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户

标题:北京增加2万新能源指标究竟是好是坏?车友:好坏参半吧

2万新能源指标已经逐渐接近尾声,多数成功入围的家庭已经可以在系统后台下载指标单并前往4S店购车,然而就是在这皆大欢喜的局面下,有人竟透过表象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并坦言:“北京新增2万新能源指标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数不清的隐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限购是为缓解道路拥堵,额外增标与初衷相悖

众所周知北京在2010年12月公布限购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缓解道路拥堵问题,随后更是在2014年加大了限制力度将原本每年摇号12次缩减为6次,而且这只是个开始,之后更是在2018年将原本每年分配接近10万的指标数量,缩减到了每年的5万左右。

从这一系列的变动中,我们不难发现限购的实际作用并不大,不然也不会在8年的时间内进行两次大变动,而且变动的幅度达到了惊人的50%,而如今在不动存量的基础下,额外增加2万指标,是否和初衷相悖呢?这是一个有待考究和深思的问题,同样也算是隐患之一。

02新能源车数量猛增,充电难成了一块心病

充电难一直是新能源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且这个问题远比安全性更贴近于生活,因为新能源的主要动力来源就是电能,虽然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再被电能不足经常停电而困扰,但是一旦开上了新能源,我们却要为没地方充电而头疼。

身在郊区的百姓对充电难可能没什么概念,毕竟房子是自己的而且还是独门大院,谁都没资格来干涉充电桩的使用和安装,但是在内环的百姓对此感受颇深,因为内环多数小区的规划并没有充电桩,甚至连停车都是个问题,那么购买了新能源车的家庭,充电桩应该安装在哪里?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物业该操心的事,把车位出售或出租禁止他人使用不就行了,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燃油车的保有量,现如今多数人仍然不相信新能源,所以他们依旧驾驶着燃油车,如果小区车位开始出租或出售,购买使用的仍然多数都是燃油车,而新能源还是没地方充电。

伴随着新能源车数量的持续增加,充电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毕竟这对于一个常年拥堵、停车困难的内环来说,这是一个病症,且更像是一个不治之症,但是却又必须要解决,因为充电是新能源的命脉所在,不解决也就代表着新能源终无出头之日。

03解决部分无车家庭用车刚需,却又盖上了围墙

要说增加2万新能源指标唯一的好处,那就是解决了部分无车家庭的用车刚需问题,在限购未出现之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对于汽车的需求并不大,所以大家都没有购车的意向,这种想法更延续到了2011年限购推行之初。

在限购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指标数量多摇号人数少,中签率还是很客观的,也正是由于较高的中签率导致很多人在中签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购车,而是任其到期后自动注销,但是等回过味来以后却发现为时已晚,现如今全家参与摇号至今仍未中签的家庭绝对不在少数。

所以说此次2万新能源指标的分配,解决了部分无车家庭的用车刚需问题,但是想要获得这个指标,就必须要付出参与摇号家庭成员10年的摇号资格,限购从推行到现在也只不过9年有余,为了一个新能源就要付出10年的光阴,这也是为什么笔者称之为围墙的重要原因。

所以综上所述,2万新能源指标的出现,并不能说有利无弊,只能说是好坏参半,虽然解决了用车刚需问题,但是后续一系列的充电难、道路拥堵等隐患都有待解决,而且是必须要解决。

如果任由其发展不加以管理,那么这将成为新能源前进路上的强力绊脚石,更有可能将新能源扼杀在摇篮中,至少在北京来说,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