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说到的三国成语故事出自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第115回,发生时期则是司马昭伐蜀。涉及到的人物,分别是邓敦,钟会及司马昭,原文翻译如下:司马昭让钟会作为镇西将军,用君主的礼仪,带领关中人马,调遣扬州、荆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的人马。

一方面让人把节令给邓艾,让他作为征西将军,在约定期间征讨蜀国,第二天司马昭在朝中计划这件事情。前将军邓敦说道,姜维屡次进犯中原,我军损伤太多,如今应该防守,还不一定能够守得下来,为什么还要深入到那山川危险的地方自取祸乱呢?司马昭说我想要兴仁义之师,讨伐无道的君主,你竟然敢忤逆我的意思。于是直接喊来武士把邓敦推出去杀了。不一会儿,武士们把邓敦的首级拿来放在阶下,众位将军都震惊失色。

司马昭说我们自从征讨东部以来,已经停息了六年,这期间治兵缮甲都已经完善,想要讨伐吴国、蜀国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现在先平定西蜀,随后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然后再吞并东吴。我料到西蜀的将士守在成都的大约有八九万,守在边境的不过只有四五万。

而姜维手中的军队也就是六七万吧。现在我让邓艾带领关外陇右的十余万军队牵扯住姜维,让他不能够顾得到东边。然后派遣钟会带领关中精兵二三十万直接去往骆谷,三路一起进攻汉中,蜀国的主人刘禅昏庸,边城外破之后,他们内部就会先受不了,西蜀必定会灭亡。众位将军全都拜服了。

而我们今天要说到的成语就是司马昭口中说到的仁义之师,也就是说为了伸张仁爱正义而去讨伐邪恶的军队,这只不过是司马昭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同时这句成语也是罗贯中自己创造的成语。司马昭决定伐蜀的时候遭到了曹魏不少臣子的反对,历史上对这点也确有记载,邓敦也确实是其中之一,而除了邓敦之外的邓艾也是反对者之一。邓艾不光觉得伐蜀没有效果,还多次上书表示自己的立场。

这让司马昭对邓艾非常不满,而邓艾对司马昭的决议非常反对,钟会对他的决定却非常支持,两人同是司马昭的爱将,而态度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同。司马昭让钟会作为镇西教军讨伐蜀国,而以前职位比钟会高的邓艾却变成了他的副手。不过到了故事的最后,不管是钟会还是邓艾,二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死在了蜀汉帝国。一个是图谋不轨,心怀鬼胎,另外一个则是擅作主张,得意忘形,司马昭都猜忌二人,所以二人必须都死在蜀国。

相关文章