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二战印象》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

上个世纪30年代,面对纳粹在欧陆的膨胀,苏联一度做出了妥协。其实这种妥协的背后,有着苏联对现实利益的考量。因为30年代初期,苏联的工业建设已经有了重大突破。而苏联的主要产业都分布在东欧。如果和纳粹德国开打,就意味着苏联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会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不过,苏联不期盼战争,但是,战争还是降临到了苏联的国土上。而从以下九张老照片可以看出,这场战争对苏联带来的创伤。

这张照片:一户苏联人家挤在一个狭小的窝棚里。战火波及下,很多苏联城市因为成为瓦砾场。而战后重建的资金,苏联政府暂时拿不出来。因此,很多苏联人都只能住在窝棚里。试想一下苏联的气候,这样的生活,可真够艰苦的。一群苏联妇女在休息。战争期间,大量苏联青壮男子都死于战场。因此,苏联在二战结束后,女性劳动力占据主导地位。这张照片可以说明这一点。

苏联妇女和儿童在田间劳作。这种生产模式,对于苏联来说有太多不得以之处:因为苏联自诩为文明国家,禁止童工出现。但由于战争的创伤,孩子也需要参与田间劳作。可想而知苏联此时何等缺乏人力资源。

一群苏联妇女在耕地。其实早在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就修建了大量的集体农庄。集体农庄主张用机械代替人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业生产水平。不过,因为纳粹的入侵,对于此时的苏联妇女来说,昔日的集体农庄,此时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记忆。

在小木屋前,几个苏联妇女和儿童在聊天。虽然此时的经济条件依旧很艰苦,但毕竟战争结束了。从聊天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洋溢着对未来美好的期盼。毕竟,对于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和平时候,哪怕是贫穷也是一种幸福。

在一栋大房子前,一群苏联妇女和老人在休憩。其实这样的房屋在当时算是豪宅。因为德国入侵苏联期间,也知道不能占领苏联全境,因此,德国对占领区的工厂、农庄以及铁路等基础建设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破坏。目的是把苏联打回石器社会时代。虽然德国战败了,但是其歹毒目的一定程度实现了。此时苏联恢复社会生产,居然需要依靠老人出动人力来进行。因此,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已经算是条件很不错了。

一群苏联妇女儿童在拍照留念。德国为了彻底毁掉苏联的发展,甚至还对畜力资源进行了疯狂的破坏。这样即便是苏联人想利用耕牛来恢复生产也会很难。不过,不过,照片中苏联人的神情并不沮丧,看来苏联人对重建家园也是十分乐观的。

丰收的季节,一群苏联妇女在进行秋收。从照片中几乎找不到男子可以看出苏联此时的男女比例何等失调。不过,丰收的喜悦,让苏联妇女发自内心感到幸福。毕竟,和平和丰收,太值得珍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