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一九五〇年十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拉开序幕。七十年后的今天,笔者回看当年的电影。战争时期的电影,总是带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明确的宣传目的,影片中所讲述的故事,也必然经过或多或少的艺术加工,所以笔者特地在中、美、朝当年拍摄的电影中各选了一部具代表性的来重看。或许,这样才能跳出时间与空间的藩篱,回溯当年的烽火连天。

中国片《上甘岭》惊心动魄

图:《上甘岭》

《上甘岭》

国家:中国

年份:1956

片长:124分钟

导演:沙蒙、林杉

主演: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张亮

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在1956年出品的电影《上甘岭》,可以说是中国众多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即使以现在的眼光和评判标准去审视,《上甘岭》都无愧于一部出色的作品。影片避免了“宏大叙事”,而是在大战役中选择了一个小切口,以一条坑道一个连队的视角折射出整场战役的惊心动魄。

如今有些所谓“主旋律作品”,主角性格是一成不变的“高大全”,反观1956年的《上甘岭》,除了激动人心的战斗情节之外,就已经将主要人物连长张忠发在困难面前克服自身缺点的成长历程,作为主线之一。而影片中的卫生员王兰,作为全片主要的女性角色,也有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后期的成熟冷静这样清晰的成长曲线。

70年后的今天,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当年上甘岭的艰苦卓绝:无论是“敌人的炮火已经把山头削低了好几尺了”的对白,还是坑道战后期由于美军封锁,物资极度缺乏,最后连饮水都无法保证,几十个战士要共同分吃一个苹果的情节,都从侧面展现出美军在火力、后勤方面的优势。而在如此劣势之下,志愿军战士还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在光影世界的黑与白之间,闪耀的是祖辈们的勇猛与无畏,更是热血与信仰!

美国片《猪排山》美军哭泣

图:《猪排山》

《猪排山》

国家:美国

年份:1959

片长:98分钟

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

主演:格力哥利.柏

1950年代,美国也拍摄了多部以这场战争为题材的电影,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就是《猪排山》(Pork Chop Hill)。影片导演是在1930年就凭借《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殊荣的刘易斯.迈尔斯通(Lewis Milestone),而男主角则是在1953年主演过《金枝玉叶》(Roman Holiday,又译《罗马假日》)的当红明星格力哥利.柏(Gregory Peck)。

影片的大致情节是整体战争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双方代表在板门店谈判,美国为了在谈判桌上有更多筹码,派遣部队争夺一个毫无战略意义的地区──猪排山。整个主线情节中规中矩,美军通过残酷战斗,占领了猪排山,但发现自己很快陷入志愿军的包围。志愿军猛烈攻击,美军抵抗。美军绝望之际,援军到达。幸存者与援军紧紧相拥泪流满面,庆幸逃出生天……

作为一部美方的电影,自然少不了对美军刻画的情节,但核心则是这种刻画背后的迷茫。影片中有一个黑人士兵,总是想尽办法避免战斗。在被长官抓住训斥的时候,他这样说:“你应该去看看国内我住的地方,我都不想为我自己的家乡去死,更不想为朝鲜送死。”

作为70年后的一个中国观众,我更关心这部美国影片中对于志愿军的描写。除了美军军官在向士兵介绍志愿军时说:“他们都是行家里手,善打夜战”之外,影片中的一大亮点是刻画了一位志愿军的宣传员,他的任务是通过喇叭,以英文向战场上的美军士兵喊话。

影片开头第一段话,就是他的英文广播:“早安,我的美国朋友。你现在听到的是例行早间广播,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迎来了这场‘被遗忘战争’的第1020个清晨。这场你们政客称为‘一个小事件’的行动,已经让你们的死亡人数超过了独立战争……”

这种喊话在影片不同阶段出现了多次,每次都切中要害,甚至有美军士兵不自觉地点头表示认同。当然这样有导演借志愿军之口,宣传自己反战思想的原因,但也不是无中生有,从侧面表现了志愿军战略的威力。

朝鲜片《重返前线》鼓舞军心

图:《重返前线》

《重返前线》

国家:朝鲜

年份:1951

片长:76分钟

导演:千尚仁

主演:朴学

中国的《上甘岭》出品于1956年,美国的《猪排山》于1959年,都是1953年停战之后的作品,而朝鲜的《重返前线》则是1951年战争还在进行期间的作品。可能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相比起《上甘岭》和《猪排山》在艺术方面的成熟,《重返前线》更注重战时的宣传作用。

《重返前线》的情节很简单,就是朝鲜人民军受伤退回后方,养伤之后重返前线继续战斗的故事。电影的特色,在于有不少美军的直接形象。当然,片中美军都是标准的反面形象,比如朝鲜军队偷袭美军指挥部所在的教堂,而美军军官还在其中大吃大喝;战斗失败总结,明明是美军先溃逃,结果强行说成是南朝鲜(韩国)军先逃跑,冲散了美军的阵线,在讽刺其骄傲蛮横的同时,也顺便表现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矛盾等等。总体而言,宣传性较强,戏剧性不强。

文化记忆:唱响《我的祖国》 难忘激情岁月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我的祖国》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赞歌》

在重看中国抗美援朝电影时,笔者最大的感触是“原来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都是来自抗美援朝电影的!”

《上甘岭》的《我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英雄赞歌》,对于中国人而言,都已经不是“耳熟能详”四个字可以概括的了,它们所承载的那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已经随着优美的旋律、隽永的歌词渗进了华人的血液,成为了属于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

来源:大公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