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祥瑞,佛光普照。10月22日,济源微电影摄制组导演王小东、运营总监赵丽霞、统筹李彦勇、场务刘杰、执行赵海玲、音效刘小青一行走访济源弥陀寺,品一茶一禅人生,感受禅宗文化魅力。

弥陀寺位于济源市思礼镇涧北村。弥陀寺坐北朝南,南北长81米,东西宽24.6米,据碑文记载,弥陀寺最初建于磨平,元或元以前移建于此,南佛殿重建于至正十三年(1353),正佛殿建于正统十四年(1449)春,清康熙十四年(1675)创建东禅堂,乾隆九年(1744)创建西禅堂。现弥陀寺总体布局为三进院落,呈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现存古建筑8座,有山门(清),大雄殿(清),三圣殿(清),东偏殿(清4座),西偏殿(清),另有碑碣一通,地藏殿,观音殿,西禅堂等建筑遗址。寺内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为古建筑之精华,1983年11月被公布为济源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摄制组一行倾听着弥陀寺住持智宁师傅的讲解,感受着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每走一处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实为荡涤身心的好去处,祈福纳祥的真道场。

“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古往今来,百善孝为先,弥陀寺每年都会隆重举行法会,以诵经、传供等方式,感恩佛教给众生如何孝敬父母六亲的功德,将孝道和慈悲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住持智宁师傅坦言。

走访参观中在智宁师傅的悉心教导下,摄制组一行从调整自身的言行开始,学习了接待称呼、上香、礼佛、过堂、着海青、搭缦衣、礼敬三宝等佛门礼仪。

弥陀寺是实践生态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宗教生态建设的重要窗口。在释迦摩尼殿,怀着敬畏之心及祈福之意便可进殿参拜祈福。可与以往不同的是,摄制组一行看到,前来敬香的游客轻松踏入,默默祈福,有的鲜花供果、礼拜诵经、有的静坐参禅......整个寺庙里轻烟袅袅,端庄美丽,让人顿生心香一瓣。

“刚踏进弥陀寺第一感觉很亲切,弥陀寺绿树葱郁,清幽别致,禅意深邃,放眼望去,古色古香的建筑、小巧玲珑的格局呈现出佛教文化与建筑文化和谐对称的美感,寺院布局对称,衔接精致,置身其中,顿有文化气息浓郁之感,诚若置身佛境,使弥陀寺的庙宇灵光充溢着稳重与祥和”。摄制组导演王小东说。

“看这里,这不就是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吗!”摄制组刚一走进祖师殿,统筹李彦勇立刻惊叹道。四大天王神情或勇猛、愠怒,或和善、老成,雕像刻画引得摄制组一行连声称奇,纷纷为其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的艺术表现赞叹不已。

弥陀寺内古迹文物保护的高难度,摄制组赞叹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易。当摄制组一行看到弥陀寺重建规划图时,与众不同的寺院格局,构思独特、设计精巧、内涵丰富,坐北朝南依势而建,视野辽阔,气势磅礴,据有关资料均言弥陀寺是一处风脉绝佳之宝地,殿堂楼阁由南向北步步升高,完全践行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

济源微电影运营总监赵丽霞说:“感恩佛法,感恩弥陀寺住持智宁师傅、智传师傅,让我们能够掌握佛门基础知识和礼仪,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佛法,此刻我的心情无以言表,充满法喜,通过参观看到传统的孝文化与佛门孝道更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更彰显了传统孝文化与佛教孝文化在僧人身上的完美结合。”

据了解,几年前的弥陀寺,残损、破旧、凌乱不堪,杂草丛生,破损严重,院内都是破败的房子,屋顶上的砖瓦都残缺不全,檩木断裂腐烂严重,殿堂因年长日久水淹雨浸,墙体出现了多处裂痕。住持智宁师傅、智传师傅亲自动手搬砖运瓦,脏活累活两位师傅抢着干,同时,在村委会和当地政府及村民、居士、信众的支持下,弥陀寺初级修缮顺利完成。

“这次荣幸走访弥陀寺,对我的心灵是很大的抚慰,尊老敬老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佛教实践慈悲济世理念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济源微电影摄制组执行赵海玲说。

近年来,随着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提倡与发扬,在与摄制组的交流中,智传师傅强调:“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在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孝”不仅是佛教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甚至构成了中国伦理道德的根基。从各种耳熟能详的孝子故事到各大朗朗上口的儒家经典,孝敬亲长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时时刻刻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人格养成。”

弥陀寺,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寺院、充满着希望的佛教文化,在住持智宁师傅、智传师傅的带领下,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弥陀寺必将成为继承与发扬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提升道德、净化心灵的源头,更是弘法利生、营造孝亲感恩的宝地,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编辑:姗姗 摄影:李建设 郭争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