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灣區機遇”,不抓住、待何時? | 人民銳見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片5.6萬平方公里、涵蓋約7000萬人口的熱土,如今日益蓬勃起來。火熱,意味着生機;熱土,孕育着機遇。對香港來說,抓住“大灣區機遇”就能再次出發、重綻風采,各方滿懷期待。

如何理解“大灣區機遇”?一位曾在深圳實習的香港年輕人感受頗深,認爲“祖國的發展,深圳的發展,只能用日新月異形容”,並建議更多年輕人要把握機會親身體會大灣區的發展。奮進的年輕人、向上的年輕人,最看重也最能看懂眼前的機遇,把自己融入到國家發展的大潮中,才能傲然於浪尖。

然而,一些被反中亂港勢力蠱惑、煽動、矇蔽了香港年輕人,並沒有意識到機遇的可貴。有人比較了深港兩地青年狀態,一邊是高效地努力,另一邊則有人上街打砸自己的家園。那些被謊言遮蔽了眼睛的香港青年,需要到祖國大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眼見爲實、耳聽爲虛。無論是一個工作機會還是一片發展天地,任何理性、務實的香港青年都要打開眼界、全面認識,在包括大灣區在內的祖國大地上謀劃好未來。

個人發展如此,地區發展更如是。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的發展永遠都要與國之命運緊密相連,也要與國之戰略融入接軌。如果以深圳40年爲時間線來看,香港爲深圳早期發展提供了大量資本、技術、產業、人才等資源,深港雙城的發展可謂是相互支撐、你追我趕。40年後的今日,一直快跑的深圳從未停過腳步,而香港的星光有些黯淡。究其原因,深圳心無旁騖、集中力量、聚精會神辦自己的事情,而香港由於內外的政治、社會因素等紛爭,發展緩步、優勢弱化,令人惋惜。

此時,香港要反思,也要深思:如何與深圳實現“雙城共贏”?如何在大灣區中找準定位?如何在國家戰略佈局中踏實前行?畢竟,無論未來還要面對何種風風浪浪,前景始終一片光明,一個正逢其時的機遇就在這兒。

香港有獨特的發展優勢,過去有、現在有,未來仍會有。這其中最大的優勢便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制度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新發展平臺上,香港首要的就是按照“國家需要、香港所長”的原則,積極投身其中。同時,今年6月,標準普爾給香港的信用評級爲“AA+”;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香港總排名爲全球第5,也充分說明國際社會看好香港。再具體到金融服務、港口航運、教育醫療等領域,這些是香港的“長板”,也是深圳的“短板”,恰恰是擴大開放、優勢互補的發展機遇。立足於國內國際雙循環、融合於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必定能有所作爲,也一定大有可爲。

大灣區的機遇、國家的機遇,就是香港的機遇。但是,機遇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無論是香港還是香港青年,做好抓住機遇的準備,關鍵要調適好心態。開放的時代、開放的發展,需要開放的心態。以前那種對祖國內地帶有誤解、偏見的“有色眼鏡”,可以在發展實踐中摘了;不管過去成就如何、如今現狀怎樣,可能滋生的妄自尊大、妄自菲薄心態,也可以在實事求是、真心實意地融入發展中消弭。香港沒有理由墨守成規、固步自封,以大局胸懷、包容眼光、互贏意識、務實作爲,真正乘上大灣區發展的快車,怎能不會再寫傳奇?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深圳經濟特區建設者,“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香港何嘗不需要這樣,剛健勇毅地“闖”、探索開拓地“創”、務實求進地“幹”,爲繁榮的“東方之珠”打拼一個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鄭亞鵬 SN23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