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夷方

和顺确实很美,真有魅力。看看“舞台”上——

她的站位:绝域小镇,却在中原文明、西南文明和南亚文明三大板块交汇之处。远山经雨翠重重,叠水声喧万树风,背景是火山、森林、温泉、湿地、江流、马蹄窝坝子的田园。

她的扮相:“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路沿溪花覆水,数家深树碧藏楼”。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杨柳含烟、荷花映日、江南风情、亚热风光,风华绝代,顾盼生姿。

她的唱词:极边古镇,丝路明珠。乡虽小,却有全国最大乡村图书馆;人不多,还有大半居留世界各地。一代哲人故里,翡翠大王家乡。5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遗址、30多幢文化建筑、100余幢清代建筑浓缩于此,更有月台深巷洗衣亭。稻浪白鸥、和谐顺畅,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她的行腔:既有田园牧歌的导板、耕读传家的回龙,又有亦商亦儒的原板,还有西洋腔的流水——“罗马的钟、英国的门、捷克的灯罩、德国的盆……”。或西皮的明快华丽,或二黄的凝重沉稳。古典与现代的、东方与西方的、诗化与通俗的,融会包容,共冶一炉,行云流水,绕梁三日。

她的神韵:任它文章锦绣,叹为观止,却始终含蓄委婉、从容淡定。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撩人销魂。无栉次鳞比的商铺“污染”,无摩肩接踵的索然寡味,宁静祥和,最为人称道。只是那边厢,洗衣亭温情脉脉的暖意,难掩漫漫长夜的幽怨和贞节牌坊的冰凉,苦命和顺女人的一抹哀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中国十大魅力名镇,走了七、八个了。在我看来,这是唯一一个风景秀丽文化厚重又开发适度为之折服的地方,一个可令人把浮躁之心安顿下来的地方。和顺居十大之首,实至名归。去年秋天,从大兴安岭的室韦走到呼伦贝尔草原,写了一篇散文,谈到人类不断寻找拓展生存空间的问题。这回我还是要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因为和顺这个蛮荒之地的边鄙小镇,再次为我去年的“人类生存空间之问”提供了佐证。

前些年有部电视剧《大马帮》,讲的是云南中缅边界小镇上、近代滇西商帮创业史的故事,其实,它就是以和顺先辈、腾冲商帮历史为蓝本,以和顺为拍摄外景地的,艺术再现了中国西部牛仔“马锅头”的精神,诉说了东南亚华侨的艰辛血泪史。

没来和顺之前,我对滇西历史除了中国远征军抗战之外,几乎一无所知。这次身临其境,才知道这里的西南丝绸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开辟最早、维持最长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它比北方的丝绸之路还早几百年,一直到1941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滇西才中断。这条路从成都出发,经四川、贵州、云南的大理、保山,由和顺所在的腾冲出境到缅甸、印度,并由此与欧洲沟通。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从中国来的夏布和笻竹,才知道这条国际大通道。也只有身临其境,才知道只有6000多人口的和顺小镇,在海外却有12000多乡亲;才知道距离腾冲县城不足十里的和顺小镇,在县城的焦土抗战烈焰中,居然能奇迹般保存了下来;才知道这里接触近代的西方文化、南亚文化比中原内地许多地方要早得多、融会的也多。须知,这可是绝域极边之地呀!

西南边陲,重峦叠嶂,绝崖险壑,湍流纵横。深入不毛之地,出没瘴疠之境,穿越笮桥栈道,面对万丈深渊,更有盗贼兵匪、毒虫猛兽,每走一趟马帮就是在鬼门关前走一回。不是为了生计、为了生存,谁愿意冒死犯险呢?!

外地人称这里的人叫“大肋巴”。什么是“大肋巴”?就是肋骨凹凸显露。这里的男人农作时、走马帮时,喜欢赤膊上阵肋骨凸显。正是“大肋巴”们为了寻找拓展生存空间,靠着忠实的伙伴——小个子的云南马,筚路蓝缕、餐风露宿、不畏艰险、吃苦耐劳,才走出这条生财致富之路。路通财通,无商不富。山间铃响马帮来,2000多年的艰辛积累,驮来了丝路明珠和顺的辉煌,驮来了“金腾冲、银思茅、琥珀牌坊玉石桥”的繁荣,驮来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世界文化信息;还“驮来”了1899年的英国领事馆、1902年的清政府腾越海关;也才有了天府之国的富庶以及贵州夜郎国、滇王、南诏国的辉煌,才有了西南文明、中原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

“大肋巴”们披荆斩棘,用千年马蹄敲开生存发展之门,用烈马的悲嘶、人间的悲欢、岁月的悲怆和行迹的悲壮,凝铸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壮观与伟烈,谱写了一卷人类史上伟大冒险的史诗。

和顺有句俗话叫“穷走夷方急走厂”。“夷方”指的是缅甸、印度、泰国等国家,“厂”则是这一带的玉石厂、银矿、宝石厂。守着家乡的一亩三分地,难以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世代穷困的命运。只有走夷方出去闯荡,才可能改变命运,发财致富。他们一代一代去闯荡,出去打工,当小伙计,或者下矿当工人,或者“吹地灰”做小买卖,受尽苦难,尝遍辛酸。但凭着勤劳和智慧,许多“走夷方”的和顺人、腾冲人苦尽甘来,在异国取得成功,涌现出许多蜚声中外的“翡翠大王”、“棉纱大王”、“煤油大王”、“矿业大王”、“金融大王”等等。有的和顺人,当年还进入当地的主流社会。清咸丰年间“三成号”的和顺商人尹蓉,曾被缅甸国王聘为“国师”。还有一个和顺人叫许名宽的,清光绪年间被缅甸国王任命为总理大臣。

在和顺,只要是成年的男人,不走夷方,不敢出去闯荡,是被人看不起的。人们称这些不走夷方的男人叫“嘎人”,意思是“窝囊废”。和顺男人的骨子里,有一种海阔天空的男人性格、一种敢于闯荡的拼搏精神。“穷走夷方急走厂”,完全可以跟——“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男孩子十三四岁就要出去当小学徒、学做生意,因而成就了一代徽商——相媲美。

正因为和顺人世世代代出外闯荡,才有了和顺小镇的架桥铺路、修祠造屋、兴办义学和家园情怀,才有了心疼在家守望的苦命女人们、而为之专门建盖的遮风挡雨洗衣亭,才有了巨大的财富积累、昌盛的近现代教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旧时的和顺几乎家家有华侨、户户是侨眷。走夷方,是和顺人的生存方式;敢于走夷方,是和顺人的精神传统。和顺人的走夷方,再次告诉国人与世界:华侨是中西文化的桥梁,是将近现代文明引入中国的使者,是帮助祖国发展和造福桑梓民生的海外赤子、经济活水、产业财神。

重峦叠嶂困不死人,极边绝域困不死人,我们的前人和华侨就有这种秉性、精神和本事,为求生存与发展,再封闭的地理环境,只要有一丝透气的缝隙,也会硬生生地挤出去、闯出去,杀出一条血路,创出一片天地。

一部人类文明史,说到底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改变生存环境的历史,一部在拓展过程中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不停演变的历史。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再加上一个“走夷方”。东西南北,包圆啦!

作者:伍嘉祥

作者简介:

伍嘉祥,满族,文化学者,散文作家,旅游策划及文化传播资深人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民俗文化协会理事,广州市滿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在国内及港澳地区报刊发表论文及散文200多篇。著有《无为而歌》《行成于思》《多彩海丰》《从化行》等多部散文集和旅游文化书籍。

满族文化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