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征途中,张国焘阴谋分裂中央,一意孤行地率部南下,进军四川,扬言要打进成都吃大米。最终,四方面军在与川军的作战中虽然浴血搏杀,仍然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张国焘的错误路线,给革命军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当然张国焘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在当时的红四方面军中,为了增强军队指战员的军事、文化水平,张国焘曾经开办过红军大学,有“小诸葛”之称的何畏被任命为军长,而当时和红四方面军一起南下的刘伯承元帅,在红军大学担任讲师。

在刘帅教学时,人身安全曾经受到过一次极大的威胁,这位威胁刘帅人身安全的将领叫做余天云,时任31军军长。余天云,湖北黄安(今湖北红安)人,余天云参加革命很早,早在1927年的黄麻起义时,余天云作为当时农民赤卫队的一员,就参加了起义,那时候的余天云,思想进步,作战勇敢,很快入了党,在鄂豫边根据地崭露头角。

余天云军事素质非常过硬,擅长打游击战,他曾经率领一个团的兵力,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灵活作战,击溃了对方一个师,显示了自己在游击战方面的绝对天赋。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不错的战功,余天云在鄂豫皖苏区一路平步青云,从排长、连长、营长,一直做到了红36团团长、红11师师长的位置。

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后,余天云在随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苏区的过程中,战功赫赫,当红四方面军扩编第30军时,余天云直接被提拔为军长,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一员高级将领。余天云的军事素质相当过硬,政治素质却是不及格,他性情冲动,脾气暴躁,对部下动辄打骂,对同僚更是火气冲天,一言不合就要打人,为此他多次遭到张国焘的批判,但他却依旧我行我素。

余天云与同僚的关系非常差,但是因为其对张国焘个人比较忠心,始终跟随张国焘的路线,所以张国焘对其倒是一直信任有加。刘帅随红四方面军行动时,对余天云的个人作风非常不满,多次对其进行劝导,但余天云却当作耳旁风,继续我行我素。

当红军大学办成后,刘帅作为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颇受张国焘的敬重,张国焘邀请刘帅担任讲师,对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们进行军事素质教育。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们对刘帅也是非常尊敬,在跟随刘帅学习的过程中,军事素质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但有一个人却对刘帅不太感冒,这个人就是余天云。一方面,余天云觉得刘帅并非张国焘的人,认为其政治上不可靠,于是余天云在上刘帅的课时基本上是在混日子,另一方面余天云认为自己作为一位军长,来当学生参加学习,非常有失身份,于是他在上刘帅的课时多次找茬,与刘帅发生争论。

刘帅作风儒雅,对其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岂料余天云的暴躁脾气再次发作,在一次和刘帅争吵后,他在课堂上竟然掏出手枪,将枪口对准了刘帅,扬言要将刘帅枪毙。校长何畏闻讯前来调解,也对余天云的行为大为不满,要求余天云当众向刘帅道歉,岂料余天云蛮横惯了,对自己的老首长何畏的话也当作耳旁风,继续朝着刘帅挑衅。

刘帅再好的脾气也无法忍受了,当即表示,有余天云这样的学生在,我无法再继续讲课了,他找到张国焘,要求辞去讲师。张国焘闻讯后,雷霆大怒,当即将余天云关了禁闭,以示惩戒。

余天云被张国焘宠惯了,此次当众与刘帅,结果最后遭到了关禁闭的处罚,他就觉得丢了面子,内心开始对张国焘不满。在以后的日子里,余天云开始破罐子破摔,多次当众顶撞张国焘。张国焘岂能容忍余天云这种行为?忍无可忍之下将余天云撤职,余天云就这样丢掉了军长的职务。

余天云的倒霉事开始接憧而来,在红四方面军的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负伤,日后红四方面军北上时,他就只能坐担架行军了。在一次行军时,余天云越想越觉得郁闷,竟然从担架上跳下来,一头扎进河水里,就此溺亡。

后来,组织上还是给余天云追认了革命烈士,也算对余天云不薄了。余天云的死因有很多种说法,有张国焘逼死说、刘帅逼死说、何畏诬告气死说、不幸溺水说四种,笔者认为,首先刘帅逼死一说就是在胡说八道,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我们只能看到余天云欺负刘帅,看不到刘帅逼他,而且,以刘帅的为人,怎么可能逼他?

至于何畏诬告说,也不太可信,何畏是余天云的老首长、老上司,两人在红四方面军并肩作战,关系一直非常融洽,虽然余天云在课堂上没有给何畏面子,但是何畏作为一名革命者,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去诬告。

张国焘逼死说,也不可信,张国焘实际上对余天云一直信任有加,后来余天云反复横跳,张国焘忍无可忍之下,才把他撤职,再说张国焘将其撤职也是暂时的,他受伤后张国焘可没有抛弃他,一直用担架抬着他行军。不幸溺水说,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证据不太充分。笔者还是倾向于余天云的心理素质很脆弱,多次被张国焘批评导致他情绪失控,被撤职后更是难以接受,恰好又在这个时候受伤,多种因素一起发生,也难怪余天云难以忍受,走上轻生的道路了。

余天云虽然是军长级别的高级将领,但当时的他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心理素质又差,连续遭受挫折之下,忍无可忍寻了短见,是非常可能的。虽然余天云性格不合群,但他毕竟也是革命烈士,他的革命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