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岁的宝宝玩什么、怎么玩,会有自己的想法,家长不用勉强他哦

中午,大宝说他的校服扣子上午掉了两个,问我能不能帮他收拾一下。我笑:“当然没问题,老妈帮你缝补缝补就好。”

我的一席话,却引起孩子们的共同质疑:“你会吗?”

我懒得与他们争辩,就让事实胜于雄辩吧!

于是,我翻箱倒柜,找出若干年前的针线包,还真的是好久好久好久没有用过的啊!

穿针引线,端坐在沙发上,尽可能的露出我“慈祥”的笑容,还不忘感慨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小宝从来没有见过我这种“阵势”,一脸兴奋:“妈妈,妈妈,你在做什么啊?”

我看看他,说:“上午你去医院是补牙,现在妈妈是在补衣服。异曲同工啊!”

小宝看着针线盒里那些五颜六色的线,眼睛发亮:“妈妈,妈妈,好多漂亮的颜色啊!”

我坐在那里缝扣子,小宝就坐在我旁边玩线团。

他把各种颜色的线团都剪掉一些,然后分别团成团,玩一会儿之后,又把所有的线团混到一起,变成了一大团漂亮的线团团。

我看着他用小手拿着剪刀剪线团,又看着他用小手团线团;只觉得他的小手好灵活。

小宝拿着线团得意的给姥姥炫耀,但是姥姥看见之后,却立即制止小宝:“你在做什么啊?这是在浪费线团啊!”

我笑着对姥姥说:“您看啊,小朋友讲究是心灵手巧,他在动手的过程中,小脑子也在飞速运转呢!一点点线团,在孩子眼中就是很好玩的玩具,让他有一段不一样的时光,又益智,又安全,多划算啊!”

其实,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是可以随手用来给孩子做启智的物品,而并非专业的玩具、教具才算是益智类玩具,关键在于家长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以及成长的关键期,培养孩子自己去思考,应该怎么用、怎么玩,而自己要怎么引导才好。

【成长的敏感期】

宝宝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

也就是说,在这些不同的时期,宝宝会受到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

比如: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敏感期并非是顺序出现的,很可能会同时出现二三。

而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和训练,孩子的成长就会事半功倍。

举例来说: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这时如果父母以为是孩子自私,开始绞尽脑汁的各种较劲儿,非要把孩子这个臭毛病改掉不可。才是极端错误的行为。

国外的教育专家曾指出,对于两岁孩子的哲学来讲,明明白白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成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辱他“你真小气!”

更不能拒绝孩子主动地分享。当孩子把东西分给家长吃,家长要礼貌的接受,因为拒绝孩子的分享,其实带给孩子的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更不愿意分享了。

【早教不是教知识,“润物细无声”更适合孩子】

通常,我们对早教的观念就是教育与学习效果相提并论。

比如我们会专门的教孩子“左右”的概念,并且会对孩子的“左右不分”而强调性的指出来。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本就可以不露痕迹的把这个概念导入给宝宝。

正常情况下,手指灵活的宝宝大约1岁半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而穿反鞋子,似乎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如果宝宝穿反了,大部分家长可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

其实对于小宝宝来讲,家长真的没有必要把“错了”这个概念导入给宝宝,只需要平静地告诉他:“我们把两只鞋交换一下,会更舒服哦!”

如此以往,最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孩子们都能够正确的穿好鞋子,且“左右”不会出错了。

玩玩具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拿到新的玩具,宝宝一般都会迫不及待的打开去尝试。这时,就会有家长担心宝宝把玩具弄坏了,从而做出各种帮助或者限制。

其实,只要给宝宝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他就可以玩的不亦乐乎。相反,若家长总是根据说明书,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那样做,要这样做。”这样宝宝的专注力就会被无形的破坏掉!

反过来想一想,玩具就是买给孩子的,他开心就好,怎么玩,以及会开发出怎样新的玩法,都可以放心的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足够的爱和尊重,才能够让宝宝飞得更高!

最近幼儿园里布置了“树叶画”的作业,有很多父母会通过万能的网络查阅资料,然后做出色泽漂亮、图案精美的树叶画来,而这个过程中,孩子除了出去按要求捡了树叶之外,似乎就成为了“看客”。

这就有悖于“树叶画”设计的初衷,不是吗?

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判断、选择,然后通过孩子的想象力,确定树叶画的雏形;再让孩子亲自动手参与,做出一副真正自己的作品。

不漂亮又如何?这个过程中,孩子用心、用脑、用力了,就是一种享受学习的过程啊!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才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