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了一個電影簡介,是一部韓國電影,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叫《老婦人》。

電影大概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一位69歲的韓國老婦人從年輕的時候就非常愛美,哪怕到了晚年她依舊打扮得很精緻也很年輕,看起來很有活力。有一天她去理療店做理療時卻被29歲的理療師強姦了。

這位老婦人報了警,此事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大討論,人們議論紛紛,絕大多數人認爲老婦人在胡說,甚至認爲老婦人勾引了理療師。

最後調查出真相後就連警察也認爲老婦人有錯,認爲她不該穿着不符合自己的年齡,讓自己看起來很輕浮……

人們不去指責這位年輕男人的罪過,卻都跳出來對老婦人指指點點,這種現象實在引人深思。

這部電影給我的觸動很大,社會對老年人的寬容度太小,而對他們的定義又太陳舊,彷彿人一旦步入老年之後,便喪失了許多應有的權利。

我們形成了一種習慣上的認知:人老不中用,到了老年就應該少說話,社會能提供給他們的工作幾乎沒有,哪怕很多老年人依舊想參與社會,但是他們被全社會選擇性忽略,只能做生活的旁觀者,取悅於子女甚至是更多的人。

他們穿着必須保守,他們言行舉止要穩重,不能有太多個性,中國的老年人似乎還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帶孫子,結果孫子活成了爺爺和奶奶,而爺爺奶奶則活成了孫子。

總之,老年人因爲“老去”而喪失了很多權力,他們彷彿成爲爲子女無償提供服務的工具人,只有這樣才能換來子女的養老。

難道不應該是我養你小你養我老嗎?爲什麼卻變成了我養你到我病臥牀榻才能換來你的養老?甚至於很多老年人病了之後沒有人管悽慘離世。

我們對老年人的要求實在太多了。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聊得有點不投機,她在抱怨自己的婆婆,說婆婆都八十多了今天要這樣明天要那樣。

我問:她有什麼要求呢?

她的語氣裏充斥着滿不在乎:她說她孤單,想讓我們多去陪陪她,叫我去她那裏喫飯,我沒去,老都老了一點都不省事。

不過是去喫頓飯而已,你去不就行了嗎?想待就多待會兒,不願意多待喫完飯就走唄。畢竟歲數大了,一個人確實孤單。

朋友聽我沒有順着她的意思說,有點不高興了:我爲啥要去陪她啊!她又不是我的媽,沒生我胳膊沒生我腿,再說了,要孝順讓她兒子自己孝順去,跟我有啥關係!

我:那如果有一天你老了呢?

她:我老了做事肯定跟她不一樣,我不會像她那麼自私,她別指望我對她好,不可能!

我:她只是希望你們去看看她而已,也沒有很過分。

她:就她做那些事還指望我去看她啊!

我:可是她都八十多了,還能活多長時間呢?

她:我不是聖母做不到那麼好!

我們聊的氣氛有些不對了,最後有點不歡而散。

掛斷視頻後我思慮良久,老年人好像被全社會自動忽略了。

因爲老,他們開始在家庭裏謹言慎行,話越來越少;

因爲老,他們需要取悅於子女以求換取子女的孝敬;

因爲老,他們放棄很多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去無條件爲子女服務,否則就會被兒子兒媳恨……。

我朋友正是因爲孩子上小學時需要一臺電腦,但婆婆沒有給而記恨至今。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諸如家庭聚餐時不做飯什麼的,但她的孩子是婆婆幫忙帶大的,是是非非一大堆,公公去世後婆婆跟鄰居一位喪偶的老頭經常一起喫個飯出去溜達,這大概是她反感的點,她說覺得很噁心,都那麼大歲數了。

這大概是很多人都有的心態,覺得老年人就應該承受孤獨,不能有情感需求,如果你有要求,就是丟人現眼。

我勸她:她沒老頭對方沒老太太,想在一起搭個伴就隨她去吧。

她說:太丟人了,我爸也是一個人,人家爲啥能本本分分過日子,她就不能?老也老了,一點都不自重!

她父親確實一個人很多年,走在哪裏都話很少,生怕哪句話不對得罪子女,她也經常接到她家裏住,但是婆婆想去她家她是一萬個不高興,老公不想弄得婆媳之間都不高興,也就作罷。

我勸過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理講了一大堆,她徒然沒聽進去,說我聖母心。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朋友自認爲她沒有錯,她婆婆沒有換來她的好。

但是很多時候,當你想逃避某種責任時,你會不自覺地給自己找各種理由推脫。

這纔是重點。

很多人會覺得老年人就應該懂事聽話,就應該自動閹割自己的感情需求以迎合社會看法,而且文化越低的羣體這種思想越嚴重。

《老婦人》中的女主被年輕男人強姦這本來就是施暴者的罪過,但是警察卻責怪老婦人不該打扮得那麼精緻那麼年輕。

難道說因爲她老了就失去追求美的權利了嗎?她就應該讓自己想其他人一樣佝僂着身體像一件傢俱一樣擺在家裏嗎?

我們太喜歡定義老年人,卻忘了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

當我們苛刻地對待老年人時,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呢?

善待老年人,對他們多一些寬容,畢竟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