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年北京金融街论坛监管大佬观点剖析

任庄主 任博宏观论道

【声明:本文信息全部源于公开渠道,文中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正文】

继2020年6月18日(周四)-19日(周五)举行上海陆家嘴论坛后,北京金融街论坛于2020年10月21日(周三)至10月23日(周五)举行(往年召开时间一般在5月底)。由于一委一行两会一局等一把手均会参加上海陆家嘴论坛(持续2天)和北京金融街论坛(持续3天、已升级为国家级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释放重要政策信息,因此这两个论坛一般会备受市场关注。

关于上海陆家嘴论坛的剖析详见全面剖析618陆家嘴论坛释放的17个政策信号,本次北京金融街论坛剖析如下:

一、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旨演讲(1568字):六个政策要点

刘鹤副总理发言全文共1568字,大致释放以下几个信号:

(一)继续巩固国际供应链

在疫情冲击和外界因素干扰之下,中国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曾出现过被阻断的情况,不过目前坏事正变成好事,企业界和科学界正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这个过程中中国将继续巩固国际供应链,发挥自己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虽然没有提及产业链,但并不意味着产业链不重要,相反争取在产业价值链高端占据主导地位仍是未来较长时期的努力方向。

(二)特别提及中等收入群体和最终消费需求

更加重视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的作用,中等收入群体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蕴藏着巨大消费潜力。这里特别提及中等收入群体和最终消费需求,因此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金融类业务仍然存在空间,且突出最终需求的原因在于疫情以来消费仍未明显恢复(如前三季度的社会消费累计同比仍下降7.20%、较投资和进出口的改善并不明显)。

(三)合理提高市场集中度

刘副总理指出“高度重视结构调整,防止重复建设,合理提高市场集中度”。这里的“提高市场集中度”应是一个关键信号,意味着行业集中化的浪潮正逐渐涌来,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意味着龙头溢价与行业分化中的头部聚集化,其中的背景便是目前我国各个行业的集中度相比国外发达市场都偏低。

(四)对资本市场,要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

这并不是新提法,2020年6月18日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便已提出,所谓“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是指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发行、退市等基础制度,着力增强交易的便利性、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同时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强化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管,大幅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机制落地等。

(五)加快优化大银行经营发展方式,深化中小银行改革

优化大银行经营发展方式,主要是为了推动其服务实体经济。而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则重在完善法人治理机制。

(六)突出“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

刘副总理指出,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金融系统将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议程主要是“研究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2021年至2025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从时间进程来看,2020年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决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2020年8月16日起“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2020年9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26日-29日在北京召开。

二、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主旨演讲(3737字):两个政策信息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的发言有3737字,主要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有关,除指出“提高供给以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和“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制度规则体系,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外,大致有两个政策信息。

(一)明确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四个特征

1、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如包括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再融资、持续监管和退市等市场运行组织上的制度安排;涉及各类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自律规则的制度安排;涵盖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交易所、投资者等市场主体的制度规则。

2、要促进市场各方归位尽责。

3、必须是连续、稳定和可预期的。

4、应体现从实际出发和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几个方向

1、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研究出台精选层公司转板上市相关规则。

2、完善私募基金差异化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超15万亿资管行业重磅新规来袭)。2020年9月11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后续还将推出《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

3、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缘份一道桥】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渐趋一统)。2020年7月19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2020年第7号公告,决定同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开展互联互通合作,当然后面还有很多细节待明确。

4、扩大公募REITs试点范围(银行视角如何看公募REITs?)。

5、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

6、推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创新。

三、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主旨演讲(3108字):四个政策信息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发言共3108字,主要涉及以下政策信息:

(一)客户拓展面临着激烈的同业竞争

郭树清指出“目前全国人均拥有8.06个银行账户、持有6.01张银行卡”,这说明着平均每个人同时享受着多家以上银行的服务,除一些边缘客户外,意味着未来对客户的争夺将主要是从其它同业挖掘,竞争较为激烈,更多要看不同银行之间的服务质量差异。

(二)鼓励发展财富管理与养老金融业务

1、郭树清指出“金融机构要做好财富管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应该说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并不是新提法,其路径主要有(1)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2)稳定资本市场财产性收入预期;(3)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7年10月18日19大报告指出“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2020年3月13日发改委等二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发改就业〔2020〕293号)便明确提出“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2、同时郭树清还指出要“支持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康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专业养老产品”。可以看出这里的养老金融并不局限于保险行业,还包括银行的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以及养老基金、养老信托等,银行在发展养老金融时需要通过开发养老储蓄存款、发行养老理财、代销养老基金等路径介入,这需要建立在与保险、基金、信托等非银金融机构加强合作的基础上。

(三)鼓励外资引进来和中资走出去

鼓励在风险管控、养老金管理、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健康保险等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也支持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

(四)其它

1、无论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商行、农信社、信托公司和租赁公司,都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请注意这里是把“城商行、农信社、信托公司和租赁公司”单列出来。

2、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严格选配忠诚、专业、廉洁、务实的高管人员。

四、央行行长易纲主旨演讲(2565字):四个政策信号

央行行长易纲的发言共2565字,主要有以下几个政策信息:

(一)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易纲指出“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请注意这里指出的是反映潜在产出的GDP增速,而非与实际产出相对应的名义GDP增速,这主要是因为今年受疫情影响导致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明显偏离,对应的名义GDP增速也明显降低。

例如今年1-3季度的当季名义GDP增速仅分别为-5.30%、-0.87%和1.39%,对应的累计名义GDP增速也仅分别为-5.30%、3.11%和5.54%,而对应的M2增速分别为10.10%、11.10%和10.90%,对应的社融增速分别为11.50%、12.80%和13.50%,货币供应与社融增速均明显高于反映实际产出的名义GDP增速。

后续随着实际产出向潜在产出回归,名义GDP增速也将顺势回归,货币供应与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缺口也将逐步收窄,不过在此之前由于货币供应与社融增速已经处于较高位置,预计后续很难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

(二)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

易纲指出“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应该说在“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提法并不新鲜,就近来看,10月10日易纲在《中国金融》的文章中便已指出。

我想这里面值得关注的提法是“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通常情况下平坦或向下的收益率曲线(即利率倒挂)往往会在经济衰退时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意味着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正常合理的,有助于在市场主体形成未来更高回报的预期,如此市场主体才愿意在当前进行投资和生产,而不是选择等待。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国债的各期限利差水平在历史25%分位数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甚至10年期与7年期国债之间已经出现利差倒挂,未来政策会不会通过偏紧的货币政策抬升长期限利率来拉升期限利差值得关注。

(三)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

易纲指出“明年宏观杠杆率会更稳一些,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在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所谓平滑宏观杠杆率,其做法无非是在经济下行时提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在经济修复阶段稳定社融增速、经济修复至潜在经济增长附近时适当下压低社融增速。

实际上今年以来的杠杆率上升速度之快已经到了需要引起足够担忧的地步,“控杠杆、防风险”已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政策主基调(控制宏观杠杆率应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最明确的政策导向)。事实上从数据呈现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的杠杆率上升速度之快已经到了需要引起足够担忧的地步。截至今年6月,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大幅攀升至164.40%和59.70%(均创历史新高),且较2019年12月底分别大幅上升13.10个百分点和3.90个百分点,基本上填平了之前去杠杆的缺口。

要知道2017年以来在去杠杆的政策导向下,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已从2017年一季度的160.40%降至2018年底的151%,两年的时间也仅压降9.40个百分点。因此目前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债务风险实际上在显著上升,新一轮的去杠杆或稳杠杆应该比较明确地会成为未来的政策选项,与之相伴随的违约潮、不良资产处置浪潮显得不可避免,同样值得特别警惕。

(四)今年前三个季度金融机构已实现让利1.1万亿元

央行在10月14日的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前八个月金融系统为实体经济减负已超过1万亿元”(如何正确理解9月社融和央行新闻发布会?),此次易纲指出前三个季度金融机构已实现让利1.10万亿元左右,也即差不多一个月让利1000亿元左右。在四季度还有3000-4000亿元的让利任务需要完成。

考虑到让利主要通过(1)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完成;(2)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完成;(3)减免服务费用等方式完成,这意味着以上三个让利路径在四季度仍将继续维持。

五、国家外管局局长潘功胜主旨演讲(2695字):五个政策要点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局长潘功胜的主旨演讲合计2695字,主要释放出以下几个政策信息:

(一)适时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

潘功胜表示目前正编制并将适时发布《宏观审慎政策指引》。2020年9月30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初始缓冲资本比率设定为0)(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和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全解),这意味着之前仅停留在表面上的逆周期资本需要真正开始计提了,当经济上行、信贷增速过快或个别行业、部门(如房地产)出现过热时,也即商业银行需要额外计提0-2.50%的逆周期资本(需要由核心一级资本补充)。

(二)《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和配套监管方案将于近期发布

潘功胜表示目前《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已完成意见征求(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30家参评、15家左右入选),同时正在制定《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这两份文件均拟于近期发布,并在此之后发布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及配套附加监管实施方案。

2018年11月27日和2019年11月26日央行分别发布《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和《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同时根据2020年1月11日银保监会2020年年度工作会议的相关内容来考虑,我们认为未来国内银行将按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依次分为(1)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2)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3)中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以及中国非重要性银行等四大类,并对四类银行采取不同的程度的监管强度。其中(1)类和(2)类可以合并,因为属于(1)类的银行一定也属于(2)类银行。

1、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国有4家入选(平安保险集团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

2、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我们预计数量上大致有15家(包括4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参评机构35家(政策要求不少于30家)。

3、中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我们预计数量上大致有20家。

即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数量(15家左右)+中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数量(20家左右)=参评银行数量。

4、剩余为非重要性银行,可暂不考虑。

(三)研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和风险权重、居民债务收入比等工具

潘功胜表示后续将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研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居民债务收入比、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这是自8月份对房地产实施“三条红线”(关于近期房地产系列监管政策的一些看法)以来再次明确房地产融资方面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甚至不排除后续会通过提升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限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等方式来对房地产融资实施逆周期管理政策。

(四)分步实施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并将其制度化

潘功胜指出后续将重点健全房地产金融、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影子银行以及跨境资金流动(包括动态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和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系数)(关注央行释放的两个政策信号)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分步实施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并将其制度化。

(五)其它

1、我国在宏观审慎政策探索实践方面起步较早,如2003年在房地产金融领域首次引入最低首付比例政策、2010年引入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并于2016年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MPA)。

2、建立我国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证券机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