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1955年的授衔,许世友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许世友在抗日战争后期,一直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职务,长期独当一面,在胶东地区搞得有声有色,为东野、华野的组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许世友的麾下,聂凤智也是一位可以独当一面的猛将,抗战胜利后,组织上想把聂凤智调到东北战场,许世友都要想方设法留下来,可见他对这员名将的器重程度,许聂拍档,无往不利。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前期担任华野第九纵队司令员,在华野分兵后,被任命为山东兵团司令员。在山东兵团司令员任上,许世友做出了辉煌的成就。经过周张战役、潍县战役、莱阳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打通了整条胶济线,解放了半个山东,使得国军在山东的运输系统完全瘫痪。

说许世友解放半个山东,都是谦虚了,实际上在解放战争中,山东省的解放,许世友是功居第一的。尤其是潍县战役和济南战役的胜利,基本奠定了山东战场的胜局。在山东兵团,许世友是司令员,谭震林是政委,二人是平级的。而副司令员王建安、纵队司令员宋时轮都是许世友的下属,也就是说,同为开国上将的宋、王二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是受许世友节制的,可见许世友当时的级别之高。

和许世友的情况类似的是陈赓,在1946年7月的闻喜、夏县战役时,陈赓是中野四纵(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的陈赓也是长期独当一面,太岳纵队的战史,在军史上单列,后来四纵和九纵合组陈赓兵团,陈赓开始担任兵团司令员,这和许世友在华野的情况基本上一致,但是,陈赓授衔时高居大将第四位,许世友却只是上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第一点,许世友在1952年的级别评定时是正兵团级。正兵团级干部,正是上将的标配,所以,许世友被授予上将是合情合理的。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上将都是正兵团级的,像洪学智、韩先楚等人就是副兵团级,而贺炳炎,甚至只是准兵团级。而正兵团级的干部也不全部是上将,比如许光达就是大将军衔,所以说,许世友级别是正兵团级,并不是阻碍他成为大将的唯一原因,我们来看第二点。

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就是许世友在1948年的济南战役胜利后,就因为身体原因被调离了一线指挥岗位,在此后华野的一系列大战役中,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沪宁杭战役等,都缺少了许世友的身影,而山东兵团的司令员,变成了宋时轮,这正是宋时轮得以成为上将的原因。

缺席了解放战争后面的诸多战役,许世友的升迁就受到了影响,以至于到了1952年,依然是正兵团级,这实际上和他1947年的级别是一样的,等于五年内没有晋升。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许世友最终未被授予大将军衔,也是合情合理的。

虽然许世友未能成为大将,但是他在山东兵团司令员任上,战功是非常突出的,他在山东兵团指挥的一系列战役,充分显示了自己杰出的军事能力,尤其是他指挥的潍县战役、济南战役两场大战,都堪称解放战争中的教科书级别的战事了。

在潍县战役中,我军面临的难题其实并不是潍县城中的九十六军,也不是昌潍地区的土霸王张天佐,而是潍县城高大坚固的城墙,以及当时山东兵团弹药的匮乏。在当时,经过了周张战役的大战,山东兵团的弹药已经很匮乏了,再继续打潍县,是非常困难的,按照情理推测,应该是全军进行修整,等待弹药补充。

但许世友却没有这么做,他兵出奇招,率领山东兵团去攻打了位于昌邑、平度交界处的三合山,三合山地势险峻,国军在此储存了无数的枪支弹药,是胶东国军的一个秘密弹药库。许世友率山东兵团一举攻克三合山,既解决了自己的弹药问题,又扫平了国军这一战略据点,一举两得。

有了充足的弹药,我军对潍县高达十米的城墙进行猛轰,轰塌城墙杀进了城中,陈金城、张天佐们与他们的反动军队的末日也就到来了。潍县位于胶济铁路中心位置,打下了潍县,济南国军和青岛国军的联络就被切断了,这一战,奠定了山东战场的胜局。

再来说说济南战役,济南战役中,许世友再次兵出奇招。当时按照战前的部署,聂凤智的九纵负责佯攻,吸引敌人的火力,而由宋时轮的十纵担任主攻,一举突破济南城。

但是当战役开始后,许世友并没有受制于这个部署,而是根据战场的形势变化改变了策略,原本担任佯攻任务的聂凤智部,变佯攻为主攻,一举突破了对方的防线。当时,王耀武已经急调第七十四军前来救援了,当我军成功破城时,74军只有两个连被空投到了城中,大部队尚未到达,如果不是许世友改变战术,成功打了时间差,济南战役的周期势必要延长,我军也必将付出更大的牺牲。

许世友用兵鬼神莫测,绝不拘泥于成规,多次根据战场形势作出决断,这正是一员名将最优秀的素质,许世友,不愧是人民军队的一员名将。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