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姜子牙的封神之路 | Joy观影【姜子牙】

姜子牙的封神之路

文 | Joy Liu

编辑 | Joy Liu

图 | 网络

本文版权归 Joy Liu 所有

任何形式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看完【姜子牙】有一段时间了。这部电影是有遗憾在的,有朋友告诉我,电影叙事的不流畅是因为影片被删节了很多。虽然不完美,它却仍旧不失为一部让人回味,并且特别能体现中国哲学思维的电影,所以我还是很想为它写一篇观影后的联想。

让你久等了,我今天来兑现这篇与电影有关的文章。

下面我们直接迈入正题(有少量剧透):

01

如果没有“受害者”,

世界还需要救世主吗?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电视剧【封神榜】,傅艺伟版的苏妲己简直是美艳妖媚,明艳动人,勾心勾魂。当然那个时候就是看得热闹,却从来没想过什么。

多年后,再看动画电影【姜子牙】,或许会触发我们询问一个问题:苏妲己那么“坏”,她祸害人间的目的是什么?在电视剧中,女娲看到商纣王昏庸无能,联手狐妖,想让商王朝彻底覆灭,那么问题又来了:女娲她这么做又是图什么?

如果真的是为疾苦众生考虑,与其找一个妖精让商王朝更加腐败不堪,导致百姓更加困苦,民不聊生,并且忍受多年生不如死的生活,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直接让商纣王退位,或者点拨他,让他对国家的子民多点慈悲,难道不会减少大家的痛苦吗?女娲娘娘既然能联手妖精,那也同样能联手想要建设国家的有识之士,不是吗?

如今想来,女娲娘娘的动机的确十分可疑。我想编剧和导演大概正是后退了一步,看到了故事的“破绽”,于是便有了【姜子牙】的设定。

就像狐妖说的,姜子牙是一个“局中人”。他只是自己师傅元始天尊的一颗棋子。一旦他认定了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而苏妲己就是妖精祸害的时候,他便可以理直气壮地铲除妖怪,维护“正义”。还好姜子牙对自己“正义”的地位不是笃定,不然我们就只能看到一个元始天尊希望我们相信的故事了。

看过电影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一切都是原始天尊设计好的,他先假意联手狐族,让它们扮演“坏人”去祸害人间,然后再自己出手,扮演一个“铲除奸邪”,“为民除害”的“好人”,并可以由此封神。之前狐族同意跟他合作,是因为他承诺会让它们也一起封神,然而狐妖没想到,事成之后,它们被元始天尊关押起来,永世不得超生。

这里隐喻的空间太丰富了,能拓展的很多,我暂且说下面两个点。

02

是谁创造了“好人”和“坏人”,

“拯救者”和“受害者”的二元对立?

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联想到一部美剧【黑袍纠察队】。里面被大家视为超级英雄的祖国人,把那些能在人体内创造超能力的生化产品送到国外的秘密组织里,制造“超级恶魔”,然后自己再站出来打败他们。祖国人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他说:没有恶棍的地方,就不需要英雄。

当然不管是元始天尊还是祖国人,他们的动机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生活中这样极端利己和追求权力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很多时候,当我们可以谦卑地去反思时,是不是也会发现,自己那些“带着善意”的“帮助”,无意间让对方成了弱小,需要被帮助的人呢?

我想到从前一位男士在对话中讲给我的故事。他说自己的前妻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连一份正式的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并且特别依赖他,他也因为感觉到应该对她负责,所以即便没有很爱她,还是选择跟她结了婚。结婚之后妻子仍旧非常依赖,而他依旧是那个拯救者,是她的靠山。

直到后来他出轨,并且两人真的过不下去,渐行渐远了,他才终于决定跟对方离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他眼中特别无能的前妻,竟然在跟他离婚之后,远赴美国,并且在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完全没有那种离开他就活不下去的姿态。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或许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完全的“受害者”,也没有完全的“拯救者”,是我们用语言把它们对立了起来。再困苦的环境下,人仍旧还是有努力和应对的空间;再强大的人,也仍旧有弱点,会脆弱,有局限,并且有太多凭一己之力办不到的事情了,不然人就不是人,直接成为神了。

所以这永远都是一个“助人者”值得反思的部分:如果我们的“帮助”反而让对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力量,无法用自己的智慧让问题消融,如果我们过多地干预到对方自己去探寻问题的解决,替他们解决而不是提供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可以解决,我们的“帮助”本身,就值得被质疑,或许也称不上是“帮助”。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太深地陷入到“助人者”的角色中时,就是在邀请对方成为“被帮助的人”,甚至某种程度上,成为无力的,没有办法的人。

03

“你有病,我有药”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精神医学学会首次出版了一本精神疾病的诊断手册(简称DMS),当时在手册里的“精神病”有100多种。2013年DMS已经出到了第五版,心理疾病的种类,也增加到了300多种。

有趣的是,现在全美国境内,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被诊断为患有某种“心理疾病”。这个数字何其可怕!是美国人都“疯了”吗?恰恰相反,在我看来,当一个社会里绝大多数人都“有病”时,有问题的可能不是人们,而是对于“病”的诊断标准。正如福柯所言,是我们的文明创造了疯癫。

之前一直推荐你读的那本【像我们一样疯狂:美式心理疾病的流行】中,作者正是通过很多鲜活的访谈和调查,让我们看到,生产抗抑郁症药物,抗焦虑药物等等的药商巨头们,是如何奋力在各个国家普及“抑郁症”的想法,从而让我们相信,我们都需要吃药的。这其中有科研人员,精神科医生,药厂生产商,主流媒体的彼此协作,最后为我们创造了现在这样一个,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厌食症等等词汇纳入我们的日常,让很多人“生病”的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现实”。

别误会,我并不是说“精神疾病”是不存在的,但当我们认为自己有精神疾病,并且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有问题的时候,到底是谁在获益?最夸张的是,美国最小的服用双相情感障碍药物的孩子,才仅仅6个月。

当一个社会里的绝大多数人都被贴上“有病”的标签时,我们可能要停下来问问:有病的标准是谁制定的?在服务于谁?正常的标准又是谁制定的?谁有权力这么做?

在我看来,除了少数的极端情况之外,大多数人并不需要服用精神疾病类的药物。即便是服用,也要非常非常谨慎,作为最后的不得已的办法,而不是做了一个量表,被精神科医生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就开始服药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

我举个例子。比如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感觉到哀伤,并且一年之后还是非常悲伤,她是“有病”吗?当然不是。悲伤本身,就是跟爱的感受深深连接在一起的。并且除了悲伤,这位母亲一定还有对儿子特别美好的记忆,有对他的爱,对他曾经出现的感激等等。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祛除”哀伤,而是看到哀伤本身就是爱的见证,并且跟当事人一起,在哀伤中生长出继续生活的力量和勇气。这一切,都不是药物能解决的。

正如在一个女性被极度压制和物化的社会里,她们不太可能身心健康一样,我们也要看看,那些让我们觉得“不健康”的状态,是否也跟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与自己和他人相处的方式,我们吸入的文化的空气,甚至整个社会的运作方式有关,而不仅仅是看到自己“有病”。

我在对话和咨询中做的事情,就是跟随着当事人一起,一次次解构那些限制她们的词语和言说,一次次把有病的标签撕掉,看到她们与生俱来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万千可能。

回到电影,姜子牙是如何封神的呢?

04

超越非此即彼和二元对立

电影中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解救一人还是救苍生?

这还是硬生生地制造了一个二元对立。而姜子牙,在他开悟的那一刻,意识到其实救苍生和救一人,本就是一回事情。也就是佛教里常说的“无别”。

姜子牙意识到,如果他不救眼前这个无辜的小女孩苏妲己,那么“救苍生”就只是一句口号。这样的例子其实在我们现今生活的世界中比比皆是。

特朗普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筑起了一道墙,目的是什么?用特朗普自己的说法是:阻止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入境, 不让他们来抢夺美国人的资源。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但这恰恰是人类很多灾难的起源: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宗教和宗教之间,党派和党派之间,筑起一道厚厚的墙,不管这面墙是被钢筋混凝土筑起来的,还是被信念,偏见和人心筑起来的。

如果我们的邻国生活疾苦,真的可以与我们自身一点关联都没有吗?那些冒死闯入美国境内的墨西哥人,到底在经历一些什么?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们愿意背井离乡,以偷渡的,没有身份的方式在另一个陌生的国度生活?

在我看来,与其筑起一堵厚厚的墙,不如直接和墨西哥政府合作,看看有什么方式可以为那些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更健康和有效的方式来美国工作。当然了,这个方案对一个商人来说可一点都“不划算”,因为它费时费力费钱,并且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事情,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

如果美国和墨西哥的故事距离我们太遥远,让我们回到此时此地的日常生活。我一直觉得,救一个人,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我这里说的“救”,也仅仅是给予一个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善意,关怀,在意,和爱,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或者让他们必须做什么。

我见过很多知名的学者,教授,他们可能秉承着特别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每天把培养国之栋梁挂在嘴边,但跟自己孩子的关系却非常糟糕。说实话,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我是不信服的。

这其实跟所谓的“救苍生”和“救一人”,其实是一个道理: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都跟我们朝夕相处,但我们却做不到去真正关心她,尊重她,给予她支持去成为她自己,那我们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如果我们说自己喜欢当老师,却又只喜欢那些“成绩好”的孩子,而不去关注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究竟对什么感兴趣,不去问我们可以如何改变自己来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真的能说自己对教育感兴趣吗?

我认识国内顶流名校的心理学教授,每天有无数人膜拜,却跟自己妻子和孩子的关系非常糟糕,在我看来,这便是最大的不一致。当然我并不是说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要比学生更重要,而是起码他们都是一样重要的,只不过扮演一个好老师更容易,而成为一个好父亲,好丈夫,要考验一个人得多,因为越是亲近的人,越是能让我们看到自身的局限,和过往惯性的强大。

禅者林谷芳曾经说过:不要给自己任何可乘之机。对于这句话,我个人的理解是:别给自己找任何借口,比如什么为了更多人,需要牺牲身边人,或者为了赚钱,所以不能照顾孩子等等借口。没有人是不重要的,真正的修行,就是彻底的意识到,每个人生而平等,都同样值得我们关心,在意,尊重,爱护。在我看来,姜子牙最后可以真正封神,原因之一就是他实现了这种“无别”的慈悲。

05

从人到神

电影【姜子牙】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的哲学和宗教理念。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的哲学理念,包括宗教理念,在全世界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我们的文化里几乎没有神,虽然有很多人也信仰基督教,佛教,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信仰神的习惯。

更有趣的是,虽然我们不信仰一个开始就“在那里”的神(比如上帝,耶稣,真主,佛祖),我们的文化里却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佛”,比如我们的俗语里,就会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样的说法。换句话说,虽然我们不信仰神,我们却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佛,可以成长为“神”,或者说,每个人都具有神性。

我觉得这份文化是独特的。所以我们才盛产其他国家都没有的“仙侠剧”,不管是大男主剧情,还是大女主剧情,其中往往都贯穿着修行,修仙,成佛成仙的剧情。

想想小时候最爱看的【新白娘子传奇】,白娘子最开始下山就在观世音面前唱着说:“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勤修苦练来得到,脱胎换骨变成人;一心向道无杂念,皈依三宝弃红尘;望求菩萨来点化,渡我素贞出凡尘……”。人家白素贞最开始,就是冲着修仙成佛去的,当然最后这个愿望也实现了,还连同许仙一起成佛了。

姜子牙的师傅元始天尊首先是一届凡人,但是他想偷懒,毕竟成佛之路太艰辛,于是便跟九尾狐联手,让自己被封神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徒弟姜子牙不偷懒,姜子牙发现了事情不对劲,于是就算是不能封神,还要被贬下凡间,他都要探个究竟。

对于此事我的一个联想是:封神,这个词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成为神,是不需要别人来“封”的,如果神可以被某个机构颁发,那恰恰说明这个神是假的。因为神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不是我们的博士学位,拿到了,便一辈子都是博士。相反,我觉得“神”是一种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在某个时刻表现出“神性”,但并不是那一次做出了“神性”,“佛性”的事情,以后便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了。

所以元始天尊追求的,不过是一个“神”的表象,一个头衔而已,跟真正成为“神”,是两回事。换句话说,在我看来,真正成为“神”或者“佛”的意思是,对于众生(包括自己)的慈悲,对于每个人甚至每个生物的无别对待,对所有世间物的尊重,已经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不用装,不用演,随心所欲不逾矩。

从这个角度说,一个人可能永远都在成为“佛”,这个成为没有终点。

最后还是想借用维特根斯坦的那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观影叨逼叨:“不用跑到山顶去搬动大石块,就可以从铲除脚下的灰泥开始。” 从铲除脚下的灰泥开始,让我们开始自己“成仁成佛”的旅途吧!

END

预约心理咨询

研读课第二期要开始了!

这次我们共读的是贺琳·安德森的【合作取向实务】

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点击海报了解详情:

另外,冬季合作对话团体也即将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