法等方面的分析鑑賞能力。

D項,“反襯怨憤的難解”手法錯誤。尾聯意思是說胸中常縈懷愁緒徹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虛,正襯出了怨憤的難解。那迷濛空寂的夜景,與內心落寞惆悵的心緒是何等相似!把院落的空虛,靜夜的空虛,仕途的空虛,心緒的空虛,包容無餘。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概括分析能力。

孟浩然應試失利,使他大爲懊喪,他想直接向皇帝上書,又很猶豫。這首詩是在這樣心緒極端複雜的情況下寫出來的。首聯,他有一肚子的牢騷而又不好發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連串的自責自怪,骨子裏卻是層出不盡的怨天尤人;說的是自己一無可取之言,怨的是纔不爲世用之情。現實是這樣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憤的自艾之言中傾出。諸般矛盾心緒,一語道出,讀來自有餘味。三四句具體回述失意的緣由。感情十分複雜,有反語的性質而又不盡是反語。詩人自幼抱負非凡,其志高遠,其才如此,何謂因此,說“不才”既是謙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識、良驥未遇伯樂的感慨。而這個不識“才”的不是別人,正是“明主”。

可見,“明”也是“不明”的微詞,帶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這一諛詞,也確實含有諛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滅絕,還希望皇上見用。這一句,寫得有怨悱,有自憐,有哀傷,也有懇請,感情相當複雜。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爲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而詩人卻說是因爲自己“多病”而疏遠了故人。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鬢髮已白,功名未就,詩人怎能不憂慮焦急!五六句就是這種心境的寫照。白髮、青陽(春日),本是無情物,綴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現詩人不願以白衣終老此生而又無可奈何的複雜感情。也正是由於詩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悶之中,才使他“永懷愁不寐”,寫出了思緒縈繞,焦慮難堪之情態。“松月夜窗虛”,更是匠心獨運,它把前面的意思放開,卻正襯出了怨憤的難解。看似寫景,實是抒情:一則補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則情景渾一,餘味無窮,那迷濛空寂的夜景,與內心落寞惆悵的心緒是何等相似!“虛”字更是語涉雙關,把院落的空虛,靜夜的空虛,仕途的空虛,心緒的空虛,包容無餘。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②文③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注:①元和元年,柳宗元因參與永貞革新而被貶,十年後,循例被召至京師,因有人梗阻,柳宗元再度被貶謫爲柳州刺史。十年前與他一同參與“永貞革新”的友人韓泰、韓曄、 陳諫、劉禹錫也分別出任漳州、汀州、封州、連州刺史。此詩爲詩人初到柳州所作。②百越,即百粵,泛指五嶺以南的少數民族。③文身:在身上紋上花繡,古代有些民族有此習俗。

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詩歌首聯從登樓寫起,感物起興,愁思充溢於遼闊而荒涼的空間,既統攝詩題之魂,又爲下文的逐層抒寫展開了宏大的畫卷。

B. 詩歌頷聯寫出驚風密雨中芙蓉和薛荔使人心靈顫悸的情狀。“颭” “侵”二字在描寫上錯落有致,搖曳生姿,曲折多瀾,情趣動人。

C. 詩歌頸聯對仗工整,一仰一俯,視野各異。仰觀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俯察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腸。

D. “共來”一句,既與首句中的“大荒”照應,又再度統攝題中的“柳州”與“漳、汀、封、連四州”,使全詩結構嚴謹,照應自然。

2. 結合詩歌后三聯,簡要分析詩人“愁思”的原因。

【小題1】B

【小題2】①詩人因美好的人格(理想)被政治上的風雨所侵襲而愁。頷聯以“芙蓉”“薜荔”象徵其美好的品格(理想),而風颭芙蓉,雨侵薜荔不免讓詩人產生美好人格(理想)被政治現實所侵的愁思。(或:詩人因看到自然景物遭受風雨侵襲而引發愁思,臨水的芙蓉被疾風所打而更顯嬌弱,覆牆的薜荔也因密雨的侵襲而凋殘。)②詩人因關懷好友處境望而不見而引發愁思(或因好友各散東西難以見面而引發愁思)。頸聯作者心馳遠方,遠望四州,無奈卻被重嶺密林所遮斷,內心未免如曲折江流般愁腸九轉。③詩人因朋友音信互通困難而愁。尾聯詩人先說他和四位朋友一起來到這莽荒之地,又彼此隔離,音書難達,惆悵之情不免更深了一層。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賞析詩句的能力。

B項,“錯落有致,搖曳生姿,曲折多瀾,情趣動人”評價不當,“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意思是“狂風四起,驚動了水中荷花;暴雨驟下,抽打着牆上的薜荔”,“亂颭”意思是“吹動”,“亂颭”和“斜侵”寫出風雨之大,同時也寫出芙蓉和薜荔在風雨中的情態。芙蓉出水,何礙於風,而驚風仍要亂颭;薜荔覆牆,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詩句中愁思瀰漫。

故選B。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對詩歌思想情感的簡析能力。

從詩歌標題來看,“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可見這是登高懷遠詩;詩歌頷聯“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寫的是詩人近處所見,狂風中的芙蓉和密雨下的“薜荔”,正象徵着詩人人格的美好與芳潔,詩人以暴風雨中的芙蓉與薜荔來寫遭受政治風雨的自己,詩人因美好的人格理想被政治上的風雨所侵襲而愁。頸聯寫的是遠景。由近景過渡到遠景的契機乃是近景所觸發的聯想:自己目前是處於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們的處境又是如何呢?於是心馳遠方,目光也隨之移向漳、汀、封、連四州。

“嶺樹”、“江流”兩句,同寫遙望,卻一仰一俯,視野各異。仰觀則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俯察則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腸,這就引發望而不見的愁思。尾聯從前聯生髮而來,除表現關懷好友處境望而不見的惆悵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望而不見,自然想到互訪或互通音問;而望陸路,則山嶺重疊,望水路,則江流紆曲,不要說互訪不易,即互通音訊,也十分困難。這就很自然地要歸結到“音書滯一鄉”。一同被貶謫於大荒之地,已經夠痛心了,還彼此隔離,連音書都無法送到。

【點睛】對於詩歌情感題,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體現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內容。一般答題的時候,儘量兩者都涉及。對於情感的把握,可以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可以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可以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可以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題的時候,應先借助題幹明確考查的是哪個方面的內容,有無暗示。比如本題中,考生要結合詩歌的註釋把握寫作的背景,然後結合詩歌中所寫的景物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記敘文寫作訓練:雲中即景

成語複習:我國語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

讓閱讀好書的活動踐行於課堂,語文課率先垂範

宿老師作點評嘉賓:春天裏,保持戰鬥的姿勢

現代文閱讀訓練:失語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